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第一節「推動盛事經濟」互動交流答問內容(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一月二十五日)上午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在以「推動盛事經濟」為議題的第一節的開場發言及互動交流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多謝主席。第一節的主題是「推動盛事經濟」。自從去年年初全面通關以來,香港舉辦了多項大型盛事,有國際會議、藝術展覽、體育盛事、娛樂活動等。今年的盛事將繼續一浪接一浪。舉辦這些盛事會增加香港的吸引力和商機。盛事經濟會帶給香港龐大經濟效益,不同盛事如體育、文化、會議等會帶動旅遊、酒店、餐飲、零售等經濟收益。一般估算,每150萬名旅客會帶來約0.1個百分點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
 
  來香港參與盛事的有政商界領袖、藝術家、運動員等等,很多都是全球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有些更可說是界別內的「KOL」,他們可以透過人際網絡或社交媒體,透過自身體會向世界宣揚香港的自由開放和多姿多彩。香港有極大優勢吸引更多盛事在香港舉行。我想諮詢和交流的問題是:政府和社會各界可如何攜手推動及吸引更多盛事在香港舉行?政府加強和擴建推廣平台的同時,業界可怎樣做將盛事加以增值;如何提升訪客的良好體驗和印象,製造磁石效應,吸引更多訪客來香港;行業經營者如何可把人氣變成財氣?

  我期待聽取議員意見和提問,和大家互動交流。多謝主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謝偉俊議員。
 
謝偉俊議員:主席,民間的氣氛、市民的心情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盛事受歡迎的程度以及會否成功。不知道是否因為近日庫房「水緊」,執法人員日夜「繽紛贈慶」地抄牌,潛伏的「便衣」會捉沒有嚴格遵守規則過馬路的市民、重罰食肆阻街、全天候「車輪戰」打擊書店和工廠大廈食堂等高調和高壓的執法行為,加上觀感上讓部分香港市民覺得,政府的施政作風是親沒有納稅的「小紅書」帳戶而遠真正要納稅的香港人,醞釀官民矛盾的社會氣氛,令市民覺得心情繃緊、沉重、「無癮」,因而難以投入地真正共享盛事。政府的救市政策「後知唔覺」,「唔湯唔水」,失焦錯誤,市民的股、樓、債都損失嚴重。主席,年關快到,當局似乎未能雪中送炭──退稅免問,差餉照加,加上官員近日解說理虧,但仍諉過於民的垃圾徵「稅」,製造了不少民怨。政府會否檢討被指濫罰、搶錢的高壓執法,讓更多市民覺得政府真正重視納稅香港人的意見,增加退稅寬免,削減苛捐雜稅,藉以舒緩民怨民憤,緩和「法家治港」、嚴刑峻法的社會氛圍?令市民有更加輕鬆愉快的心情,社會有更和諧的氣氛,真正投入參與支持香港盛事,大家一起全心全意地真正搞好香港經濟?多謝主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多謝主席。大家都知道香港正面臨不同的衝擊,除政治衝擊以外,當然我們的經濟都受到影響。我絕對明白當整體經濟面對不同的挑戰時,特別是資產市場、股票市場的影響,大家的心情都受影響,這點是理解的。所以,正確處理的態度是要更提振我們自己的士氣,做好自己的競爭力,但真正令大家好的,我覺得不是用消極的方法。例如,我們當然鼓勵不同的活動、經濟活動,無論是辦「夜繽紛」也好、「日繽紛」也好,人流聚集會製造交通問題,有時會有噪音問題,態度是要恰如其分地處理。但我們也要小心,不可以因此令香港養成習慣,即不需要理會香港本身應有的守法意識。
 
  當然,整體來說,我們要拿捏好平衡,如果因一面偏而製造了錯誤思維,我覺得這未必是處理整件事的最正面方法。特別地,我非常反對挑撥矛盾的說法。政府的施政當然要考慮整體利益、最大利益,去照顧每個階層、每個需要,當中有時候某些政策對某部分人有90%的好處,某部分人的好處則可能比較少,但並不是因為對於某些人的好處多,或者對某些人的好處沒那麼好,就因為這個差異去挑撥矛盾,更不應該挑撥地方矛盾。所以,政府非常歡迎不同地方的訪客來香港,亦向不同地方的訪客宣傳,這是香港一向開放自由的態度,但是將向某地方宣傳用上挑撥矛盾的方法去形容,是迂腐而危險的態度。
 
