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附短片)
***********************
以下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今日(七月十七日)就建議放寬西九文化區的加強財務安排以允許出售住宅發展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大家好。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昨日決定放寬在二○一六年批准的西九文化區「加強財務安排」,協助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管理局)渡過短中期的財務挑戰。我亦藉這個機會向大家作出簡介。
西九管理局是一個在二○○八年成立的法定機構,以自負盈虧形式,利用當年政府注入的216億元的一筆過撥款,在西九龍約40公頃的土地發展及營運一個文化區。政府賦予西九管理局高度營運自主權的同時,公眾亦期望西九管理局必須肩負維持財務管理的責任,確保西九項目財務當中的可持續性。隨着多項文化建設逐步落成,西九文化區已經成為香港一個文化地標,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一直與西九管理局保持密切聯繫,除了支持文化藝術發展,也關心它的財務情況和面對的挑戰。
政府於二○一六年曾經批准了一個「加強財務安排」,容許西九管理局透過以建造、營運及移交模式,簡稱BOT模式,發展西九文化區的酒店、辦公室和住宅項目,期望這些商業發展項目可以為西九管理局提供額外經常性收入來維持財務可持續性。
但招標結果並不理想,顯示市場對以BOT模式發展反應並不如預期。西九文化區內高質量的文化藝術設施需要相當資源應付營運開支,但它們與區內商業發展項目的推展時間長期不相配,加上三年疫情的緣故,西九管理局在財政問題上的確正面對挑戰。
西九管理局近年已採取積極的措施致力控制成本;同時透過包括入場費、節目收入、出租場地和商業空間、籌集資助和捐款等手段積極開源。文體旅局也一直密切留意西九文化區的財政情況,並與西九管理局緊密合作,尋求不同可行方法解決財務的挑戰。西九管理局為解決短期資金短缺的情況,在去年提出放寬在二○一六年批准的「加強財務安排」,並尋求政府支持。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經審議後,允許西九管理局出售西九文化區內第二區的住宅發展項目,取消住宅發展項目「只可採用BOT」發展模式的限制。現有西九文化區發展圖則已准許的170 280平方米住宅總樓面面積維持不變。
西九管理局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營運西九文化區項目的承諾不變。政府在批准財政方案的同時,會施加一些條件,主要包括(1)每三年的營運赤字上限和員工成本佔總營運開支的比例上限;以及(2)就新發展項目而言,西九管理局須向政府證明並令政府信納成本預算合理方可推行;和(3)就每項住宅發展項目的招標時間表、底價釐定機制和批出標書建議等須徵詢發展局的意見。
預計方案將會讓西九管理局有足夠的資金營運約10年。與此同時,西九管理局會利用這個寶貴的時間,充分利用其累積的經驗、專長和資產,制定和實施創造收入和商業化措施,同時嚴控經營成本,落實西九管理局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營運西九文化區項目的承諾。
這次放寬「加強財務安排」可以為西九文化區的營運提供經濟條件,解決目前面對的資金流問題。文體旅局會繼續與西九管理局保持緊密聯繫,監察西九文化區計劃的推展,要求和支持西九管理局實現更長期的財務可持續性,和發揮西九文化區支援香港文化藝術及創意業界的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作用。西九管理局必須用好政府給予的土地資源,確保財務可持續性,最終達致自負盈虧,這亦是西九文化區經營模式的初心。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謝謝Kevin(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
