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醫務衞生局局長就「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一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就「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議員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很感謝李世榮議員提出這個動議,以及四位議員的修正,更加多謝31位議員剛才提出了很多不同方面和很具建設性的意見。我特別要多謝議員在發言時對二○二三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關於大灣區醫療衞生跨境服務的措施表示支持。接下來,我會對議員剛才提出的一些意見作出回應。

「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

  首先關於長者醫療券方面,我留意到許多議員都對此非常關心,特別是《施政報告》中提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試點計劃」)的適用範圍,有很多意見認為應該把醫療券擴展至廣東省所有「三甲醫院」,甚至可能其他(地方),例如福建省的醫院。我相信大家都同意,在考慮為所有長者提供便利的同時,我們都要確保︰第一是醫療的質素,第二是公帑能夠用得其所。

  具體而言,在大灣區內,我們會選擇一些與香港長者的活動,特別是與他們居住的地方有比較密切關係,例如一些長者經常會選擇的養老地方。這些醫療機構,我們要確保其質素、管理和營運經驗,特別是他們需要了解長者醫療券計劃的整體運作──醫療券只是用於門診服務,以及其收費過程是有一定的流程和機制。所以,特區政府在考慮選擇時,首選當然是以香港管理模式的醫院,但我們同樣不會排除一些在內地的高質量醫療機構,例如「三甲醫院」。不過,我們要強調,其實廣東省內有百多間「三甲醫院」,當然它們均有很高的水準,但未必每一間都了解長者醫療券計劃的整體運作。加上在行政上,我們需要確立跨境電腦系統的對接,他們亦要知道如何運作。考慮到資源運用,以及我們希望做到按部就班、穏步推進,所以我們選擇會首先考慮圍繞珠江三角洲五間醫療機構,以擴大長者醫療券計劃。

  至於林哲玄議員提到社康內與家庭醫生簽約,毫無疑問,國家在推動家庭醫生門診,在社康內是非常成功,但如果用一個家庭醫生簽約模式,其實對長者會有一定限制。這是我對內地情況的理解,如果簽約後,他會只限於看社康的家庭醫生,如果他要選擇看專科,便需要通過家庭醫生(轉介)。我們現在考慮使用一些大型的「三甲醫院」,主要是考慮到會比較方便長者,長者醫療券除了看家庭醫生,亦可以接受專科醫生的服務。所以,一些綜合性的醫院,可以給予長者方便和彈性。

  我們會按部就班推展「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除了與一些在大灣區有設置的香港醫療機構做市場調查外,我們亦會邀請內地相關部委推薦一些合適的、高質量的「三甲醫院」,考慮把它們納入這個試點計劃的醫療機構。

  另外,亦有議員提議將「試點計劃」擴展──即除了服務點外,亦擴展服務性質,例如住院服務。但我們想強調,醫療券本身是希望資助一些合資格長者,在香港選擇一些切合他們健康需要的私營門診和基層醫療服務,以達致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的目的。即使在香港,長者醫療券本身都不包括住院服務、一些日間手術或要先預繳的醫療服務。所以,我們認為在現階段,同一安排和原則──即醫療券不適用於住院服務,亦應該在大灣區「試點計劃」作同一考慮。

  至於長者醫療券最近亦已經增加了金額,在一定的條件下,醫療券已經由2,000元增加至2,500元。

內地醫療保險安排

  關於內地醫療保險方面,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國家醫療保障局於二○一九年已經發布《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暫行辦法》),容許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在內地可以參加醫療保險。不過,香港市民在內地的醫保安排屬於國家相關部委和各省市、各地的醫保局(醫療保障局)的職責和權限範圍,我們會繼續留意《暫行辦法》的執行安排,在適當時候和有需要時,向相關部委或省市的醫保局反映實際情況。事實上,香港居民在內地參加醫保的數字持續增加。不過,我相信議員亦同意,各地政府在考慮其醫療保險的政策時,都需要顧及整體的社會資源和政策目標等重要因素。

  事實上,內地本身的長者在他們的跨省移居方面,即例如一位廣東省外的長者,移居到廣東省內一個城市,他的醫保轉移搬遷其實本身亦有限制,原居地的醫保有時未必能夠轉移至其新居住的城市,而該長者要選擇繼續以異地結算,即用原居地的醫保以維持新居住點的醫療保險。內地的醫保,市民亦有一個共付比率,共付比率一般介乎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四十。調轉來說,我們的香港醫療券在內地使用,其實長者只是用一個標準的共付額(人民幣)100元,而不是與費用掛鉤,不是一個比率。相對來說,其實醫療券的資助都相當理想。

數碼健康紀錄跨境使用

  有關數碼健康,即病歷的跨境使用,為配合我們支援大灣區跨境醫療措施,我們一直希望跨境電子病歷可以互通。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推出一個特別措施,醫管局(醫院管理局)在粵病人覆診的特別支援計劃,當時已經做了一個跨境醫療病歷互通的突破,授權港大深圳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在得到病人的同意時,可以取得病人在香港的醫健通的電子病歷紀錄複本,便利醫護人員提供服務,確保醫療質量安全。未來,我們會將有關安排擴展至其他跨境醫療服務,例如「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亦會研究進一步把電子病歷跨境傳送機制擴大,達致「南北相向」。例子是現時在港大深圳醫院已經覆診了一段時間的病人,如果他有需要返回香港醫管局看病時,他可以把他在港大深圳醫院的一些病歷,通過自攜方式,帶回香港醫管局,我們可以把其病歷上傳至其電子病歷系統中。我們亦會在來年在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新增一些功能,方便需要在大灣區就醫的市民可以下載自己的「可攜式跨境電子病歷」,以數碼方式自行攜帶病歷過關。

遙距醫療服務

  關於遙距醫療服務方面,有議員亦提到能否安排跨境遙距醫療服務。香港的醫管局一直致力採用科技以提升服務,其中一項是以遙距方式為覆診病人提供一個選擇。在第五波疫情期間,大家知道有遠程醫療服務,包括公、私營方面。但在考慮跨境遙距醫療時,我們要明白跨境遙距醫療會牽涉境外行醫,法律上有一個限制,就是香港的醫護人員,如果向身處內地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時,必須要符合內地、國家的醫療註冊等各項要求。第二點是跨境醫療服務,除了法例方面,專業方面都有要求,確保醫療質量。另外一點是我們需要考慮遙距醫療的效率,其實遙距醫療對醫護人員來說,所需要花的時間、精神,會較現場醫療為多。至於國家方面對遙距醫療本身有其規則,在互聯網醫院建設有規範定明,(遙距醫療)主要用作覆診或會診,而不是作首診。換句話說,在內地做(遙距醫療)首次診症,在我們國家互聯網建設中,是不鼓勵這樣做。所以,我們要明白此事,如果要由香港提供跨境遙距醫療,要符合這些規則才可。

總結

  主席,總體而言,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在大灣區與其他城市的醫療合作,以便利選擇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居住或養老的香港居民。我們會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尋求更多的,在「一國兩制」下的政策創新和突破,致力爭取更多惠及香港市民的醫養結合,同時亦要有利於國家和大灣區發展的政策措施。

  深港醫療衞生合作專班上一次會議在九月二十六日舉行,我很感謝廣東省和深圳市衞健委(衞生健康委員會)的支持。我們有九個項目正積極推進,其中一項是支持港大深圳醫院繼續發展,因為這是跨境醫療的最大平台,我們希望繼續支持港大深圳醫院在提供跨境醫療服務的發展,甚至正如一些議員提出的,把港大深圳醫院的服務模式可以擴大、輻射至其他大灣區城市,多謝主席。
 
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2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