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就「積極回應國家發展戰略,跟進北部都會區建設」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今日(一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就陳月明議員動議「積極回應國家發展戰略,跟進北部都會區建設」議案的總結發言:
 
代主席:
 
  感謝陳月明議員提出的議案、多位議員提出的修正案和各位議員提供的具前瞻性及啓發性意見。接下來,我會就北部都會區(以下簡稱北都)的保育生態和碳中和方面作出綜合回應。
 
保育生態
 
  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
 
  在二○二一年十月,習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的主旨講話提到,「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係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我們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
 
  濕地不但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對生態環境及動植物具重要的價值,亦為社會經濟活動提供多種重要的功能。北都擁有豐富多樣的生境。其中米埔及內后海灣約1 500公頃濕地為具有國際重要性的拉姆薩爾濕地,是國際上重要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水鳥越冬地和加油站,亦是粵港澳大灣區以至中國南部需要重點保育的生態環境。
 
  發展北都是主動回應國家發展戰略。這包括致力加強保育北都內的濕地,並於北都分階段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以及推行其他保育措施,例如透過積極保育和修復,提升其濕地的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以建設發展和保育並存的美麗北都。
 
  行政長官於二○二三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保育具高生態價值的濕地和魚塘,以提升生態質素和生物多樣性,為北都發展提供環境容量,並提供優質的戶外生態教育及康樂設施供市民享用。
 
  有關北都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的策略可行性研究預計於二○二四年上半年完成。我們將優先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我們亦會繼續考慮和研究其他擬議濕地保育公園。
 
  此外,我們亦會研究建立海岸保育公園,以保育尖鼻咀、流浮山、白泥的天然海岸線及近岸的紅樹林和泥灘生境,保護重要的海岸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在二○二二年十一月,習主席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宣布,加強濕地保護的國際合作,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北都的濕地與廣東深圳福田紅樹林國際重要濕地在生態上相連,共享后海灣生態系統,因此跨地域合作對於保育成效尤其重要。
 
  港深雙方在二○二三年初簽署了《深圳灣(后海灣)濕地保育合作框架安排》,以積極推動共同保育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為推展有關計劃的工作小組亦取得初步成果。漁農自然護理署亦與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簽署了保育遷徙水鳥合作諒解備忘錄,確立香港米埔內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與新加坡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成為姊妹濕地。
 
  另外,剛剛議員提到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其指定令將在二○二四年生效,屆時便成為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為北都提供一個面積約530公頃,具高生態、景觀及康樂價值的受保護地區,與深圳梧桐山風景區形成生態廊道,促進港深兩地生態融合。
 
  我們亦致力在北都推廣生態旅遊,包括透過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非牟利機構在荔枝窩及周邊地區推展多元和創新的鄉郊保育及復育項目,並會在荔枝窩、梅子林及谷埔設置智慧鄉郊保育徑,讓遊人以互動模式了解鄉郊保育成果和提升生態旅遊體驗。
 
碳中和
 
  在二○二○年九月,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表示,中國將力爭於二○三○年前碳排放達峰,並於二○六○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些目標後來亦寫入了《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章節之中。
 
  為配合國家的「雙碳」目標,香港力爭於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並於二○三五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二○○五年的水平減半。因應碳中和的發展趨勢,北都將致力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碳中和社區。新發展區的設計將具抗禦力,能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挑戰,保障市民安全。
 
  代主席、各位議員,我們會繼續全力貫徹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積極與各持份者交流和合作,致力平衡發展和保育,建設享有獨特濕地美景的碳中和北都。
 
  我謹此陳辭。多謝代主席。
 
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22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