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首先我們要衷心感謝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同意通過放寬西九文化區加強財務安排,為我們西九未來的營運提供了經濟條件,亦都在不需要增加庫房的負擔之下,亦即是市民的負擔之下,我們能夠解決西九資金鏈的問題,那麼我們現時整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所有同仁,加上我們香港特別行政區CSTB那些同事,大家都是不忘初心,上下一致,團結一心,為打造一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就西九作為一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這個項目,繼續努力,我們亦是完全配合,在「十四五」規劃裏面,給予香港一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個最終目標去進發。
那麼我們現時,就着這個目標其實已經是行出了不少。我舉一些例子,例如我們在一些文化項目裏面,我們自從在二○一九年開戲曲中心和開自由空間,到二一年開M+,到二二年開故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來,M+已經有超過640萬的人次,當中,有兩年還是疫情期間的,那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港人及外地的訪客對M+,都是非常之熱誠,而我們現時,有大約七成訪客都是外地的訪客,三成是本地的。當中,是以18至到45歲的訪客為佔大多數。所以我們可以見到當代藝術,對於某一個年齡群是特別有吸引力,亦能夠對中外文化交流,打造一個重要的一環。
故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我們只是二○二二年至今兩年時間,有超過250萬人次,我相信,大家去過觀賞過我們很多出色的展覽,晉唐的書畫、三星堆、又或者Master Pieces(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很了解到,我們是深受港人和遊客的歡迎,我們亦都開放給許多學校,每日我們都看到,很多中學生、小學生是由學校組織,他們去故宮親自地去學習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偉大。
我們再加上表演項目方面,我們能夠成功,對於例如《大狀王》,我們很多種不同的戲劇,給香港人帶來很多歡樂,亦都有一些很出色的,譬如我們有個戲曲(音樂劇)叫《大狀王》,在香港演出過兩輪,每一輪都是非常之受歡迎,也都一票難求,我們來年將會在上海演出,我相信,你們很多人都可能看過《繁花》,就看上海話版,在香港你看上海話版,我們《大狀王》將會在上海的演出,是用我們粵語版的,所以上海人就看到我們原汁原味的廣東話版。
草間彌生(「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特別展覽)在香港展出了後大受歡迎,然後去年,我們去了西班牙Guggenheim Museum,亦都是大受歡迎,其實比香港更受歡迎,再加上他們學校去博物館的文化更加多,今年同一個展覽就將會,已經在葡萄牙去展出,所以這三樣東西,以及現時I.M.PEI(「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回顧展)展出的時候,現時人頭湧湧,這是一個非常之出色的設計、建築師,他有很多很多世界上的建築物,包括香港的中銀大廈,或者是法國巴黎羅浮宮的金字塔的入口,大家都非常注目的,那麼這些,都是他一生人唯一的一次做一個全面的回顧展,我們也準備在香港展出,之後將會去上海,然後一樣是走去國外。
我剛才說的三個例子,全部都是我們的知識產權來的,所以這些知識產權,亦都能夠成為西九文化局(西九文化管理局)的收入來源,我們會進一步去加強這方面知識產權的收入,以及更加新、更加有影響力的那些文化創意產業的項目,在香港、內地,國際上可以展出。
我們今年三月份舉辦了一個ICS,即是International Cultural Summit國際文化高峰論壇,有超過2000個代表,包括世界一流的博物館,例如Pompidou、 Victoria & Albert、 Tate、Prado,全部都和我們簽了合作協議。我們有超過6000人參與,也有很多是直播的(觀眾),看到播出的時候,有42萬人是觀賞過的。那麼我們再講一講,剛才局長對於放寬安排已經講了很多細節,我就不再講當中的細節了,之後,也會有briefing去講那些數字,在LegCo(立法會)的brief裏面你們也看到很多數字,所以你們可以慢慢去消化一下那些數字。
當然我們要講一講,為甚麼八年前我們放寬過一次,現在又來放寬呢?上一輪放寬了,為甚麼還需要進一步放寬?沒有一勞永逸。我現在講一講,其實很多原因,剛才局長也有大致上講過。首先,二○一六年的那些數字,我們是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因為當時是沒有一個項目開展,全部都是紙上談兵。然後,因為我們到二○一八年才開藝術公園,藝術公園是免費,但有很多營運費,因為我們有很多草地,也會不停打風,打爛我們的樹,所以有很多營運管理的費用,二來,我們當時借了一幅地,可以用來建我們賺錢項目的地,借了給高鐵去建他們的高鐵站。
