醫務衞生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有關醫療衞生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各位香港市民、傳媒朋友:
行政長官昨日已經公布了二○二四年《施政報告》,我們今日由醫務衞生局(醫衞局),聯同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同事在此為大家在醫療衞生政策措施方面作簡報,同時亦希望可以解答大家一些疑問。
今年《施政報告》的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習近平主席說過:「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而在最近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決定提出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以及健全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機制。今屆特區政府上任時,我已經提出了三個使命,其中一個是優化醫療,用改革來提升醫療質量及效率;另一個是創出香港,引領灣區。我們希望可以發揮香港在醫療專業方面的優勢,從而達至引領灣區的醫療融合和創新。
為呼應這兩個使命,我們今次《施政報告》的醫療衞生政策措施有兩大主題,包括深化醫療體系改革和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兩大主題中分為九大範疇,包括:
1. 推進基層醫療發展
2. 提升公私營醫療服務
3. 匯聚醫療專業人才
4. 支持籌建第三所醫學院
5. 促進中醫及中藥發展
6. 促進精神健康
而在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方面,我們會積極:
7. 改革藥械審批制度
8. 加強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轉化
9. 加強大灣區醫療協作
推進基層醫療發展
在深化醫療體系改革方面,我們會全面審視醫療體系的定位和目標,包括醫管局、衞生署,以至今年七月剛成立的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首要是推進基層醫療發展,當中要強化基層醫療架構。我們會立法強化基層醫療管治架構,賦權在七月剛成立的基層醫療署,確保基層醫療服務的質素保證及監察機制。
按《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建議,我們會推進各樣發展,包括制訂社區藥物名冊及推出社區藥房計劃。社區藥房計劃不但會為市民提供更方便和便宜的基層醫療藥物,我們也會為院舍的院友提供藥物管理服務和藥劑服務,從而提升他們在用藥方面的安全度。我們會把婦女健康中心和長者健康中心服務整合至地區康健中心,並會加大力度將現有臨時的地區康健站轉化成為地區康健中心。我們會將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定位為弱勢社群的全面基層醫療服務提供點。
為了應對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的壓力,我們會擴大疾病篩查。其中,醫管局會於普通科門診加入慢性疾病篩查服務。換言之,我們將在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推出類似現時在地區康健中心為市民提供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為弱勢社群提供慢病篩查服務,並會加強護士診所服務。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會擴大至血脂檢查,真正做到「三高全覆蓋」,從而更全面評估及管理市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
我們也會針對常見癌症,以風險為本的政策,逐步推展篩查計劃,包括:
(一)為高風險婦女提供乳癌篩查,開展第二階段(的乳癌篩查先導計劃);
(二)針對肺癌,我們會研究以人工智能的方法協助肺癌篩查;以及
(三)至於另一種很常見的癌症──肝癌,我們會推行乙型肝炎篩查,為高風險群組如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屬提供篩查和持續管理,從而希望及早發現肝病或肝癌。
在促進健康方面,政府會為市民訂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策略,針對香港人口結構及不同社群的健康需要,按不同年齡和本身的健康狀況,為他們制訂健康管理計劃,包括疫苗接種和慢病治理及篩查項目。我們亦會重整母嬰健康及家庭計劃服務,加強生育輔導及育兒教育,從而促進健康生育。
在學生健康方面,我們會強化「全校園健康計劃」,為每間參與的學校建議針對性校本措施,為每間學校提供「一校一健康報告」,從而改善學生的體能活動和他們的飲食安排。我們也會繼續推行控煙工作,包括今年六月提出的十項控煙建議,以進一步降低吸煙率和減低煙草產品對社會的禍害。
在加強口腔健康方面,我們會「做闊做淺」,為巿民發展面向不同年齡組別的基層牙科預防服務,包括為學前兒童提供預防性的牙科服務,以及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鼓勵預防牙患,早點做檢查,早點處理牙患。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做窄做深」,針對性地提供更多牙科護理服務給弱勢社群。我們會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加強對弱勢社群,特別是為一些有經濟困難的長者提供牙科服務,接替目前在關愛基金下的一個牙科資助項目。
提升公私營醫療服務
