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二題:新界東北堆填區
**************
問題:
新界東北堆填區(「該堆填區」)毗鄰香園圍口岸和貫穿香港及深圳的生態走廊。有當區的本地及深圳居民關注該堆填區的擴建計劃對周邊環境和發展造成的影響。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一年,政府採取了甚麼措施改善該堆填區的運作所帶來的污染(包括但不限於禽畜廢物處理所產生的污染),以及有否評估相關措施的成效;
(二)鑑於政府與深圳當局會就該堆填區的運作情況定期交流意見,過去一年,有關專業對接和信息交流的情況為何,以及政府有何新措施加強對有關居民發放相關信息的工作;
(三)鑑於該堆填區正推展擴建工程,工程的最新進展,以及該堆填區經擴建後預計使用年期為何;
(四)鑑於位於石鼓洲的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將於二○二五年投入運作,政府有否研究,有否空間削減運往該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數量;如有研究而結果為有,預計數量為何,以及該堆填區不再接收有關廢物的具體時間表為何;及
(五)鑑於政府就該堆填區的硫化氫監測設立了專屬網站,以向公眾提供相關數據,儘管該堆填區產生的硫化氫符合相關標準,但據悉仍不時傳出惡臭,政府會否考慮設立專屬熱線或線上途徑,讓附近居民多一個途徑反映有關情況?
答覆:
主席:
香港現時每日產生約11 1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為減少整體廢物量,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正按二○二一年公布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全力推動減廢回收,例如逐步為全港的公共屋邨設置智能廚餘收集設施,以及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鼓勵減廢回收和資源循環。此外,我們正全力發展先進高效的現代轉廢為能設施網絡,以擺脫依賴堆填區處理廢物,包括在石鼓洲旁興建中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一期(I.PARK1),預計將在二○二五年投入服務,每日可處理3 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我們亦正積極籌備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二期(I.PARK2),預計每日可處理約6 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在這兩個轉廢為能設施投入運作前,我們還需繼續使用新界西堆填區和新界東北堆填區以處理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現時,兩個堆填區的剩餘容量少於兩成。按照現時每日接收的垃圾量推算,兩個堆填區均會在二○二六年飽和,因此香港仍需要適度擴建兩個堆填區,以應付本港的廢物末端處置短中期需要。就陳月明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環保署自二○二一年年中開始逐步推展並在二○二二年年中在新界東北堆填區全面落實多項改善措施,包括加強噴灑礦物砂英泥漿塗料以確保環境衞生及減少氣味外溢、提早進行於堆填作業區上蓋上潔淨泥土的工序以盡量縮減堆填作業區的範圍四至五成、縮短堆填區接收廢物的時間一小時,由原來晚上七時後停止接收廢物提早至六時後停止接收廢物、增設氣味中和機,以及覆蓋滲濾污水池及加強對氣味的監測等。為確保相關措施的有效落實和優化新界東北堆填區的運作及管理,環保署駐守新界東北堆填區的人員每天以輪班方式由清晨值班至晚間,監察承辦商在每天停止接收廢物後完成泥土覆蓋層和噴灑礦物砂英泥漿塗料,以及其他環保工作表現。此外,自二○二二年年中起,駐堆填區人員會在天氣情況許可下,每天以無人機進行空中拍攝,更有效監察堆填區整體的狀況及運作表現。環保署亦已聘請專業承辦商,透過利用無人機配合人工智能等科技協助,進一步加強對堆填區承辦商運作的監管。
為了盡早改善新界東北堆填區的環境及減低堆填區及其擴建工程對附近居民的視覺及氣味影響,環保署已提前於二○二一年年底開始進行原定於二○二六年新界東北堆填區堆填作業完成後才開展的最終修復及綠化工程,以減少氣味外溢及盡早改善堆填區外觀,減少避鄰效應及因視覺觀感而造成的影響,並如期在二○二三年年底修復及綠化八成已完成堆填作業範圍。在二○二四年我們會繼續提早修復餘下已經完成堆填作業範圍及進行綠化工作。
此外,我們參考內地填埋場的成功經驗,在新界東北堆填區加強整體堆填氣體的抽取量,透過逐步擴大使用不透氣膠膜覆蓋堆填作業範圍,以在膠膜下加裝抽氣設施或於合適位置增設抽氣管道,加快接駁抽氣設施到現有的堆填氣體收集系統,從而加強改善新界東北堆填區的氣味控制。我們會在二○二四年上半年引入新的機械技術以在堆填區每天作業完成後用不透氣膠膜覆蓋堆填作業範圍,屆時堆填區的氣味問題會進一步改善。
除了上述措施,為了減低新界東北堆填區處理禽畜廢物的潛在氣味問題,我們現正試驗把豬隻廢物運送到其他地方採用厭氧消化技術處理,目標是在二○二四年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開始運作後,逐步接收及以厭氧消化技術處理禽畜廢料。另外,我們已在禽畜廢物坑範圍的運作期間噴灑曾應用於內地填埋場的生物製劑,利用製劑中微生物吸收或溶解廢物產生的氣味。我們亦已加設可開關的金屬蓋覆蓋使用中的禽畜廢物坑,並在有需要棄置禽畜廢物時才打開金屬蓋,以減低氣味散發的可能性。
隨着落實各項改善措施,環保署已委託獨立專業機構在蓮塘/香園圍一帶及鄰近的本港鄉村進行獨立監測的數據顯示,二○二三年香港邊界一帶及堆填區附近鄉村位置量度所得的硫化氫均處於低水平,符合國家標準。而二○二三年環保署接獲有關新界東北堆填區的投訴數字亦比去年同期減少約78%。
(二)環保署與深圳相關當局一直保持緊密聯繫,通過合作交流會議及互訪兩地,就新界東北堆填區的運作及管理事宜保持緊密溝通和交流,不時探討改善新界東北堆填區及其擴建部分的運作及減低對居民影響的具體措施,共同努力緩解公眾的關注。另外,環保署透過地區聯絡小組,與各地區人士就區內廢物處理設施的管理及運作進行溝通。香港及深圳市民亦可透過環保署的網頁查閱監測硫化氫的相關數據,網址是:airsensor.pedia.epd.gov.hk。
(三)及(四)正如上文所述,在完成發展足夠的現代焚燒發電設施前的過渡期間,香港仍然需要堆填區處理都市固體廢物,新界東北堆填區有必要作適度擴建,以應付本港的廢物末端處置短中期需要。新界東北堆填區擴建計劃的設計堆填容量為約1 900萬立方米,可接收的廢物包括都市固體廢物及建築廢物。
現時我們正全力發展I.PARK1及積極籌備I.PARK2,當I.PARK2投入運作後,新界東北堆填區將會完全停止接收都市固體廢物,轉型為只接收建築廢物,而這些建築廢物不會腐爛又無氣味,因此不會再有因接收都市固體廢物所帶來的氣味問題。此外,我們估計北部都會區發展時亦可能會產生不少建築廢物需要在新界東北堆填區處理。
(五)現時市民可透過1823或環保署的顧客服務熱線(電話:2838 3111),就環境問題提出意見/查詢,相關的環保署職員會作出適當跟進。此外,環保署駐守新界東北堆填區的人員每天會實地巡查監察堆填區承辦商的運作及環保工作表現。環保署亦會透過地區聯絡小組等渠道,與地區人士和相關鄉事委員會保持溝通及聯絡。
完
2024年1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15分
香港時間12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