  我有責任去正確地帶給社會正向思維。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要把小矛盾變成大矛盾;若不是矛盾,更不要說成是矛盾。如果「愛國者治港」下,大家不共同努力,還去宣揚一些我認為不正面而且不符合事實的信息,是危險的,是不應該的。我們大家應該出來發聲。當然,剛才有些用詞是更加危險的,讓我想起二○一九年「黑暴」時經常出現的「軟對抗」和反動力量所用的形容詞,這些讓我看到有再出現的苗頭,我們就要立即打擊、立即制止,不要助長,這個我希望大家有社會共識。所以,我們的確會因推動不同活動而引起小問題或新問題,我們要以認真務實的態度來處理,共同推進。
 
  經濟方面,我知道大家很熱烈希望政府會有一些新想法,令整體經濟發展得更好,這亦是今日我提出推動盛事經濟的其中一個原因。我希望把「餅」做大,令大家在多方面都享受到更好的經濟紅利。財政司司長正就這方面進行諮詢,我相信很快,在二月底的《財政預算案》會一一處理在社會收集到的不同意見。多謝主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陳家珮議員。
 
陳家珮議員:多謝主席。正如行政長官所說,我們今年的大型盛事可謂一浪接一浪。當然香港吸引盛事的能力不需要質疑,但我們仍然有進步空間,譬如我們黨主席葉太(葉劉淑儀議員)昨日在口頭質詢提及,如果能夠邀請如Taylor Swift或Beyoncé這些國際巨星來港開演唱會就更好。但這方面,我想當局要再加把勁,積極參與,更主動地支援商界。主席,雖然整體上,香港的大型盛事數目和質量都非常好,但我認為在宣傳工夫上可以再加大力度。大家都知道,現今世代,剛才行政長官提到的意見領袖,他們的影響力都不容忽視。他們發一個Twitter或Instagram,都可以接觸到成千上萬的追隨者,而這些意見領袖的追隨者往往認同其價值觀,更接受他們所宣揚的事物,所以有時他們發帖文,比我們傳統的宣傳手法更有效率。雖然我知道旅發局(香港旅遊發展局)已經有在做類似的工作,邀請一些內地或海外的意見領袖來港拍攝,但問題是,第一,我留意到旅發局可能只是邀請他們就一些不同主題的香港「打卡點」去「打卡」,沒有特別關注或參與一些大型盛事;第二,獲邀的意見領袖可能多數集中於內地或東南亞的明星網紅。其實大家都知道,香港對西方遊客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往往當地的少數人、有些外媒經常用一些不符事實的負面說話「唱衰」香港,所以我希望行政長官可以研究一下,邀請一些歐美的意見領袖或在社會上具影響力的人士來港參與我們的大型盛事,幫我們說好香港故事。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鄭泳舜議員。
 
鄭泳舜議員︰多謝主席。特首,首先要感謝特區政府和文體旅局,過去一年資助了很多體育和文化盛事,特別是我自己跟進的大型體育活動「M」品牌,去年完成了16個項目,都是超標完成的,當中也有很多新的嘗試,包括即將舉行的美斯表演賽、三項鐵人在維港兩岸的比賽,亦很快有深受旅客歡迎的國際七欖在四月舉行。特首,我自己提到七欖,這賽事在疫情前每年可以吸引20 000名旅客來香港,每人的平均消費是13,000元,所以大型體育文化加乘旅遊是絕對是有所作為的。
 
  不過在這個基礎下,我有兩個建議。第一,是宣傳方面希望更好結合城市和旅遊。現時的宣傳,我覺得真的不夠,我聽得最多的是遊客和本地人說,原來特區政府支持和贊助了這麼多精彩比賽,所以希望政府可以透過旅發局、旅遊事務署或經貿辦落手落腳協助這些盛事,一起宣傳和推廣給全世界人知道;亦可以考慮制訂一些KPI,例如要求每個賽事都有最少百分之五至十是遊客,讓我們大概知道有多少遊客參與。
 
  第二,我覺得其實盛事經濟不單是文體旅局可以做的,其他政策局都可以主動舉辦或拉動這些盛事,不論是教育局、醫衞局、運輸及物流局,其實都可以每年舉辦一至兩個高峰會、國際論壇等,再結合原有的體育和文化活動,讓所有訪港的旅客或參加會議的客人,除了開會外,亦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旅遊體驗。特首,這是我的兩點建議,多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特首。
 
