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今日(六月八日)上午出席電台節目後,就更新版《公務員守則》(《守則》)和公務員薪酬調整方案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想問有關《公務員守則》,其實也說不是一些新事物,只是更有系統地寫清楚,當中也有提到社交媒體,表明不可以批評政府政策,例如有一張照片顯示反對一些政府的政策,我like了,是否這樣也不可以?會否給人感覺是私底下很多言行,在社交媒體post一些涉及個人私隱、私底下做的東西,例如我去追星,是否也不行呢?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我覺得情況是有很多的,我不想就逐一就虛擬的情況或假設的情況、每一個情況去評論,但原則是作為一個公務員以他的公職身分,不應該批評政府的政策,他個人當然是對很多社會事務、很多政策都有個人意見,但在離開他的工作崗位、離開他的公職身分發表意見的時候,亦要小心不要讓其他人把他的意見聯繫到其公職身分身上,誤以為這些可能是他的機構的意見或者其他公務員的意見,又或者會聯繫到這個公職身分的人是有這個意見。如果純粹是個人意見,表達時要留意這些,但並不是不可以表達,很自然大家亦會明白,越高級的人員,其實越容易被人將他的私人空間、私人言行聯繫到他的公職身分身上,所以同事亦是要特別小心。

記者:局長,我們也知道工會對薪酬調整有一些反建議,其中華員會(建議)中、高層4.32%,低層就更加高,其實調整空間有多大?工會也說若政府不跟隨薪酬指標去做就不是一個好的做法,怕聘請人更加困難,你如何看這個看法?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其實行政會議(行會)一向考慮薪酬調整的機制,也不是跟從薪酬趨勢調查出來的淨指標,也是要考慮六個因素,這六個因素當中有經濟的情況是否有增長、未來經濟的預測如何、生活費用、通脹如何,還有政府的財政狀況,另外就是公務員的士氣,公務員對薪酬的看法,整體經濟狀況等等,要考慮全部這六點。在行會考慮的時候,公務員的要求和薪酬趨勢淨指標是其中兩個方面,但其他方面亦要兼顧的。所以在整體考慮之下,不是說指標是一個必須要跟隨的,大家也可以明白如果整體財政狀況要小心處理的話,這方面真的是要考慮清楚。至於公務員工作的吸引力方面,我們也有信心,其實公務員的薪酬目前與私營機構工作仍有一個可比性,亦有公務員獨特吸引的地方,我也知道很多求職者也是有志服務社會的,對社會的事務也很關心,希望通過做公務員的工作能夠貢獻社會。公務員團隊、公務員隊伍裏面也有很多很獨特的工作,在私營機構是找不到的,這一些都是公務員工作的一些吸引力。

記者:可以跟隨工會的意見去調整的空間有多大?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其實行會對六個因素也考慮得很清楚,基本上我們的財政狀況也真的不容許去跟隨薪酬趨勢淨指標去加,這個亦是清楚的。至於更改的空間有多大,我要留待行會去決定,我亦不能代行會去說,不過如果要審慎地考慮財政狀況的話,不會有很大的空間。

記者:想問非高級公務員如果匿名批評與公職無關的一些政府政策,會否違反《公務員守則》?是否在網上發表這些匿名意見會否沒有那麼大的機會違反《守則》?日後公務員secret這類型的網上專頁是否不能再使用?會否擔心若加入新守則,會否影響人們加入的意欲?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我們的《守則》當中一些原則不是新作出來再加諸公務員身上的,其實是一向我們期望、有要求公務員去遵守這些守則的。今次的《公務員守則》,我們是比較系統性地把對公務員的要求寫出來、更清楚地寫出來、更清楚地解釋我們的要求是怎樣。我們常常說在虛擬世界、在網上的言行其實在實體世界的言行是一樣的,所以在網上發表意見和在實體世界發表意見其實是沒有分別,公務員亦一樣要跟隨《公務員守則》裏面對他們的要求是有空間給予他們發表個人意見的,但是發表意見的時候要小心,這個意見不能被人與他的公職扯上關係。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英文部分)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7時22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