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理政務司司長出席「香港大講堂」2024第二期「文化復興中的香港機遇」研討會致辭(只有中文)(附圖)
**************************************************
霍啟剛主席(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立法會議員)、楊政龍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英皇電影副主席)、馬浩文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執行主席)、王欣之副總編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各位嘉賓:
大家好。很高興出席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文化復興中的香港機遇」研討會。在座有許多文化藝術界的翹楚,相信大家就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轉化和文藝產業發展,一定有很多真知灼見。
由大公文匯集團主辦這個研討會,是最適合不過。一直以來集團積極舉辦多元的文化活動,並透過報章的新聞報道和專欄介紹,弘揚中華文化、豐富香港社會的文化生活。我自己就很喜歡看《大公報》的《大公園》、《小公園》和《文化》版,也是《文匯報》《文匯園》、《收藏》、《藝博》和《文教》版的忠實讀者,從中得到不少中國文學、歷史、文物、文化和藝術的知識。最近看過很受益的文章,包括楚文明青銅器的雲紋、國寶豐邢叔簋流失海外40年回家、圓明園皇家園居文化,柳宗元在永州的詩文和事蹟,都是深入淺出,令人看得津津有味。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在是至理名言。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為八個領域的發展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想從幾方面,談談香港可以如何在這個中心發展和發揮作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第一,助力傳播中華文化。香港有很好的博物館。就以香港藝術館來說,水墨畫、書法、油畫、水彩畫、瓷器、陶器、印章、竹器、石灣雕塑等,所藏甚豐,虛白齋、至樂樓、靜觀樓、浮雲軒的藏品,都很具份量和吸引力,年中吸引了許多中外文化人到訪。近年,我們更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大量珍藏,開館短短一年多,已經吸引了超過200萬名訪客;博物館也透過講座、工作坊、交流計劃等,加深市民對中華文化藝術的興趣和欣賞力、加深他們的家國情懷。上述博物館都可充當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之重任。此外,特區政府即將成立的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將於今年六月主辦中華文化節,通過展覽、表演、電影等方式,弘揚中華文化,提升市民和訪客對華夏文化的認識和嚮往。
第二,舉辦國際知名文化藝術盛事。香港有中外文化薈萃的深厚傳統,是舉辦文化交流的上佳地點。今年舉辦的Chubby Hearts、「teamLab:光漣」等國際知名藝術活動,也是有聲有色,叫好叫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文化氣息,開拓了香港居民以至大灣區來客的文化視野。
第三,推廣香港本地流行文化。香港有豐富的本地流行文化資源。香港的流行文化,在大灣區以至東南亞,有不少的捧場客。下星期,我們會舉行第二屆香港流行文化節,以多元的藝術形式呈現香港流行文化的不同面相,打造香港流行文化品牌,讓市民和訪客感受香港流行文化融匯中西的獨特魅力。
第四,促進文化交流。從去年開始,我們透過內地辦事處及海外經貿辦,撥款支持香港藝團和藝術家到內地、東南亞及歐洲等進行展演。我們亦設立專項撥款,資助多個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肯定的優秀香港藝術項目到海外交流,把我們展現中華文化底蘊的項目帶到其他地方,加深海外觀眾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今年十月,我們會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為內地和香港優秀的表演藝術搭建平台,讓我們的文藝項目走向國際。去年推出的亞洲文化交流電影製作資助計劃和串流平台內容開發計劃,也會繼續為香港與內地及亞洲製作人的合作交流,鋪橋搭路。
第五,為中外藝術品交流提供重要平台。香港地理位置優越,航空及物流發達,低稅和稅制簡單,十分便利中外藝術品收藏家和業界聚集交流。今個星期開幕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和香港藝術展會(Art Central),前者有240多個參展商,後者有98家藝廊和超過500多名藝術家參與,都是藝術業界的旗艦活動,香港更是Art Basel在亞洲唯一落戶的地方。香港畫廊林立,世界著名的拍賣行,都雲集香港和十分活躍,成就香港成為全球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簡而言之,香港在中外藝術品交易方面是重要的中心,大有可為。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中華民族在文化復興方面,是有着無與倫比的優勢。我這樣說,是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其他國家無論現時如何先進發達,在歷史和文化方面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跟我們比擬的。作為神州大地的南大門,香港在文化復興事業上有獨特和重要的角色。我深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的文化藝術事業一定再創高峰。最後,我祝願今天的研究會順利完成、收獲豐碩。謝謝。
完
2024年3月28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35分
香港時間17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