行政長官︰多謝主席。我聽了兩個意見和問題,首先希望回應一下。首先,我非常支持並會推動不同的盛事在香港舉行,包括有提及國際知名歌星來香港舉行演唱會,是一定會爭取的。當然在爭取的過程中,就好像我們約人逛街一樣,可以致電邀約,在商討的時候,對方會看看是否有時間,又或是來香港是否與其整體部署相配合。我們會不斷努力,有時候會經過中介穿針引線,一同努力。所以我強調政府有搭台推廣的角色,但真正進行是要整個香港一起做。對於多邀請特別是世界上具知名度的人士,包括歌星或其他方面的表演者,甚至在舉辦會議時多找世界知名人士舉辦講座,包括諾貝爾獎的得獎者等,都會有號召力的,磁石效應會更大。我們會努力做,至於成功與否,當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這是第一點。
 
  第二,我非常同意在推動盛事在香港發展方面,政府內部不同的局和部門都有角色。當然文體旅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有主導的角色,而旅遊發展局和旅遊事務署在這方面也有重要角色,事實上他們一向在這方面,特別是邀請知名人士,或者大家都覺得很有吸引力的體育活動等來香港,都有不錯的成績。我們看到數字,有很多活動吸引出席的人數過百萬,這都是很好的成績。
 
  但正如鄭議員說,其他的局亦有這個角色,例如剛剛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就是財庫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揮其推動會議經濟的角色。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亦舉辦很多會議,「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就是其代表作。例如發展物流、運輸或海港發展,運輸及物流局亦會就這方面舉辦會議,所以不同的局都有角色,我亦要求不同的局在舉辦這些會議盛事時考慮增值,正如大家所說,怎樣可以增加本地元素,包括旅遊、消費、特色的事物,甚至美食──香港是美食之都,有很多米芝蓮的餐廳等。這些配套和場外活動正正是會幫助訪客經歷香港自由開放和多姿多采的良好體驗,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或城市宣揚。
 
  另外,我亦聽到鄭議員強調,有時候不是錢的問題,是要幫助和便利組織者安排活動,在過去經驗中,文體旅局就此發揮了作用。但是,我覺得可以更事半功倍的話,就要有統籌性或者協調性的體制。所以內部方面我正在構思,例如財政司副司長在統籌經濟發展方面一向很有經驗,那在協調和統籌方面,怎樣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的體制?首先,哪個是活動組織者的切入點,聯絡人是誰?初步來看,我覺得可能是旅遊發展局。這些當然我們會再討論,若可以有統籌協調,令申請所需牌照、人群管理等都更有效率,就更會令安排活動的組織者更有信心和興趣,並感覺到政府很熱心和積極。我相信這會在活動舉行地點的討論中將有積極作用。當然除了政府的角色外,我希望強調民間的力量也很重要,因為根據很多過去經驗,某球賽、某歌星或某活動都很可能是因為人的關係而來,所以人際網絡對於成功是重要的,很多時候更充當潤滑劑。所以大家如何在民間組織,都是要團結一致的。我多謝兩位議員的意見,我們會積極爭取,謝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陳月明議員。
 
陳月明議員:謝謝主席。特首早晨。我是支持特區政府發展盛事經濟的,主題活動不單是香港的IP,亦有助本港的旅遊及其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我留意到今年舉辦盛事大多圍繞着市區和維港兩旁,地段固然便利,以及體現到香港海景景色。昨日有同事提到推動國際演唱會,令我想到新界有不少地方可以舉辦大型活動,地方大,甚至可以提供停車場配套,加上旅客經陸路口岸來港,都會經過新界,鐵路沿線都是合適地點,都可以有條件成為舉辦大型活動或超大型演唱會的選擇之一。而且過去新界也舉辦過不少大型活動,例如天后誕、打醮、搭台唱大戲,亦試過舉辦煙花匯演。所以,我想請問特首,特區政府有否想過將盛事帶入新界,在新界劃出幾個適合的地方,讓企業及有興趣的行業多個選擇?多謝特首。多謝主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陳祖恒議員。
 