我們在九個範疇內的第二個範疇是提升公私營醫療服務。在這方面,我們會強化醫管局提供的公營醫療服務,包括最近公立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作出了建議,我們在十月八日已收到整份報告。我們會就着整體公立醫院的管理系統和結構性問題根據報告內的建議去改革醫管局,目標是提升公營醫療系統的質量和安全,讓巿民對公營醫療服務更有信心。我們會探討收費架構和水平,目標是妥善引導服務的使用,以及將資源轉向最有需要的危重病人,增加支援一些有經濟困難的患者,強化公營醫療服務內的針對性補貼,以確保在財政方面的可持續性。
我們也會加強集中各個聯網的藥械採購,提升它們的議價能力,並且更快地自動將有效和符合成本效益的創新藥加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我們會制定遺傳和罕見病目錄以幫助臨床團隊早些作診斷和治療,也會支援這些科研項目和臨床試驗,從而發展精準醫療。
在香港兒童醫院服務方面,我們會全面整合所有聯網的兒科服務,特別是第二類、第三類、第四類的服務,從而開拓更多先進的兒科醫療服務,更好地發揮兒童醫院的功能。
此外,我們也會敲定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項目和時間表,特別是要配合北都(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和地區需要。我們會按國家的認證標準,建設第一間中風中心,提升急性中風服務的質素。我們也會根據目前在瑪麗醫院設立全港首間胸痛中心的經驗,在明年,即二○二五年籌備在威爾斯親王醫院設立第二間獲國家標準認證的胸痛中心。
我們也會優化專科門診的分流制度,以及轉介安排,包括設立更多跨專科綜合門診,令病人一站式便可以得到不同的專科服務,免卻在不同的門診之間多重轉介。我們也會提升白內障手術量至少兩成,由現時的25 000個手術提升至30 000個或以上,以紓緩現有病人輪候手術的情況。
我們也會提升醫療服務的質素和效益。措施包括組織一個專業平台,以實證為本,制定臨床指引,並研究建立醫療服務質素和效益的基準。我們會探討就私營醫療收費的透明度立法,計劃在明年開始諮詢專業界別,從而提升服務效益,以及應對不斷發生的醫療通脹。我們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條例》修訂草案,賦權我可以要求醫護提供者,在市民的同意下將指定的重要健康數據存入個人醫健通戶口內,令市民有更整全的電子病歷,以加強在醫療服務方面的連貫性。
匯聚醫療專業人才
第三項政策範疇是匯聚醫療專業人才。政府近年針對不同醫護專業在註冊制度方面進行了很大的改革,我們先後修訂了醫生、護士,以及牙醫的註冊相關法例,亦開始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我們會加大力度,提升引入非本地培訓的醫生、護士和牙醫在公營醫院內執業的速度,善用現時的法律框架,從而紓緩現在本港醫護人手不足。
我們亦正全力推進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的工作,以引入非本地培訓輔助醫療專業(包括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放射技師、醫務化驗師和視光師)在醫管局和衞生署提供服務。我們會在明年初向立法會提交修例的條例草案。
支持籌建第三所醫學院
第四個範疇關於支持籌建第三所醫學院。香港醫生與人口比例,在先進的經濟體內是最低的。我們每一千人口只有2.16個醫生,較很多鄰近的亞洲地區和國家的近2.6至2.8,甚至歐美國家每一千人口超過三個醫生,是低很多的。所以我們要解決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同時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我們很需要加大力度培訓本地醫生的供應。
就現時兩間醫學院,我們會由二○二五/二六學年開始,將它們現有的590個學額加大至每年650個。此外,我們會積極支持本地大學提出建議,籌建第三所醫學院。我們剛剛在今日已經公布組成「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在此我很感謝幾位具有豐富醫學院教學和大學管理經驗的海內外學者和相關界別的一些專家答應加入我們這個工作組,我們預計工作組會很快開始第一次會議,亦會在今年內邀請本地有意開設第三所醫學院的大學在明年第一季度內提交建議書。
為了為新醫學院提供一個長遠的配套設施,政府會在北都元朗牛潭尾預留土地,為新醫學院發展校舍,以及提供一個可能建設新綜合醫教研醫院的用地。
促進中醫及中藥發展
第五方面是關於促進中醫及中藥發展。我們的目標是將香港發展成為中醫及中藥國際化的橋頭堡。我們正積極與中醫藥界共同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預計在明年年底公布。
我們亦會探索應用大數據,推動中西醫相互作用的國際研究合作。我們會擴展中西醫協作服務至更多中醫優勢病種,包括呼吸科疾病及膝骨關節炎這兩種中醫優勢病種。我們亦會繼續推展首間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的建設及籌備工作,預期於明年落成及分階段啓用。此外,我們會在今年年底舉辦首屆「香港中醫藥文化節」,推廣中醫藥文化普及。
以上這些措施都是響應國家提出要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的政策方向。
促進精神健康
第六,促進精神健康方面,政府不時強調精神健康不單涉及醫護工作,亦需要應用綜合、多角度,以及跨專業的模式處理。故此,政府將加大提供醫、教、社協作服務,包括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透過不同專業界別的分層架構,清晰分開各個專業,例如教職員、社工,以及醫護人員等,在每一層級個案所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的定位和分工,令大家可以各司其職。
另外,政府亦會每年為《精神健康職場約章》訂立推廣主題,嘉許達標的參與機構,以進一步提升社會對職場精神健康的關注。
另一方面,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亦有很多其他針對精神健康的工作措施與醫衞局協同推進。
改革藥械審批制度