高鐵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地庫,他們需要一個卸泥區,他們借了我們那幅地,用來做卸泥區,我還在任的時候,即是到二○一一年之前,他們已經來問我借,他們就説斬釘截鐵,在某年某月某日,他們一定交還到給我,因為我們要用那幅地,去建我們的地庫,再在上蓋建我們可以賺錢的物業。他説斬釘截鐵,一定沒有問題,結果很明顯是錯的,他們是遲了七年,所以在那七年裏,我們的文化藝術項目陸續上馬,陸續營運,但是我們賺錢的那些,一個都沒有建過,所以就形成了現時的資金鏈斷裂。當然也有剛才局長所講到的,就是有暴動的一段時間,當然影響我們營運,再加上新冠那三年是一個重大打擊。我相信這麼多年之後,市場有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今時今日,香港其實是全球所有的零售,全部都面臨一個網購、電商重大的衝擊。所有人的經營環境非常之困難。當然我們現在這個模式BOT,也是不合時宜。我們試過幾次流標,就是因為BOT。所以現時可以放寬安排,令我們一些住宅,17萬米的住宅地可以賣業權,按照我們會參照地下鐵路那個模式去賣業權,這樣那塊地的接受度會更大。
更加重要的是,我講過多次的。今時今日香港庫房也是比較緊張,我知道陳茂波這份工不容易打,所以我不想去加重財政司司長的負擔,同時也都不想加重,我去那裏拿錢,其實就是拿了市民的錢,就是我會和其他,我們有需要的資源,去爭資源。我們都講過多次,我盡量運用好我們現有的資源,不去加重政府負擔,那這個放寬安排,是令到我們能夠做得到的,我們也同意了政府一套KPI(關鍵績效指標),一套營運的CAP(上限),以及再如何去增加收入來源,這些都是政府和我們用非常務實積極的態度去磋商出來的,我們大家都認為這些是可以達到,我們可以做得到,亦不會對我們達到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造成直接的打擊。
所以我們是再次感謝政府,今次經我們大家雙方務實的溝通,我們是能夠可以做得到一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個職責,打造西九成為一個文化藝術的產業中心。再加上我們現時,有這麼多文化項目可以走出去,這能夠加強我們中華文化,對我們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信心。我們認為,我們這個文化信心是有一定的底氣,因為我們到底有5000年的文化,我相信我們5000年的文化可以走遍全球,宣揚我們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文化底氣的力量。多謝大家!我們現在,我和局長都會很歡迎大家提問。
記者:首先想問問這是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方案?政府和西九有多大信心10年之後,西九真的能夠自負盈虧,不需要再尋求政府在資金上的支持?第二,預計出售住宅項目的收益可以營運10年,大概預計的收益的數字是多少?以及最快何時會有項目開始出售?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現時我們主要根據西九的營運模式,正如剛才主席所說,有一些設施是這兩年才開始運作,我們對現時整個西九的運作模式和成本比幾年前更加有深入的了解。現時估算,根據我們現行的模式,估計大約可以做到10年。但政府也好,主席也有說,我們將會有很多措施去加強例如在收入方面的來源,我們會繼續嚴控它的支出、成本和營運方式等等。未來幾年,我們會再就它的運作,有一些新的措施。當然我們會一直留意它整個營運,因為西九文化區固然是要用自負盈虧模式去營運,但亦不能忘記它在將香港推動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裏面有一個重要的責任,亦是現時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地標,吸引旅客來的地方。所以在種種條件因素考慮下,我們有信心在未來幾年有足夠空間去思考和發展一套讓它可以長遠營運的模式。當然在個別的時候如果再有需要,政府樂意考慮任何西九提出來的建議。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至於你剛才問的那條問題,我們甚麽時候可以開始出售業權,這個當然是沒有那麼快,因為現在高鐵剛剛還了幅地。還沒有很久的時間,我們剛剛平整完之後,開始建那個第二區的地庫,要先建好地庫,基本上要建好地庫之後我們才可以去招標,去建上蓋,有個中標者,就可以去發展它的上蓋物業。我們是基本上是參照地鐵(港鐵)的模式的,正如剛才局長也有講過,甚麽時候去招標?都是要跟政府要有一個磋商,發展局會給我們意見,我們也會積極尋求發展局的意見,關於時間、量,還有底價等。我相信大家對香港工程有一定的了解,要建成地庫的話,估計最短需要兩年。我估計兩年之後,才可以去討論甚麽時候賣地,所以就我相信是有一段時間,我亦希望香港整體經濟環境在這兩年後會有所改善。如果沒有的話,我相信我們都會面臨頗大困難。