陳祖恒議員:特首你好。多謝特首接納我們和業界的意見,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這是國際時裝、文藝、旅遊盛事,絕對是推動盛事經濟、帶動經濟的「殺手鐧」。要吸引更多盛事來港,硬件、軟件都需要具前瞻性、具競爭力。以場地為例,東京巨蛋、國立競技場可容納超過120 000人觀眾;首爾──不計其他場地──一個綜合運動場都可容納70 000人。反觀香港,較接近國際水平的,有即將啟用、能容納50 000人的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軟件上,很多亞洲國家都透過地方自治體或公社等方式協調好盛事的交通、餐飲等周邊配套。我想提議,亦想問特首,我們如何做到中長線規劃,推動我們的盛事經濟發展,以更進取、前瞻的手法,提升我們的長遠競爭力,補足香港在軟件、硬件上的短板,包括我們如何能夠再繼續在領先全球的國際級文體旅設施上再做多一點,或者我們會否有機會能夠建立除了戲曲中心外,像悉尼歌劇院這種具標誌性的建築物,以大大推動我們的盛事經濟?多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多謝主席,我多謝陳月明議員和陳祖恒議員兩位提出的意見和問題。歸納來說,主要是談及地點、場地和內容軟件。我同意在場地方面,香港要加把勁。目前可見的,就是我們的啟德體育園,希望工程最快於今年年底或第四季可以完成,而且我們有些活動經測試後就可以推出。當然這個場地將會是我們最大的場地,有50 000個座位。體育園除了有50 000個座位的主場館外,還有另外一個室內運動場館,有10 000個座位,加起來會有60 000個座位,是開放和室內也可使用的場館。當然,我們有一個綜合運動場,亦有5 000個座位。場地是其中一方面我們要加把勁的,因為現在來說,例如舉辦會議,我們最主要都是在灣仔或博覽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我覺得兩個場地都已差不多用盡。我們在這方面有計劃,例如我們計劃重建灣仔區,一些政府部門、政府建築物會重建為可供展覽用途的場地。另外,亞洲國際博覽館,我們會有擴建工程。整體來說,我們在場地方面將會增加大約四成容量,不過需要時間。任何工程都要有一個過程,所以現在我們必須追趕時間、追趕結果。
 
  另外,地點方面,剛才陳月明議員提及會否在新界區、北部都會區舉辦一些大型活動,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朝着這個方向做。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給予我們空間和機會在那裏做很多事。第一,我們可以在那裏興建一個主題性的大型場所,亦可以興建一些較現時更多座位的表演場地,這些都可以在規劃中考慮。另外,我覺得更加可以做的是,在18區舉辦不同的主題活動、地區活動。在地區和大型活動的兩者中間,我希望可以做到某些較為主題性、長期性、持續性的吸引點。譬如我們討論特色旅遊,我還記得姚柏良議員提及的「五色旅遊」,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的文化和歷史旅遊──「古色旅遊」。新界有這麼多圍村,都是很吸引的,亦配合現時旅遊的口味──着重感受、深入和更了解當地文化生活以及素質,是體會上的旅遊,所以我希望可以多元發展。
 
  我覺得我們推動經濟永遠沒有單一手法,一定是綜合多元,所以我希望有一些集中、大型的,就像現時所說的盛事經濟;另一個是18區都有的地區經濟、地區活力;再者,在中間的,例如碼頭式的經濟,外國有漁人碼頭,我們可以如何發展;又或者新界有很多很有文化特式的鄉村,如何令這方面的旅遊都有吸引力,當然要有一些創意,要有一些有心人,將不同的特色發揮出來,大家凝聚力量。政府與市民的目標一致,我們會推動這方面,盡量在政策上給予便利,促成事件。大家在這方面想出一些新「橋」、新的吸引力,希望大家能告訴我們,因為我深信智慧在在座各位,智慧在社會裏。
 
  另外,關於軟件,如何可以將不同活動,尤其是盛事活動,不但將其辦得好,還更加增值。其中一點我看到的是,譬如三月或本月,很多盛事聚在一起,因為這兩個月,根據過往經驗,與包括天氣、不同地方的日程都很有關係,讓在這段時間的活動變得最集中。一年裏,我們有某兩季是最多活動和盛事,好處是產生磁石效應和擴音效應,但不好處是會互相爭奪資源,效應亦只會集中在這段時間,不可以全年都有活動和吸引力。所以要平均化或更發揚其他月份的資源和吸引力。在軟件方面,剛才陳祖恒議員提到,我亦更相信剛才我提出的,譬如在統籌和協調方面,如果有一個高層統籌協調組能推動這方面的活動,將我們的活動包裝好,而且分散在不同月份,令我們每季都有吸引力,既不會爭奪資源,亦可以在每個月份都吸引到不同的人,將我們整體的容量和力量發揮得最好。所以我很感謝這方面的意見。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陳沛良議員。
 
陳沛良議員:多謝主席。特首,我有一個建議和一個問題。建議是目前香港已經舉辦和即將舉辦的盛事相當多,涉獵不同主題,面向不同受眾。但目前這些盛事的主題比較分散,可能有部分盛事今年舉辦過後,未必知道何時會再在香港復辦。我認為香港現時比較欠缺的,應該是一些具有品牌效應的盛事。所以我建議政府除了在一些已經很成功的品牌盛事,例如剛剛完成了的渣馬、七人欖球賽和特首剛才提及的國際金融會議外,亦可在打造香港品牌盛事方面多下一些工夫,宣傳香港形象,使這些盛事活動可以持續發展。這是我的建議。
 
