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醫務衞生局局長就「支援輔助生育政策」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六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就「支援輔助生育政策」議員議案的開場發言:
主席:
我感謝林琳議員提出「支援輔助生育政策」這項議案,以及梁毓偉議員、李鎮強議員和陳家珮議員提出的修正案。
生兒育女的決定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個人生涯規劃、育兒環境、經濟負擔等都會影響市民生育的決定。政府明白市民在很多方面都有顧慮,因此積極制定各項鼓勵生育的措施,希望可以令更多年輕的家庭積極考慮增添新的成員。行政長官已經在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公布了一系列措施,多管齊下營造一個有利生育的環境,包括新生嬰兒獎勵金、提高與居所有關的稅項扣除最高限額、資助出售單位優先安排、公屋優先安排、支援在職家庭育兒及促進家庭教育等,以逆轉本港生育率持續低迷的情況,同時緩減人口老化的問題。
從醫療衞生的角度而言,我們的政策目標是用輔助生育技術協助有意生育,但在醫學層面上面對生育困難的夫婦,協助他們達成生育的願望。輔助生育服務關係到醫學、法律、道德,以及倫理等問題,醫療機構如提供輔助生育服務,須受《人類生殖科技條例》規管。香港的公營和私營醫療機構均有提供輔助生育服務,分別有12間公營和23間私營醫療機構獲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發出牌照,從而提供輔助生育服務。
若一對夫婦有正常的性生活,並在12個月內沒有採用任何避孕措施而妻子仍然未能懷孕,這對夫婦會初步被診斷為不孕。遇上受孕問題的夫婦可先向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轄下的普通科門診、私家醫生或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求診。如有需要,這些診所的醫護人員會作出轉介至私營或公營的婦科專科作跟進及治療。
公營服務方面,醫管局轄下九間公立醫院設有婦科專科服務,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輔助生育服務,當中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廣華醫院可提供體外受精服務。現時醫管局每年共提供1 100個體外受精的輔助生育公營資助服務名額。公營醫療機構於二○一九至二○二三年已為16 135對不育夫婦提供21 283個輔助生育服務治療周期。
為進一步支援有生育困難的夫婦,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公布,醫管局會增加相關體外受精的輔助生育公營資助服務名額,未來五年會由現時每年1 100個治療周期增加至每年1 800個治療周期,增幅超過六成。考慮到醫生人手、專科培訓等多項因素,醫管局會先於二○二四/二五年度增加100個資助服務名額,並計劃於二○二五/二六年度再增加300個。
除此之外,醫管局亦同步加強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並優化病人流程,務求讓病人可更快接受輔助生育服務。威爾斯親王醫院正試行護士主導的「不孕初步篩查診所」,遇上受孕問題的夫婦會先預約到「不孕初步篩查診所」,參加不孕講座,並進行相關抽血和精液分析等轉介檢查。其後,護士會根據有關的病史和化驗檢查結果,按臨床需要進行初步篩查,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將遇上受孕問題的夫婦適當地加快轉介進行進一步的醫療評估及跟進。
我們明白輔助生育服務可能會為面對生育困難的夫婦帶來經濟負擔。有見及此,政府在二○二三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自二○二四/二五課稅年度起,在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下,設立輔助生育服務稅項扣除,每個課稅年度可獲扣除的開支上限為10萬元,減輕面對生育困難的夫婦的財政壓力,從而鼓勵他們嘗試使用輔助生育服務。我們會於今年內向立法會提出修訂法案,使有關措施可在今個課稅年度開始實施,讓市民於二○二四/二五課稅年度為接受輔助生育服務支付的合資格開支可獲扣稅。
政府鼓勵夫婦在最佳育齡期及早生育,以增加成功機會,並減低孕婦和胎兒的風險。因此在制定支援輔助生育的政策時,我們亦會考慮政策會否導致鼓勵非不孕人士延遲生育的決定。故此,基於非醫學理由冷凍配子的做法因為會延遲生育的決定,並不能受惠於建議的稅項扣除。冷凍配子牽涉荷爾蒙注射及入侵性步驟,構成一定程度的健康風險,而在香港以外地區使用的輔助生育服務不受《人類生殖科技條例》規管。根據醫管局的記錄,過往亦曾有市民在香港以外地區接受體外受精治療後,因嚴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而需回港跟進。有見及此,我們不會考慮為香港以外地區提供的輔助生育服務提供津貼或扣稅。
除了輔助生育服務,中醫藥在調治機能及輔助生育方面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亦是中醫藥優勢領域之一。香港首間中醫醫院預計於二○二五年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並將提供各類包括婦科的中醫臨床服務。在中醫婦科下的其中一個專病項目為「不孕及產前產後治理」,將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相關中醫藥專業治療及支援。
主席,我會細心聆聽各位議員就輔助生育政策的意見,並會在總結發言作整體回應。多謝主席。
完
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1時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