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五月一日)下午藉五一勞動節探訪前線清潔及保安員工後,就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很多謝大家到來。今日是由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吳秋北及理事長黃國在五一勞動節邀請政府官員來到皇后山邨探訪辛勤勞動的保安及清潔工,很高興可以親自與工友見面,聆聽他們的心聲,並親身感謝他們為這社區作無私貢獻。

記者:有商界表示最低工資會削弱競爭力,局長你認為會不會?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法定最低工資的設計從一開始已是通盤考慮,主要是希望保障工資不會過低,同時不令低薪職位嚴重流失,並顧及競爭性。因此你看到今次建議的優化機制方案——即以方程式計算,亦已顧及這點。我們看不到實行這優化版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會對香港包括商界的競爭力造成影響。

記者:有商界要求若經濟轉差,行政會議可以批准調低最低工資。你覺得是否可行和合理?或會否如商界所說,出現漣漪效應?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首先,今次的優化機制有數個特點。第一是「一年一檢」,這也回應了勞工界的強烈訴求;另一特點是採用方程式計算,好處是可以按大家已同意的方程式,每年計算法定最低工資的變化。最低工資委員會已清楚表明,方程式的設計是「可加不減」。這樣做的原因是領取法定最低工資的一群是最基層工友,我們要保障其生活及收入。正領取法定最低工資的工人為數不多,現時整個勞動人口當中只佔百分之零點六,約17 700人。若經濟出現變化,如出現通縮甚或經濟負增長,我們起碼可保住他們的收入,即使無法增加其工資亦不致下調。

  這是最低工資委員會的一致共識,亦已充分考慮即使這樣做,應不會對商界造成大影響,即使出現少許漣漪效應仍可承受。因此我們清晰提出——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亦已接納——完全按照方程式計算的方案調整法定最低工資。當然大家都明白這不是永恆不變,我們已表明五至10年左右會再檢視這機制。

記者:有聲音認為方程式計算經濟增長比例不夠多,這方面你怎樣看?五至10年才檢討會否太長,或有否甚麼條件下才需檢討?另一方面,局長你今日接觸不同前線員工,他們的待遇及工時是怎樣?你如何評估勞動力不足方面對工人的影響有多大?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優化機制下的方程式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通脹,這很清楚是根據整體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變化調整,且只會上調不會下調,即若通縮時不會扣減。另一項是「經濟增長」因素,若最近一年的經濟增長高於最近10年的趨勢增長,會將當中百分之20與工友分享,計算在法定最低工資的調整幅度內,當中包括兩點,第一是若這因素出現負數是不作扣減,另亦設一個百分點為上限。因此不能單抽取百分之20這點來看,整個設計理念是經濟不景時工友的法定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完全不受影響、不作扣減;經濟好時則會與他們分享。年復年計算下去,工友的得益將增加。委員會從這整體角度看,認為以百分之20計算這因素的基準屬合理及可持續的安排。

  今日與很多保安及清潔工友會面,這裏的保安均實行「八小時制」,是顧及了他們的需要;清潔工則日更工作八小時、夜更為四小時。我與他們交談得知他們認為這工時合理,他們在這裏也做得開心。

記者:五至10年這檢討年期會否太長,或何時才需檢討?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以方程式實行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檢討的話,需有一定穩定性方較妥當,因此委員會建議五至10年可作檢討,政府亦已接納。大家想一想這是合理的,試行五年後,當中必定有經濟周期變化,有高有低,我們看到變化後再檢視這方程式有否值得再進一步優化的地方,會有更多數據,包含更多不同場景。

記者:剛才提到方程式的計算方法是扣減最近10年的平均增幅,加上乘以百分之20,令得出的數字很小。我們亦曾計算過會出現即使本地生產總值上升,仍會出現負數。會否認為這方程式定得過於保守?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不會。為何稱之為「經濟增長」因素,委員會希望整個設計是勞資雙方一同努力,若該年經濟增長成績高於過去10年趨勢增長,大家便可分享。關鍵點是不作扣減,對最基層勞工而言,保障他們的工資不會扣減可使其安心,無論經濟狀況如何、是通縮或通脹都不用擔心,其工資至少能「保本」;若環境好則可增加,把基數「墊高」了。這樣做是希望取得平衡,既顧及基層勞工福祉,另一方面亦要確保香港競爭力不受影響。

記者:另外問封頂機制方面,其中一個例子是二○二一年上升了百分之六,因而觸及了封頂機制。勞方有聲音認為應取消封頂機制,你怎樣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這做法是指該年的實質經濟增長高於最近10年趨勢增長超過百分之五,就會觸及「封頂」——因為經濟增長相差百分之一,「經濟增長」因素會是零點二;經濟增長相差百分之五,「經濟增長」因素則為一個百分點;若經濟增長的實質增幅較最近10年趨勢增長超出多於百分之五,方會觸及「封頂」。這代表該年香港經濟非常景氣,大家可分享更多成果,但亦要顧及始終這機制已保障工友在經濟不景時,法定最低工資調整幅度絕不受影響——即環境不好時可以「保本」,環境好時則可以分享——以這軌道設計較為合適,亦令整個方程式的穩定性更強。我們已清楚表明,無論如何都按方程式計算法定最低工資調整幅度,然後五至10年再檢視如何優化機制,是取得較好平衡。

記者:有市民認為這方法只是剛好計及通脹,以目前物價計算,外出用膳動輒需要50元。會否擔心即使調高最低工資,市民的生活都不會有太大改善?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法定最低工資調整幅度一定不止是通脹幅度。大家都看到方程式有兩個成分,通脹必定計算在內,若該年是通縮則不會扣減。「經濟增長」因素長遠必定會有加幅,因為是以最近一年的經濟增長與近10年的趨勢增長作比較。平均數意思是有高有低,若低於平均時不會扣減,高於平均則分配一定比例予工友,因此隨年月增長一定高過單純計算通脹升幅,這點我們頗為肯定。

  另一方面,香港絕大多數工友正領取的工資遠超法定最低工資水平,這是靠市場力量決定。大家都明白,現時勞動力始終較緊張,只要經濟繼續有活力,經濟活動繼續有增長,「打工仔」都會受益。大家一同努力,多謝大家!
 
2024年5月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4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