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一題:《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
  以下是今日(四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永光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於二○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就《藍圖》的最新落實情況,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目前已登記加入《基層醫療指南》的各種醫療專業人員的數目,以及其佔有關醫療專業人員總數的百分比;

(二)鑑於《藍圖》建議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而有關的先導計劃已在去年十一月十三日推出,該先導計劃的推行情況為何;當局會否進一步擴展該先導計劃所涵蓋的病種;若會,詳情為何;及

(三)鑑於《藍圖》建議逐步加強中醫師在提供基層醫療服務中的角色,當局就此項建議推行的具體措施和其最新的落實情況為何?

答覆:

主席:

  面對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所帶來的壓力,政府於二○二二年十二月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重點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強香港基層醫療服務。策略包括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本,以家庭為中心,「早發現,早治理」,願景是改善市民整體健康狀況,提供連貫全面的醫療服務,並且建立可持續的醫療系統。政府現正致力分短、中、長期逐步推展《藍圖》各項建議。

  就陳永光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基層醫療指南》(《指南》)現時是一個網上資料庫(www.pcdirectory.gov.hk),目前設有三個分支指南(西醫、牙醫和執業中醫師),載列社區內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執業資料和專業資格,便利巿民查閱服務提供者的執業地址、電話號碼、應診時間、服務範疇,以及有否參與政府各項資助項目等。截至二○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共有3 757名西醫、395名牙醫和2 326名中醫載列於《指南》。

  《藍圖》推出後政府致力提倡「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以配合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發展。為此,由二○二三年十月六日起,政府資助的多項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包括地區康健中心服務、長者醫療券計劃(醫療券計劃)、疫苗資助計劃、院舍防疫注射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均只容許已加入《指南》的醫生參與,以統一各個資助計劃的安排。此外,政府於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建立家庭醫生制度和以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作為樞紐,擴闊社區醫療網絡,為《藍圖》推出後的首項重大項目。上述有關家庭醫生須加入《指南》的規定亦同樣適用於「慢病共治計劃」。與二○二二年年底《藍圖》公布時相比,二○二四年二月在《指南》中登記的西醫已增加約四成。長遠而言,政府會按《藍圖》建議將這項規定的適用範圍陸續擴展至其他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

  同時,為推動協調跨專業團隊提供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政府將繼續為專職醫療人員制定分支名冊。考慮到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廣泛參與各類疾病的基層醫療服務,特別是慢性疾病及長期護理,政府會把制定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的分支名冊列為優先目標。

  長遠而言,政府將按《藍圖》建議,把現時的《指南》轉型為《基層醫療名冊》(《名冊》),作為涵蓋所有基層醫療專業人員的中央登記冊。政府長遠會對《名冊》登記的醫療專業人員作出適當培訓,並訂定資歷要求,確保已參與資助計劃的醫生均於《名冊》內登記並參與適用於其專業的延續醫學教育,以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的質素。

(二)「慢病共治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未被確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香港居民,在私營醫療巿場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服務。截至二○二四年三月二十七日(臨時數字),約30 000名市民和超過500名家庭醫生已參加了此計劃。當中,超過15 000名參加者完成了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其中接近6 000名(即超過三成)已完成篩查的參加者被診斷為血糖偏高(註),或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他們可進入治療階段並在政府資助下由自行選擇的家庭醫生繼續為其診治,以及按個人健康狀況獲處方藥物,接受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跟進。

  「慢病共治計劃」屬先導性質,政府會對其整體成效進行評估研究。政府已於二○二四年第一季委託本地大學進行研究,評估計劃各項目標的實現程度和整體表現,包括服務質素、成效和成本效益。此外,政府亦會適時檢視「慢病共治計劃」的服務模式和運作細節,並在有需要時作出優化以確保其成效。政府會根據檢討結果,審視是否擴大「慢病共治計劃」的服務範圍,包括研究整合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至「慢病共治計劃」。

(三)作為香港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在基層醫療健康範疇擔當重要角色。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現時每年平均提供約150萬人次的服務,當中政府資助門診服務籌額數目已於二○二三年十月起由每年約60萬個增加至80萬個,增幅超過三成。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在二○二五年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後,亦會提供一系列的政府資助門診服務。

  事實上,香港中醫藥界的資源主要集中在私營界別,超過九成中醫師在私人市場執業,而每年約有一千萬人次的中醫門診服務由私營界別提供,在社區層面建立了強大的服務網絡。政府透過醫療券計劃為合資格香港長者每年提供2,000元的醫療券金額,資助他們使用由14類醫護專業人員所提供的私營基層醫療服務(包括中醫)。過去三年,長者在醫療券計劃下就使用中醫服務申領的金額按年上升,二○二三年申領金額接近11.41億元,為醫療券計劃中14個專業中申領金額第二高的專業。政府在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為期三年的「長者醫療券獎賞先導計劃」,長者每年只要在同一年度內(一月至十二月)累計使用1,000元或以上的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層醫療用途,便可自動獲發500元獎賞至其醫療券戶口,同樣作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從而有助他們善用中醫藥對疾病預防及管理的優勢。

  就地區康健中心而言,營運者會購買區內非政府單位的服務,建立地區康健中心網絡(包括中醫師)。患有中風、退化性膝關節痛症及腰背痛的會員可選擇中醫服務。網絡中醫師會按需要提供針灸或穴位按壓治療。另外,中醫師亦會提供疾病預防、養生和健康教育,包括食療等班組活動。地區康健中心亦會與中醫診所合作在中心提供或推廣天灸服務。

  政府會按照《藍圖》繼續發展基層醫療各項服務(包括中醫服務),以善用公私營中醫界別的資源。同時,政府將進一步探討中醫藥在基層醫療參考概覽中的參與,以善用中醫藥在健康管理中的潛在優勢,並促進基層醫療服務的跨專業合作。長遠而言,為更好發揮中醫藥的強項和優勢,政府會繼續加強中醫藥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的角色,加強跨專業合作,並透過制定相關培訓、宣傳推廣、健康評估、預防護理和引入有中醫參與的新項目,探討基層醫療服務與中醫藥進一步產生協同效應,特別是在慢性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方面。

  與此同時,醫務衞生局現正與中醫藥界共同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當中亦會全面檢視中醫藥服務發展的長遠策略及規劃,包括中醫藥在基層、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的角色,以及中醫藥在全生命周期中對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的作用等議題。

註:血糖偏高至糖化血紅素6.0-6.4%或空腹血糖6.1-6.9 mmol/L水平。
 
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1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