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二題:紅花嶺郊野公園的配套設施
********************
  以下是今日(三月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姚柏良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2023年郊野公園(指定)(綜合)(修訂)令》(《指定令》)於去年由行政長官在徵詢行政會議後作出,以指定有關劃定範圍為郊野公園,並名為紅花嶺郊野公園(該郊野公園)。《指定令》已於今年三月一日起實施。然而,有市民向本人反映,早前到該郊野公園實地視察時,發現仍未有任何相關路標指示和配套設施。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為完善該郊野公園的配套設施制訂具體落實時間表;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有否計劃為該郊野公園增設遊客中心;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據悉,該郊野公園一帶有不少具有歷史價值的軍事遺蹟(例如瞭望站、戰壕和碉堡),政府會否保育及活化該等軍事遺蹟,以把它們打造成為軍事題材的旅遊資源;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鑑於據悉,現時前往麥景陶碉堡(礦山)及正進行活化工程的蓮麻坑鉛礦洞的一段涉及蓮麻坑路的遠足路徑為邊境禁區範圍,行山人士容易誤闖,以及需原路折返至另一出口離開,當局有否考慮開放該郊野公園周邊的禁區地帶,以便利遊客參觀和沿路下山離開;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紅花嶺郊野公園佔地約530公頃土地,位於新界東北部的沙頭角,地勢山巒起伏,由次生林、灌木及高地草原組成,展現具有高景觀價值的宜人景色。該處生物種類豐富多樣,已知有逾500種動植物,當中不少屬具高保育價值的物種,例如紅杜鵑、土沉香、大草鶯及灰伏翼;亦蘊藏麥景陶碉堡及蓮麻坑鉛礦場等人文歷史資源。該處和深圳梧桐山一脈相連,形成連接兩地的生態廊道。政府於二○二四年三月一日正式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以保育該處的自然環境、天然景觀、文物古蹟資源,提高生物多樣性並讓市民感受紅花嶺的獨特景致和享受遠足的樂趣。然而,紅花嶺郊野公園位置偏遠、山勢崎嶇,沿兩條郊遊徑遊覽需步行約四至五小時,市民應按自己的體力和遠足經驗計劃行程。就姚議員的問題,經就第(三)及(四)部分徵詢保安局的意見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已於紅花嶺郊野公園逐步完善遠足徑網絡、郊遊地點、觀景點等康樂配套設施。公園目前已經開放兩條郊遊徑──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入口分別位於沙頭角山咀和蓮麻坑村。遠足徑沿路已設置資訊板、路標和標距柱,並加設觀景點及傳意牌,方便公眾遠足郊遊,體驗大自然和欣賞文物古蹟。漁護署計劃於今年內建造涼亭及裝設各類主題的傳意牌,並會陸續修建其他山徑和設施,進一步豐富訪客的體驗。此外,漁護署正聯同相關部門將公園內的蓮麻坑鉛礦遺址活化為開放式博物館,讓公眾了解當地工業採礦歷史和蝙蝠生態。該礦場遺址現正圍封進行活化工程,預計於二○二四年年底完成工程後開放予公眾參觀。
 
(二)由於紅花嶺郊野公園位於山嶺,地勢崎嶇,在該處設置遊客中心有實際困難。漁護署已透過不同渠道,包括網站、社交媒體、資訊板、路標等,向郊遊人士提供紅花嶺郊野公園的相關資訊,例如遠足路線和景點,同時宣傳「行山有道」及注意安全等訊息。導賞員會於遠足旺季的週末及假日在紅花嶺郊野公園的主要入口向公眾提供郊遊資訊及介紹區內的景點,以提高訪客對紅花嶺的認識及豐富其郊遊體驗。此外,漁護署正與相關部門及鄉村村民保持密切溝通,積極探討為紅花嶺郊野公園提供旅遊配套設施的可行性。
 
(三)紅花嶺的軍事遺跡主要集中在郊野公園東面的山咀一帶。漁護署已聘請專家搜集相關歷史資料,並會在山徑沿途合適地點設置傳意牌介紹附近的軍事遺跡,讓訪客既能遠足郊遊,亦能欣賞文物古蹟及認識人文歷史。
 
(四)現時,蓮麻坑路自橫瀝至蓮麻坑村村口的一段道路仍屬邊境禁區範圍。為便利遊客經蓮麻坑村前往紅花嶺郊野公園,漁護署已於邊境禁區範圍以外的山坡修建一段連接路徑,並在路徑的部分地點建造梯級及踏腳石、加設欄桿、清除雜草及穩固斜坡邊緣,讓遊人可經此路徑往返蓮麻坑郊遊徑及蓮麻坑鉛礦洞等地點,而無需進入蓮麻坑路邊境禁區段。行山人士因此無需擔心誤墮禁區,也不需要重新上山長途折返至另一出口離開。
 
2024年3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18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