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香港發展的定位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謝偉俊議員的提問和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有內地政治學者早前在一個粵港澳大灣區研討會上,警示香港正「快速孤島化」。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暨經濟學講座教授近日接受報章專訪時亦表示,香港既有產業都面對困難,甚至在垂死中。另一方面,有意見認為,本月中國與新加坡實施30天互免簽證新安排(新安排),便利國內人才、資金到新加坡旅遊、置業及投資,變相增強及利好新加坡相對本港的競爭優勢。有時事評論員更指,新安排只是第一步,讓新加坡成為另一集資窗口取代香港,才是北京的戰略目標。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有意見指出,西方多國已將香港視為「大陸城市」,國內城市又視本港為競爭對手,香港面對「內外交煎」,當局如何尋找發展方向;
 
(二)因應有專家意見指,以往政府官員常掛於齒的四大支柱產業已相繼「陷落」,不惜工本投資的創科產業又未見明顯經濟回報,面對被指為「垂死中」的既有產業,政府如何去蕪存菁,善用日漸緊絀的公帑作適當投資,為庫房帶來回報;及
 
(三)鑑於有市民關注,現時內地居民來港受簽證限制,反而新安排容許內地居民免簽證入境新加坡30天,當局有否研究新安排可能對本港造成的旅遊、商貿、投資等經濟負面影響,從而向中央反映及了解原委?
 
答覆:
 
主席:
 
  近年環球政經局勢不穩,世界經濟面臨多重風險。儘管香港作為一個細小開放型的經濟體,當前面對不少挑戰,但基於香港穩健的基礎以及祖國作為我們強大的後盾,我們仍能保持活力和韌性。政府積極鞏固香港自身優勢,尋求多元經濟發展,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加上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仍然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國際城市。
 
  政府歡迎各界就如何推動香港未來繁榮發展建言良策,並會小心聆聽和研究,但對於一些過於悲觀的言論,我們未能同意並須直斥其非。
 
  就提問的各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一國兩制」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也是推進香港向前發展的定海神針。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擁有健全的法律和金融體系,奉行簡單稅制及低稅率,與全球緊密連繫。對企業而言,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安全、可靠且便利的營商之地。過去十年,香港一直位居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前七位。此外,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在二○二二年,香港是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全球第四大的經濟體。以上數字充分反映了國際社會對香港的肯定。
 
  為使香港能更好發揮獨特優勢,政府在二○二二年年底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督導組),加強頂層統籌領導,宏觀推進和督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工作。督導組由行政長官親自擔任組長,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以及加強與內地不同區域的合作,為香港注入源源不絕的發展動能。
                       
  香港與內地省市的關係唇齒相依,透過合作優勢互補,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現時,政府與北京、廣東、深圳、上海、福建、四川、湖北、重慶及泛珠三角地區建立了區域合作機制。我們會持續深化與內地省市的合作,在現有合作平台推展更多項目,以及研究開拓新平台,積極用好香港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香港作為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會擔起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重要功能,積極推進大灣區建設。政府會繼續與中央相關部委保持緊密聯繫,並與粵澳兩地政府優勢互補,積極尋求更多政策創新和突破,致力促進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主要生產要素的高效流動,為有意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港人港企創造更大的機遇,同時加強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
                       
  外圍環境存在不少變數,但環球經濟重心東移,香港將繼續從中獲益。在國際新形勢下,內地和海外企業積極開拓亞洲市場,物色地方設置地區總部,而香港是世界上唯一匯集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於一身的世界級城市、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更是海外企業進入內地龐大市場和內地企業走向國際的跳板,屬內地和海外企業進駐的不二之選。隨着內地經濟穩步增長,香港可以更好地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發掘更多新方向和新機遇。
 
「八大中心」及「四大支柱」
 
  我們會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繼續鞏固和加強「十四五」規劃下香港作為八個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心的建設,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以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確保香港的競爭力和經濟持續發展。
 
  金融、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是香港的四大支柱行業。按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字,四個主要行業在二○二二年為香港經濟帶來15,388億元的增加價值,佔本地生產總值56.3%,並僱用1 448 400人,為總就業人數約四成。
 