  我的問題是吸引這些大型盛事和活動,或國際知名人士、明星到港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要為參與活動的人士和機構提供便利。政府在二○二二年六月一日推出了「為來港參與指定界別短期活動的訪客提供入境便利先導計劃」,為期兩年。此計劃包含12個界別,但前提是要先獲得政府相關決策局或部門認可的機構認可後,才可邀請有關人士來港。就此,請問特首,截至目前為止,這12個界別中,與盛事關係比較密切的文化藝術、體育及國際大型活動,通過此計劃申請到港的成效如何?會否對現時香港正舉辦的盛事有所幫助?如會的話,有否打算今年先導計劃到期後把它延長,甚至將其恆常化呢?多謝特首。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江玉歡議員。
 
江玉歡議員:行政長官,我最近閱讀了一本書,是二○一七年出版的,名為《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Mega Events for Tourism》,出版人是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書中用不同的盛事作多重分析,在結尾部分,作者提到作為旅遊業的發展,盛事並不是最終的目的;盛事只不過是達致發展旅遊業的工具或手段。如果我們要令遊客注意和參與盛事,必須有刻意的部署和措施,否則舉辦盛事後,甚麼都不會發生。想請問行政長官,在旅遊業發展方面,我們舉辦盛事背後的具體目的究竟是甚麼?而我們有否精準的部署?謝謝主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多謝陳沛良議員和江玉歡議員提出的意見和問題。首先,我非常支持品牌效應,因為品牌會令大家更認識,所以在吸引力方面,品牌本身就已經有宣傳作用,在宣傳方面會相得益彰。事實上,如果大家記得,過去有世界知名的法國品牌在香港舉辦了一場盛事,非常吸引,因為這個品牌本身已經很有名。這個盛事給我的總結是,對向外推廣香港有非常大的作用,總體宣傳所達人數以億計,這除了因為品牌有很廣大的世界消費群外,來參與的不同人士在自己的社交媒體或網絡都再宣揚香港,所以磁石效應和傳播效應非常大。
 
  剛才所提及的便利措施,相信如果我理解正確,就是對於某些我們邀請來香港進行活動的人士,有時會涉及需要我們批出進行工作之類的批准。這方面,我們已經做得更寬鬆,如果說的是有關盛事經濟,我覺得自從政策放寬後,已經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了。我們現在所談的盛事經濟,大家更是不需要顧慮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如何處理這類可能引申的問題時,就已超越了文體旅局的範疇。所以我剛才提及的統籌和協調的工作組是由財政司副司長統籌,我相信有新的問題時可以更快處理。
 
  剛才江議員亦提到,我們舉辦盛事只是工具和手段,這是絕對正確的。我覺得它既有工具的意義,又有目的的意義,我覺得兩個意義都存在。當然,它作為工具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增加活動,帶來經濟效益,令香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經過這些活動宣揚出去。而它本身亦是目的,會自動帶來很多好處,包括有些我們自己做不到,但旅客會自發做的事情,就是個人的體驗、個人的經歷。有很多抹黑的說話,例如說香港沒有自由,但旅客來到看到香港不但自由開放,亦欣欣向榮,吸引力一點都沒打折扣,還在某方面更有幫助。所以我覺得它既是工具,也是目的。
 
  認知是非常重要的。我多謝兩位議員提出希望提升整個社會的認知,盛事經濟中不只是舉辦盛事的人或參與的人,而是全個社會,因為最後為香港帶來的經濟效益、宣傳效應、競爭力和知名度,是每個人都得益的,因為會帶動整體的經濟發展,增加商機,從而每個人都獲得紅利。
 
  剛才提出在整體策略部署或目的方面,我們如何進行?多年的旅遊推廣,我覺得無論是香港旅遊發展局、旅遊事務署或文體旅局,都有良好的經驗。我們自從復常後,旅客數字一直上升。其中我們覺得可以上升得更快但未達到期望的原因,就是運力的問題,這包括在不同配套方面,仍要增加我們的整體運力。人手和勞工都是問題,所以我們既吸引人才,亦要輸入某些工人,幫助把整體運力提升,希望大家看到在大局方面我們要推出措施,得到最大的整體利益,而每人最終可在其崗位獲得經濟發展的紅利。
 
  當然,不斷都會有新問題、新挑戰,以及提升競爭力的新「橋」,所以聆聽大家的意見後,我覺得有推動、協調和統籌的工作組在這方面會有幫助,亦可以令即將推出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寫得更好、更有用。多謝主席。 
 
2024年1月25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5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