有關建設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政策方面,首先是改革藥械審批制度。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到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當中生物醫藥是其中一項戰略性產業。我們會以制度創新配合科技創新,推動生物醫藥技術新質生產力。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全新「1+」新藥審批機制以加快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新藥的審批,「1+」機制已於二○二三年十一月實施並相當受歡迎。到目前為止,衞生署已批准五種新藥註冊,為病人帶來治療新希望。其中一款新的治癌標靶藥物,甚至已納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今年政府會進一步擴展「1+」機制至所有新藥,包括不一定是(治療)重症或罕見病的新藥,亦包括疫苗及先進療法製品,例如一些細胞治療方法、基因治療方法,從而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先進的藥物治療,體現「好藥港用」。我們更會於明年第一季為藥物研發的企業提供會面諮詢服務,務求令他們更了解「1+」機制,加快最先進藥物和治療的審批。
另外,衞生署今年六月已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藥械監管中心)籌備辦公室」,辦公室將於明年上半年提出「藥械監管中心」的成立時間表和邁向「第一層審批」的路線圖。政府也會推進規管醫療器械立法的準備工作,配合「藥械監管中心」的成立時間表。
加強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轉化
至於加強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轉化,我們會全方位提升香港臨床試驗能力及推動創新生物醫藥技術成果轉化。位於河套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將於今年第四季投入服務,提供一站式臨床試驗支援平台予香港的公營以至私營的醫療機構和藥械企業,並會與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以「一區兩園」模式協同建設以大灣區高達8 600萬人口為基礎的「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
此外,我們會用好香港豐富而標準的電子病歷庫,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以現有病人過去的用藥資料,為藥廠加快藥物審批的過程,同時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支持創新藥物可能在內地審批註冊上市。我們也支持在香港進行先進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臨床試驗及應用,吸引全球頂尖創新企業和研發機構落戶香港,從而匯聚全球科研人才,加快病人獲得先進診療。
這些措施均響應國家提出要健全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機制的政策方向,同時達到「好藥港用、研發惠民、創科轉化、產業發展」的好處。特區政府會繼續主動把握「一國兩制」制度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聯通世界,促進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
加強大灣區醫療協作
最後,在加強大灣區醫療協作方面,我們會繼續利用好醫健通平台,擴大及深化跨境醫療紀錄互通,支援市民獲取更連貫的醫療服務。
我們亦會繼續與內地合作,探索利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區兩園」政策上的創新,在園區內的「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以至「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打通數據、生物樣本、創新藥械的跨境流動及應用,加速醫療創新產業發展。
另外,我們會加強協作在大灣區內推動與國際接軌的專科醫生培訓,擴大區內的專科人才庫,滿足整個大灣區醫療服務需求。
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推行「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試點計劃」),我們已落實把醫療券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內九個服務點,分別位於廣州、南沙、中山、東莞和深圳。這次《施政報告》宣布將「試點計劃」擴展至大灣區全部九個內地城市,令九市全覆蓋。這個計劃可以讓合資格申領長者醫療券的香港長者可在大灣區內有更多服務點善用醫療券,更好使用基層醫療服務,提升健康,以及為他們提供更方便的服務模式。
結語
各位,以上是這次《施政報告》醫療衞生政策兩大主題及九大範疇。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醫衞局的政策目標是持續推動改革,不斷進步以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確保香港的醫療衞生體系能維持高質量發展。我們會努力推行各項措施,應對未來人口老化及醫療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
我今天的簡介到此為止。多謝各位。
完
2024年10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3時39分
香港時間23時39分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