金融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場的資金池充裕,產品和服務多元全面,投資者權益備受保障,法規有效透明,符合國際標準,能滿足投資者及企業的不同需求。香港是環球主要上市平台,是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之一。香港亦是亞洲第二大的國際銀行樞紐,保險密度為全球第二,全球100大銀行中的73間和全球20家頂尖保險公司中的11家,皆在香港營運。以安排亞洲機構向國際發行的債券計算,香港連續七年居世界第一,二○二二年透過香港安排的發行量佔市場約三分之一。資產及財富管理方面,香港行業二○二二年年底的管理資產總額近四萬億美元,為亞洲最大對沖基金基地以及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香港並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處理全球約75%的人民幣結算。
 
  政府會繼續加強金融市場體量和推動相關行業的多元發展,鞏固股票市場競爭力、擴大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支持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務、加快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發展。
 
旅遊
          
  跨境旅遊於二○二三年二月開始復常,在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下,去年的旅客達3 400萬人次,遠超去年年初估計的2 580萬人次。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香港旅遊業長遠穩健發展,早前成立了高層次旅遊業策略委員會以吸取相關業界的意見,引領香港旅遊業提速朝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推動盛事經濟發展,政府會爭取更多國際級大型盛事落戶香港,加強宣傳推廣,提高市民對盛事的認知;亦會積極推廣特色主題旅遊,為旅客提供更豐富且更具深度和質素的旅遊體驗。
 
  政府重視旅遊業的發展,並根據《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下的四大長遠發展策略,包括開拓多元化的客源市場,集中吸引高增值過夜旅客來港;培育及拓展具本港及國際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包括文化、古蹟、綠色及創意旅遊,並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會議展覽旅遊目的地、地區郵輪樞紐及亞洲盛事之都的地位;推動智慧旅遊;及提升旅遊業服務質素,檢視及更新相關項目和措施,制訂《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旅遊樞紐的地位,成為世界級的首選旅遊目的地。
 
貿易及物流
 
  香港擁有高度國際化的營商優勢,在國際貿易中舉足輕重。在二○二二年,香港商品貿易總額達94,591億港元,全球排名第10。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完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同時支持香港參與、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並支持香港與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
 
  政府會繼續積極拓展一個更穩定、開放、共融、互利及按多邊貿易標準的國際經貿環境,強化作為國際循環下國家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連接平台以及「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尤其是連繫大灣區和東南亞國家聯盟,促進內地和區內其他經濟體之間的商貿往來,並為國家貿易活動走向更開放、更國際化作出貢獻。
 
  憑藉完善的海陸空運輸網絡,香港成為國際航空樞紐、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為鞏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地位,香港機場管理局與東莞共同推展「海空貨物聯運」模式,並於二○二三年下半年與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合作達成於香港國際機場發展新樞紐中心的協議。
 
  航運和物流方面,政府於去年先後公布《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和《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制定策略和行動措施,以支持海運和物流業的發展。其中,政府於今年一月推出「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及「物流推廣資助計劃」,以加強物流業的人才發展和推廣工作;並於今年二月優化「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協助業界把握智慧物流和電商業務的商機。我們亦會於今年起定期推出共四幅物流用地,以滿足業界對物流用地的需求。政府將繼續有序推進落實兩個行動綱領,鞏固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樞紐地位。
 
專業服務
 
  至於專業服務方面,政府於二○一六年成立兩億元的「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支援計劃),資助本港專業服務界與境外地方(包括內地)的交流、推廣及提升專業服務水平的項目,推動本港專業服務對外推廣的工作和提升其對外競爭力和專業服務水平。支援計劃成立至今共資助超過100個項目,涉及總額達7,100萬元。
 
  另外,為鼓勵本港專業服務業界在新冠疫情穩定後加強向境外市場推廣香港的競爭優勢和專業服務,政府在支援計劃下預留5,000萬元,成立「專業人士參與活動津貼計劃」(津貼計劃),資助本港主要專業團體參加由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相關活動。至今已有九個津貼計劃活動獲批,出訪地方包括英美、東南亞以及多個內地城市,超過200位本地專業人士參加,涉及津貼總額約200萬元。
 
