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防範電話騙案
************
問題:
據報,香港警務處於去年首九個月共接獲逾23 000宗涉及電話及網上詐騙的案件,情況越見猖獗。就防範電話騙案,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研究推出「來電白名單」登記機制的可行性,讓市民辨識來自已登記加入該名單的電訊商、銀行、政府部門及商業機構等單位或機構的來電,以減低受騙風險;
(二)如何透過加強跨政策局、跨政府部門及跨界別的協調和合作,主動打擊騙案,例如與創新科技相關的政府部門或半官方機構合作,檢視、研究及開發「來電白名單」適用的平台(例如手機應用程式);及
(三)鑑於據悉,不少騙徒透過「冷電」以撒網方式不斷隨機致電不同電話號碼以尋找獵物,政府會否考慮透過加強與電訊業界合作,並參考銀行業界採取的「認識你的客戶」認證程序,主動跟進可疑用戶不斷打電話的異常行為,防範騙徒透過不斷致電尋找受騙對象和相關罪案發生?
答覆:
主席:
有見電話詐騙的趨勢,政府一直多管齊下,全力打擊電話詐騙。就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保安局、警方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後,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政府理解公眾非常關注非應邀來電的情況及有需要保障市民防禦詐騙滋擾,政府各部門亦從多方面着手推出不同措施,以協助市民分辨正當來電,包括:
(i)通過通訊辦設立的機制為有需要的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提供特別電話號碼作為其與公眾通訊用途,例子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一站式服務熱線1823或警方的反詐騙協調中心熱線18222等。通訊辦會繼續鼓勵各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向通訊辦申請特定字頭的電話號碼致電市民,以方便公眾辨認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來電;
(ii)通訊辦會進一步將「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登記制)擴展至需要以短訊與市民大眾溝通的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法定組織實施。根據登記制,所有已登記參與登記制的公司或機構會使用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予本地流動服務用戶,以進一步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分及提高市民防騙意識,提防電話及短訊詐騙。截至今年二月底,主要電訊商、銀行及11個需以短訊與市民大眾溝通的政府部門或法定組織(例如入境事務處、衞生署、警方、香港海關、運輸署、消費者委員會、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等)已先後加入登記制。通訊辦會繼續積極邀請更多需要以短訊與市民大眾溝通的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法定組織以及立法會參加登記制;
(iii)在通訊辦的積極呼籲下,主要的電訊商已為其用戶提供來電過濾服務,當中亦有個別電訊商的服務是免費的,包括為長者客戶免費提供來電管理組合服務,以鼓勵其用戶選用並減少可疑電話和電話滋擾問題。另外,目前坊間亦有不少讓市民使用的來電過濾應用程式,這些程式亦被市民廣泛使用。經通訊辦協調後,通訊辦亦已於其專題網頁上載現時市面上不同來電過濾應用程式的資料,並鼓勵市民下載。有關程式可篩選促銷電話和可疑電話,亦能協助識別一般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法定組織的來電。通訊辦亦已自去年底起走訪各區及與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呼籲市民提防電騙,以及協助市民下載有關來電過濾程式;
