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醫務衞生局局長:今早香港可以說是萬眾同歡,熱血沸騰。我們的「劍后」江旻憓在逆境下發揮香港精神,為香港奪得我們在巴黎奧運的第一面金牌。這不但是她一直努力的成果,達至「世界一姐」的地位,同時也能在這次的比賽看到,在逆境下只要能夠努力不懈,不要放棄,最終可以達成夢想。我在此要恭喜江旻憓為香港獲得這份光榮,也為她個人登上「世界一姐」的地位和寶座、奧運的冠軍,達成夢想。我也想在此鼓勵其他香港特區(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隊員和國家隊隊員,繼續在奧運為香港特區以至全國爭取更多好成績。
今日同時有香港肝壽基金「肝炎檢測快車」啓動禮。今日正正是世界衞生組織的「世界肝炎日2024」,目標是希望大家更加關注肝炎。乙型肝炎在香港仍然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雖然我們從八十年代開始為初生嬰兒進行疫苗預防,覆蓋率也非常高,希望向「無肝炎新一代」進發,不過仍然有很多在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香港人感染。(全港整體人口中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數字大概是約41萬人,即每20人有最少一人,甚至是多於一人感染,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希望強調肝炎是可以預防的,即使檢測確診,也不用擔心,只要能夠及早檢測和跟進乙型肝炎,是有很好的治療方法,以避免嚴重的肝病如肝硬化或肝癌發生,希望大家關注此事。我們會繼續推出更多措施,推動公眾教育,亦鼓勵不知道自己是否肝炎患者的市民應該盡早接受檢測。如果知道自己是慢性肝炎帶病毒者,則應進行定期檢測,及早檢查,及早治療。
記者:局長剛才提及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士有較大風險,這是否表示八十年代之後出生的人士不用檢測?另外,萬一檢測呈陽性,之後的轉介或跟進服務為何?
醫務衞生局局長:檢測是以風險為本。香港在八十年代開始已為當時出生的年輕一代進行檢測,覆蓋率相當高,而接種疫苗後會有95%以上的保護率,所以風險較高的主要是八十年代之前出生或並非在本港出生的人士,例如一些來自外地的新移民,風險會特別大。另外一個可預測的高風險群組是本身家庭有乙型肝炎帶菌者的人士,例如兄弟姊妹或父母帶有肝炎病毒的人士會有較高風險。篩查是以風險為本,針對這些高風險人士進行檢測。如果真的發現自己患上肝炎,其實會有機會出現嚴重的肝炎、肝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風險,但均可以通過檢測,包括血液檢測和影像如超聲波,早發現,早治療,達至更好的治療效果。
記者:乙型肝炎是私人項目,政府未有提供補助。政府會如何擴大基層醫療篩查,或者會如何多做一步?
醫務衞生局局長:就很多篩查和健康管理項目,我們都是與一些非牟利機構合作。例如,香港肝壽基金在過去30年與政府合作進行肝病方面的教育推廣和健康檢查項目。我們發展基層醫療時亦強調與社會各界合作,包括共同治理的概念。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推出項目,擴大好像現時「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般的模式,幫助和資助市民到非公營機構進行篩查和健康管理。非政府機構將擔當更加重要的角色。
完
2024年7月28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4時56分
香港時間14時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