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一題:酒精飲品與有關疾病
****************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新強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自二○○八年政府取消徵收葡萄酒稅及酒精濃度不多於30%的酒類的稅項,至今已超過16年。關於酒精飲品與有關疾病,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與二○○八年相比,近年香港的人均飲酒量有何變化;

(二)有否研究,近年香港的人均飲酒量是否高於鄰近地區;及

(三)有否研究,是否有明顯跡象顯示,取消徵收酒稅導致香港市民罹患與酒精相關疾病的個案增加,以及有關研究結果的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指出,有害使用酒精是導致200多種疾病、損傷和其他健康狀況的重要風險因素。有害使用酒精與一系列健康問題的風險有關,例如精神和行為障礙(包括酒精依賴),以及主要非傳染病(例如肝硬化和部分癌症等)。除了影響健康之外,有害使用酒精還可對個人、家庭以至整個社會帶來沉重負擔。世衞建議各地政府應加強應對措施,減低酒精相關危害,藉以預防及控制非傳染病。

  政府於二○一八年推行《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策略及行動計劃》),訂下於二○二五年或之前實現的九項本地目標,當中包括「減少酒精相關危害」。政府會繼續以風險為本的方式,透過宣傳、教育、治療和支援服務,以及其他適當措施(例如烈酒酒稅)減低酒精相關危害,特別是針對酒精依賴、酗酒和暴飲等。

  就林新強議員的提問,經諮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衞生署後,現回覆如下:

(一)「人均飲酒量(以純酒精計,單位為升)」與人口層面的酒精相關危害和酒精依賴普遍率有密切關係。本港的「人均飲酒量」是以本地生産酒精量加上進口量,減去本地生産酒精出口量和轉口量,除以本港15歲或以上人口計算。然而,有關估算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收藏量和訪港旅客的飲酒量等。

  本港「人均飲酒量」由二○○五年的2.53升,12年後上升不足一成至二○一七年的2.87升。二○一九至二○二二年期間,本港的「人均飲酒量」則呈下降趨勢,二○二○年的「人均飲酒量」為2.45升,而二○二二年的數字為2.29升。這可能與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有關,亦與世衞最新發布的全球狀況報告相符。該報告指出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各地的「人均飲酒量」產生重大影響,當中香港所屬的西太平洋地區「人均飲酒量」於二○一九至二○二○年下降了16.4%。

  除監測本港「人均飲酒量」,衞生署亦不時進行全港性人口健康調查,了解香港市民的健康狀況及與健康相關的行為,當中包括飲酒行為。詳情載於下表,而其趨勢與上述「人均飲酒量」估算亦大致相符。
 
人口健康調查 飲用餐酒的15歲或以上人口比例 飲用烈酒的15歲或以上人口比例
二○○三至○四年度 7.4%(註二) 2.6%(註二)
二○一四至一五年度 33.9%(註三) 7.5%(註三)
二○二○至二二年度 11.3%(註三) 2.7%(註三)
註一:葡萄酒和酒精濃度不多於30%的飲品酒稅自二○○八年二月起獲豁免。
註二:過去曾飲用。
註三:調查前12個月內曾飲用。

(二)世界各地的「人均飲酒量」因地區而異,在與鄰近地區的「人均飲酒量」進行比較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各地文化、宗教和經濟發展。正如前文所述,香港在二○二○年的「人均飲酒量」為2.45升。若以這數字與世衞發表的二○二○年最新數據(數據庫未有載述香港的數字)比較,香港的「人均飲酒量」在西太平洋地區屬較低水平。澳洲、韓國和日本的「人均飲酒量」分別為9.7升、7.4升和6.1升,高於本港的2.45升;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人均飲酒量」則分別為1.8升和0.7升,低於本港的2.45升。

(三)正如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香港有越來越多人患上非傳染病,並因此導致健康欠佳、傷殘和早逝。這些非傳染病與多種共通的行為風險因素有關,包括有害使用酒精。事實上,根據衞生署定期收集的數據,於二○○七年至二○二二年間,每年介乎2 000至2 600人次因與酒精有關的疾病或損傷(包括酒精性肝病、因使用酒精而引起的精神和行為障礙,以及意外酒精中毒及接觸酒精作為主要診斷)而導致住院。

  衞生署多年來一直致力就酒精相關危害推行公眾教育活動,包括於二○二二年起開展「認清酒害」宣傳教育運動,透過不同渠道加強市民認識飲酒的健康風險。衞生署亦透過「活出健康新方向 – 飲酒與健康」網頁,向市民傳遞以實證為本的飲酒與健康相關資訊,以及提供線上飲酒行為風險評估、個人化健康建議、自助工具和健康教育資源等,鼓勵飲酒人士為健康着想改變自己的飲酒行為。衞生署亦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推出「戒酒輔導服務先導計劃」,為被識別為懷疑有酒精依賴的人士提供免費輔導服務。

  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方面,健康人生計劃是一項以實證為本和全面的健康策略,強調預防和個人化需要,就市民人生不同階段的健康需要作出指引。此計劃已於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推行,協助市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透過健康風險評估及早識別和介入高危飲酒行為,以提升香港市民的整體健康。

  衞生署留意到有本地學術機構以統計模型估算政策對香港市民使用酒精情況及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減低酒精使用可減輕酒精相關的健康負擔。

  政府在制訂任何收入措施時,會考慮相關政策需要、各方面的意見、香港的經濟情況、公共財政負擔,以及社會各階層的需要等。酒稅一直是其中一項有效鼓勵市民減少飲酒的方法,因此除了公共財政考慮外,公眾健康亦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2024年7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1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