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二十一題:市區重建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克勤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預計到二○四六年,樓齡達70年或以上(即在一九七六年或之前落成)的私人住宅樓宇單位達326 000個,約為二○一五年同齡樓宇數量的300倍。關於市區重建,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10年,每年(a)市區重建局項目及(b)私人重建項目的以下資料:(i)供應的私人住宅單位數目,以及(ii)所涉拆卸的私人住宅樓宇及單位數目;
(二)鑑於在二○○一年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策略》)中,當局提出計劃透過20年的市區重建計劃達到重建約2 000幢破舊失修的樓宇的目標,但該目標在二○一一年公布的新修訂《策略》中被刪除,為加快重建破舊失修的樓宇,當局會否重新訂立目標並把它納入《策略》;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如何評估市區重建的成效及新修訂的《策略》的落實情況?
答覆:
主席:
經徵詢房屋局、屋宇署、差餉物業估價署及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我現答覆如下:
(一)根據房屋局整合不同政策局和部門提供的數據,過去10年(二○一三至二○二二年)由重建項目供應的私人住宅單位數目見表一:
表一
年度 | 由重建項目供應的私人住宅單位數目* (以獲發佔用許可證的年份計算) |
||
市建局項目 | 私人重建項目 | 總數 | |
二○一三 | 300 | 3 000 | 3 300 |
二○一四 | 1 300 | 3 000 | 4 300 |
二○一五 | 1 700 | 2 100 | 3 800 |
二○一六 | 1 300 | 3 700 | 5 000 |
二○一七 | 200 | 2 600 | 2 700 |
二○一八 | 800 | 4 600 | 5 400 |
二○一九 | 400 | 3 000 | 3 400 |
二○二○ | 2 500 | 2 400 | 4 900 |
二○二一 | 1 200 | 2 400 | 3 500 |
二○二二 | 300 | 3 700 | 4 000 |
總數 | 9 900 | 30 500 | 40 400 |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及市建局提供的數據,過去10年(二○一三至二○二二年)重建項目所涉拆卸的私人住宅單位數目見表二:
表二
年度 | 重建項目所涉拆卸的私人住宅單位數目*(註一) | ||
市建局項目 | 私人重建項目 | 總數 | |
二○一三 | 1 000 | 600 | 1 600 |
二○一四 | 900 | 1 600 | 2 500 |
二○一五 | 400 | 1 600 | 2 000 |
二○一六 | 500 | 600 | 1 100 |
二○一七 | 100 | 1 400 | 1 600 |
二○一八 | 200 | 700 | 900 |
二○一九 | 100 | 800 | 900 |
二○二○ | 100 | 800 | 900 |
二○二一 | 1 100 | 1 300 | 2 500 |
二○二二 | 1 200 | 1 200 | 2 400 |
總數 | 5 600 | 10 600 | 16 200 |
根據屋宇署提供的數據,過去10年(二○一三至二○二二年)重建項目所涉拆卸的私人樓宇數目(註二)見表三:
表三
年度 | 重建項目所涉拆卸的私人樓宇數目* (以屋宇署認收拆卸工程竣工證明書的年份計算) |
||
市建局項目 | 私人重建項目 | 總數 | |
二○一三 | 40 | 320 | 360 |
二○一四 | 30 | 80 | 110 |
二○一五 | 40 | 120 | 150 |
二○一六 | 30 | 80 | 110 |
二○一七 | 10 | 80 | 90 |
二○一八 | 2 | 70 | 80 |
二○一九 | 10 | 90 | 90 |
二○二○ | 0 | 170 | 170 |
二○二一 | 20 | 180 | 200 |
二○二二 | 60 | 220 | 290 |
總數 | 240 | 1 410 | 1 650 |
(二)及(三)市建局過去20多年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市建局至今已先後推展了73個重建發展項目(當中46個項目已完成),預計合共提供33 200個新建住宅單位(當中14 300個單位已落成)。為落實二○一一年經修訂的《市區重建策略》,市建局過去10多年推行這些重建項目亦採取了新手法,由二○○一年《市區重建策略》比較聚焦個別並分散於不同區域的舊樓重建,轉為按二○一一年《市區重建策略》的「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方針推展市區更新工作,藉重建的契機重新規劃區內交通路線、行人設施、綠化休憩空間等,令項目更具規劃效益,因而不再單純重量,而是更為重質。此外,市建局在規劃老舊區域和提出創新規劃工具以推動重建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具體例子包括二○二一年完成的《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以及正進行的荃灣和深水埗地區研究。同樣是回應二○一一年《市區重建策略》建議重建和復修並行的策略,市建局過去10多年的工作較以往更強調樓宇復修。政府先後撥款合共190億元給各項樓宇復修支援計劃,而市建局負責執行這些計劃,是政府最重要的樓宇復修合作夥伴。
雖然表三顯示過去10年間市建局項目和私人重建項目合共拆卸超過1 650幢私人樓宇,但市區重建工作未來仍然非常艱巨。樓齡5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過去10年由4 500幢增至9 600幢,加上全港約3 100幢「三無大廈」,我們須採取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快重建更新步伐。
為此,政府除於今年年中上調市建局的借貸上限和繼續以免地價方式為市建局提供發展用地外,二○二三年《施政報告》亦建議制訂政策配套措施,以推動市區重建。為鼓勵更多私人土地業權人參與市區重建,政府會於二○二三年年底前向立法會提交法例修訂草案,以更新及精簡《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第545章)下的強制售賣(俗稱「強拍」)制度,包括降低強拍申請門檻、利便相連地段的強拍申請、精簡強拍申請的法律程序和加強支援受強拍影響的小業主。
此外,政府會在今年內開展研究,探討以更具突破性的政策手段實施可行措施,利用未來交椅洲人工島核心商業區用地以外的部分填海土地,協助推動公私營舊區重建項目,以可持續方式解決市區老化問題。
在樓宇保養方面,我們會持續審視及優化樓宇復修計劃的安排,例如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就提出檢視「樓宇更新大行動2.0」(註三)各階段的工作流程,協助和敦促已申請資助的業主或法團加快步伐,以儘早遵辦強制驗樓通知。我們會在明年第一季提出具體方案。
有了上述的政策配套,以及重建發展和樓宇復修之間的政策互動,我們會有更好的基礎,探討應否為未來的重建工作訂立量化指標。我們在這方面持開放態度。
註一︰市建局項目是以拆卸工程合約開展年份計算,而私人重建項目是以拆卸住宅單位從差餉物業估價冊紀錄刪除的年份計算。
註二︰不包括新界豁免管制屋宇、政府建築物及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建築物。
註三︰政府撥款60億元由市建局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2.0」計劃,資助合資格業主統籌就強制驗樓計劃進行公用地方的檢驗及修葺工程。
完
2023年11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