(iv)警方已於今年二月在其應用程式「防騙視伏App」加入詐騙來電辨別功能,自動把用戶收到的來電和瀏覽的網站與最新的詐騙資料庫作比對,如發現潛在詐騙或網絡安全風險,會即時發出通知讓用戶盡早識別並阻截詐騙行為。用戶亦可透過應用程式內置的公眾舉報平台舉報可疑電話號碼或網站,以確保有關資料庫定時更新及準確。政府亦會在不同渠道加強向公眾宣傳推廣「防騙視伏App」,例如經不同的政府部門及服務網站和流動應用程式接達及宣傳下載使用「防騙視伏App」。截至今年二月底,搜尋器共錄得超過250萬次搜尋,預警超過43萬次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防騙視伏App」的下載量亦由今年一月底的22.8萬次增加至三月二十一日的31.5萬次;以及
(v)為進一步管理人對人促銷電話,通訊辦已主動邀請相關行業協作,實施行業自我規管。現時已有四個行業,即金融、保險、電訊及電話中心參與訂立《人對人促銷電話實務守則》(《實務守則》),以規管業內人士打出人對人促銷電話的方式。通訊辦現正積極聯絡並協調有關行業加強及更新其《實務守則》。通訊辦亦已同時接觸並邀請其他行業參與上述自我規管安排。我們期望能盡快與不同行業訂立《實務守則》,以完善自我規管安排。
至於有意見認為應推行「來電白名單」制度以識別正常來電,考慮到現時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涉及數以十萬計的電話號碼及用戶數量,其與公眾通訊的電話服務性質及要求亦各有不同,若決定推行「來電白名單」制度,個別部門及機構需要不同時間以作籌備及過渡,包括大規模更改其現時所使用的電話系統、熱線電話/辦公室電話號碼,亦需時通知每一位用戶有關更新了的電話號碼等。我們預計相關的過程及過渡期需時完成,期間可能會對公眾造成混亂和不便。此外,目前通訊科技未必能完全排除「來電白名單」內的電話有可能被假冒。考慮到上述因素,我們需要小心詳細硏究有關建議是否有效益及值得推行。
(三)就問題所述有關「客戶認證」及「主動跟進可疑用戶」的建議,政府已於二○二三年二月全面實施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實名登記制),規定所有在本地發出及使用的電話智能卡(包括上台月費服務和電話儲值卡)均須於啓動服務前完成實名登記。
通訊辦一直與電訊商協作以確保實名登記制切實執行,包括要求電訊商不時抽查及跟進核實有可疑的電話儲值卡,並將涉嫌使用假身分證明文件的個案交予警方處理,協助警方打擊電話騙案。截至今年二月底,電訊商已按實名登記制法例及指引要求,合共取消了約123萬張登記紀錄未合規的電話儲值卡的實名登記,亦有約159萬張電話儲值卡因客戶未能提供合乎登記要求的資料而被拒登記。
另外,通訊辦已制定業務守則,要求電訊商於去年起監察自其網絡打出的電話,一旦識別出懷疑詐騙電話的致電模式時(例如於短時間內打出大量詐騙電話),便馬上暫停有關電話號碼服務。至今年二月底,約有52萬個本地電話號碼因此被暫停服務。此外,通訊辦亦會不時修訂守則,以確保守則能有效阻截詐騙電話。
就其他協助打擊詐騙電話和訊息的措施方面,通訊辦、警方及主要電訊商自二○二二年九月起成立工作小組,從電訊角度打擊詐騙電話和短訊。按工作小組的建議,電訊商積極根據警方提供的詐騙記錄及資料,將涉嫌進行詐騙的電話號碼封鎖或停止服務,並阻截用戶登入懷疑詐騙網站。至今年二月底,按警方要求,電訊商成功攔截超過8 100個涉及詐騙案的網頁連結及封鎖或停止超過2 700個涉嫌進行詐騙的本地電話號碼。
此外,警方亦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銀行業界推出多項防騙措施,包括於二○二三年十一月,「轉數快可疑識別代號警示」正式推出,「轉數快」平台已連接至「防騙視伏器」,當市民在網上使用「轉數快」進行轉帳時,如資料庫配對出收款人資料與詐騙舉報有關,在確認頁面會出現警示字句。截至今年二月底,系統已預警超過六億元的高危轉帳。
根據警方的資料,自上述各項措施推出之後,二○二三年第四季電話騙案的平均數字較二○二二年同期下跌38.1%,反映這些措施對打擊電話騙案有正面作用。通訊辦會與警方和電訊商繼續加強合作,透過多元化的途徑加強宣傳防騙資訊,確保每一位市民都能獲得全面的防詐騙信息。
無論如何,防騙最有效的方法,是時刻提醒自己、家人和朋友保持高度警覺。市民若收到陌生人來電,無論顯示任何來電號碼,都應該提高警惕,切勿向未經核實身分的來電者披露個人資料或轉賬金錢,以免蒙受損失。
完
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15分
香港時間18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