記者:你好,主要想問問唐先生,第一個問題,剛才提到港鐵拖了七年,再加上社運和疫情,種種因素影響令一些賺錢的項目無法如期興建。這是否代表西九管理局一方在這件事情上的責任並沒有那麼大?第二是想問剛才提到要待興建好地庫,兩年後才會考慮賣地或有進一步的細節公布,但其實今年三月馮程淑儀(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曾提到下年年中便會耗盡資金,那麼這段時間的資金流會如何解決?最後想問西九會否再考慮在一些設施上加價,去彌補現時的財政問題?謝謝。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首先,正如我們所說,在整個營運安排那裏,我們現時是一個資金鏈的斷裂,所以呢,有了政府清晰的決定之後,我們在融資的方面,是能夠透過融資去解決一個短期資金鏈斷裂的問題的。
第二方面,剛才你所提到關於收費的方面,我在開場白時候有提到,我們會全面考慮所有收費模式。因為現在我們有很多場地是可以出租的,在場地出租的各方面,出租場地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收入,當然還有門票或其他來源,不過在那個收入當中,我們發覺現時的幾個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我們説吳館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已經是全球最厲害的那個館長,因為它的成本回收(成本回收率),已達到67%、 67%的成本回收應已是全球最高的標準。全球第二高的,就是MoMa紐約那個當代博物館,它的成本回收是55%,其他如Tate,或者MET(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全部都是約30%,Centre Pompidou都是差不多。
所以我們能夠達到67%,我經常都讚道吳館長他一定是全球最厲害的館長。但我們M+一樣可以達到 42%,即是跟TATE等基本上看齊。那麼當然M+大很多,要掙錢的壓力都大很多,所以我們剛才提到一些新的收入來源,就説到M+,就因為M+的場地更大,差不多是故宮的一倍。所以,它的收入是不是可以更有創意,更多元化一點,我們是會積極考慮各方面的。其中一個在成本回收那裏,我們亦會在我們一些表演場地,門票,去檢視有哪些方面是可以提升的。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剛才我聽到大家的提問,似乎都是集中於西九現時的設施將來如何營運、成本和收入。大家如果留意到主席所說,現在有很多IP產品是西九一直在發展。政府也開始和西九管理局商討,在文化藝術產業化方面,將會利用西九已經得到在社會的認受性和在國際上的認受性,加上現在於西九文化區內的各項設施和土地,是會充分發揮產業化的職能。我相信從這些新建議中,其實會是帶動給西九更多收入。這對其整個未來的發展,是重要的一環。這亦是為何我們說,雖然現在的建議,是說救它10年,以目前模式的營運,但我們相信在未來幾年,會看到越來越多其他新的建議,可以看到整個營運的一些新方向。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我們的目標,仍然是打造一個最有活力的文化藝術創意產業中心,我們打造這個中心的時候,我們會和政府討論一些可能更加新穎、更加有創意,想想如何加強我們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我自己很相信西九文化區我們一個多元的文化藝術中心,古今中外四個元素全部都有,我們是有條件去做的。我們亦會充分和政府大家共同努力,朝着一個目標,我們一定要為國家、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並可以有文化自信地「走出去」,就正如我們兩個展覽,再加上《大狀王》,我們是有信心「走出去」的。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英文部分。)
完
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