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檢視各部門防治蚊患及鼠患工作的進展(附圖)
******************************
  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委員會)今日(六月三日)召開第十八次會議,檢視蚊患最新情況及各部門的防治蚊患工作。此外,委員會亦檢視各部門在「各界攜手,全港滅鼠行動」(「各界滅鼠行動」)的工作進展,並部署未來的防治鼠患工作。
 
防治蚊患

  因應近月一宗本地登革熱個案,衞生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代表向委員會匯報跟進工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已即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向患者住所的鄰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安排出現相關病徵的當區人士進行免費登革熱抗體檢測。食環署亦即時在患者住所、工作地點及在疾病潛伏和傳染期到過的地方250米半徑範圍內,進行蚊患調查、採取額外針對性的防蚊滅蚊工作,並加強巡查及按需要採取執法行動。至今,未有發現其他本地感染個案,亦未有在採集的蚊子身上發現登革熱病毒。
 
  衞生署代表引述最新監測數據表示,部分亞洲地方錄得的登革熱個案數字較去年同期增加,而美洲地區(包括巴西、阿根廷和秘魯)自二○二四年至今更共錄得超過800萬宗個案,創歷史新高。
 
  隨着世界衞生組織在二○二三年五月公布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後,香港的出入境人流變得頻繁。本地蚊子叮咬了輸入感染個案後有機會將病毒傳播予本地市民,導致本地感染個案,帶來本地傳播的風險。此外,第二次感染其他類型的登革熱病毒的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登革出血熱的機會較高,可導致死亡。因此,市民切勿掉以輕心。
 
  食環署代表向委員會匯報今年至今的蚊患情況。隨着雨季來臨,誘蚊器指數一如以往自四月開始上升。由於今年四月的降雨量較去年高出超過兩倍,食環署已即時加強防蚊滅蚊工作,包括清除蚊子滋生地、施放殺幼蟲劑、以霧化處理方式殺滅成蚊,並於適當位置設置捕蚊器等。食環署亦聯同相關部門進行實地視察,並向他們提供專業意見及技術指導。
 
  本地近年愈趨炎熱多雨的天氣有利蚊患滋生,加上香港的出入境人流變得頻繁可導致本地傳播登革熱風險增加。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兼委員會主席黃淑嫻特別提醒各部門在未來數月必須持之以恆加強防蚊滅蚊工作,包括視察轄下場地及附近環境、清除積水、使用合適的滅蚊器具等,並加強全城防蚊及滅蚊行動以減低風險。
 
防治鼠患
 
  在「各界滅鼠行動」下,食環署會繼續採取一系列具針對性的防治鼠患措施,包括持續進行夜間滅鼠行動,以及使用新型滅鼠技術和工具等。食環署亦會持續針對97個鼠患主要黑點進行滅鼠行動,以期達到二○二三年《施政報告》所訂,在二○二四年年底前將黑點數目減少六成的績效指標。食環署分區亦會繼續將食肆在後巷擺放大型垃圾桶暫存垃圾的計劃擴展至更多合適地方,並鼓勵相關食肆參與。

  此外,食環署由今年起全面使用熱能探測攝錄機配以人工智能技術,在每個分區進行鼠隻活動調查及制訂「無鼠百分比」,以策劃防鼠治鼠工作,並針對黑點部署更有效的滅鼠行動。設置熱能探測攝錄機的監察地點,涵蓋不同類型地點,包括後巷、花槽附近,以及其他可能有老鼠出沒的地方。除因應調查結果持續調整監察地點外,食環署亦正與相關部門跟進,在明年將鼠隻活動調查擴展至其他部門(如房屋署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場地,令調查更具代表性。
 
  相關部門代表亦匯報他們所採取的行動。除繼續在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推行「屋邨滅鼠行動」,房屋署匯報了在公共屋邨防治鼠患的最新進展,包括強化日常清潔及防治鼠患工作、在鼠患嚴重的地點使用便攜式網絡錄像監察系統偵測鼠蹤,以及採用其他新式滅鼠裝置等。各區民政事務處亦按需要在為「三無大廈」公用地方提供清潔服務的合約中加入防治蟲鼠服務。食環署會繼續為其他管理公共場地的部門提供防治蟲鼠的培訓及技術支援,以加強他們對外判服務承辦商的監察及提高防治蟲鼠服務水平。
 
  各部門同意繼續加強轄下處所的防治鼠患措施,強化內部監察及評估滅鼠工作的成果,並積極鼓勵相關界別及持份者配合政府工作,在各自範疇堵截老鼠的食、住、行基本生存條件。另外,環境及生態局與食環署現正積極跟進第二階段環境衞生法例的修訂工作,以更有效處理鼠患及其他環境衞生的課題。
 
  會議由黃淑嫻主持,與會者來自三個決策局和20個政府部門及機構。
 
2024年6月3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48分
即日新聞  

圖片

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今日(六月三日)舉行會議,會議由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左四)主持,與會者來自三個決策局和 20 個政府部門及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