推動創科發展
 
  推動創科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近年,政府投放了不少資源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生物科技、醫療科學、先進製造業和新材料、金融科技等範疇。我們會繼續努力以產業導向的策略,加速優勢範疇的發展,為香港建立更蓬勃的創科生態,力求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政府正積極規劃及開拓新土地和設施,為創科產業提供發展空間,當中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可以匯聚兩地創科人才及技術,配合先進基礎建設與頂尖科研設施,為企業創造無限商機,助力經濟發展。港深創科園第一期第一批次首三座大樓,將於今年年底陸續落成。港深創科園公司正積極進行招商推廣工作,以吸引優秀創科企業落戶。第一批次其餘五座大樓亦會盡快興建。
 
  連同河套區港深創科園,新田科技城將提供約300公頃創科用地,可容納70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相當於17個香港科學園,將成為創科發展集群的樞紐,助力香港實現「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創科發展的前景將會無可限量。
 
「搶企業」、「搶人才」
                            
  推動產業發展需要企業和人才。政府在鞏固香港自身優勢的同時,積極推出「搶企業」、「搶人才」策略,大力吸引重點企業、世界各地人才和資金來港。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自二○二二年年底成立以來,已接觸超過200家重點企業;近30間內地或海外重點企業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或擴展其在港營運的規模。這些企業未來數年預計會在香港合共投資超過300億元,創造超過10 000個就業機會,對香港帶來實際的經濟和社會裨益。
 
  另一方面,投資推廣署在二○二三年已協助382間內地及海外企業在本港開設和擴展業務,比去年的300間增長27%。這些企業主要來自內地、英國、美國和新加坡,涵蓋各行各業,其中主要來自財經金融和金融科技、創新及科技、專業服務等行業,反映了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對企業充滿吸引力。
 
  人才方面,政府在二○二二年底起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積極招攬世界各地的人才,包括推出專門吸納高收入人才和頂尖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等。各項措施自推出以來反應良好,截至今年一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申請數目累計已超過24萬宗,而去年整年的申請數目是二○二二年收到的接近四倍,足見香港對全球人才具吸引力。政府會繼續積極吸引世界各地多元人才落戶香港,為香港長遠發展作出貢獻。
 
(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2條第4款:「中國其他地區的人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須辦理批准手續」。內地居民因不同原因來港,須取得由有關內地公安機關所簽發的證件和簽注。政府一直與中央政府就不同來港政策保持溝通。 
 
  旅遊方面,「個人遊」計劃自二○○三年七月起,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主體文件實施。計劃發展至今,共有49個指定內地城市的合資格居民可申請「個人遊」簽注,以個人身分訪港。
   
  來港作商務訪問的內地居民,可向內地公安機關申請簽發「商務簽注」。「商務簽注」的有效期由三個月至一年不等,可以一次或多次進出香港。
 
  政府一直密切留意各項措施的推行情況,適時檢討成效,並在有需要時作出適當調整。舉例來說,政府一直關注和評估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的能力,範疇包括口岸處理能力、旅遊設施容量、酒店接待能力、公共交通網絡載客能力、社會民生影響及經濟影響等方面。
 
  隨着各項大型跨境基建、旅遊設施、酒店及公共交通網絡等在過去幾年相繼落成和優化,香港的旅客承載能力有所提升,政府有信心為更多來自不同客源地的旅客提供豐富多彩的優質旅遊體驗。另外,自從旅遊業監管機構──旅遊業監管局於二○二二年九月全面運作,透過發牌及監管制度並持續監察旅行團的運作情況和管理,旅行團旅客的活動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已減少。
                            
  政府會繼續與內地相關部委保持溝通,有序優化「個人遊」計劃,為內地旅客提供更便捷靈活的方式訪港和更豐富的旅遊體驗,促進旅遊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政府已於二○二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公布,中央政府積極回應進一步擴展「個人遊」計劃適用城市至陝西省西安市和山東省青島市,措施由二○二四年三月六日起生效。



2024年2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