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三題:防止青少年自殺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陸瀚民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今年七月至十月底約有18名學生自殺死亡或企圖自殺。此外,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資料,19歲或以下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由二○一二年的20人增至二○二二年的39人,增幅近一倍。據悉,19歲或以下青少年自殺死亡個案宗數在過去五年亦持續上升。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有否分析近年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 有否統計,近年企圖自殺的青少年中,有多少名是學生;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 有否就近年青少年自殺人數增加的現象作出研究及調查;如有,依主要自殺原因排列的次序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四) 有否統計,近年有多少宗學生企圖自殺的個案成功以「及早識別和及早介入」模式得以阻止;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五) 政府近三年就防止學童自殺向學校、老師、輔導員及社工等機構/專業人士調撥的資源(包括人員及資金)為何;教育局有否敦促學校就學生自殺個案持續增加制訂相應措施,包括開辦防止學生自殺的課程、舉辦講座及加強輔導服務等;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重視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對於近期發生學生不幸事件,政府正透過跨部門協作,凝聚各方力量,加強為學校、學生及家長提供的支援,為學生築起更堅固的安全網。就陸瀚民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醫務衞生局(醫衞局)、保安局及勞工及福利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至(三)國際上和本港的相關研究均指出,自殺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由多項風險及保護因素互相影響而成,因而不能歸因於單一因素。政府審視近期中、小學學生自殺身亡的個案,分析當中曾出現的風險因素,主要來自人際關係(包括家庭、社交或感情方面的問題)及個人的問題(如學習及學校適應、抑鬱情緒及精神病)。政府會繼續檢視和優化現有為學生提供的服務及支援,加強學生精神健康的保護因素,減少風險因素對學生的影響。
 
  教育局一直要求中、小學匯報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以便向有關學校提供合適的專業支援。過去三年(即二○二○至二○二二年),全港中、小學向教育局匯報的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數字分別為21、25及25宗,而二○二三年截至十月的數字為27宗,數字有上升的趨勢,估計是受疫情及復常後學生需要面對較大的挑戰所影響。教育局並沒有向學校收集或備存學生企圖自殺個案的統計數字。
 
(四)及(五)教育局一直鼓勵學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從「普及性」、「選擇性」、「針對性」三個層面促進學生的精神健康,以及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包括有自殺風險)的學生。
 
  在「普及性」層面,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學校課程七個學習宗旨之一,相關的學習元素已融入部分科目。教育局又持續推動不同的成長計劃,提升學生的抗逆能力,幫助他們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勇敢面對挑戰。教育局在中、小學透過推行「全校參與」的模式及跨專業協作,提供全面的學生輔導及支援服務,當中包括透過教師與校內不同範疇的專業人員(例如輔導人員、學校社工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的合作,及早識別及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教育局在公營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在二○二○至二一,二○二一至二二及二○二二至二三財政年度,公營小學學生輔導服務的總開支分別為4.9億元、4.93億元及4.98億元(修訂預算)。至於中學方面,社會福利署(社署)於全港中學實行「一校兩社工」措施,並為中學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增加支援人手。在二○二○至二一,二○二一至二二及二○二二至二三財政年度,政府在中學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方面的開支分別為7.49億元、7.58億元及7.86億元(修訂預算)。
 
  在「選擇性」層面,教育局致力向教師、家長和學生提供「守門人」訓練,以加強他們及早識別和支援有自殺警號的學生的能力。在教師培訓方面,教育局定期為教師開辦60小時專題課程,至二○二三/二四學年,培訓名額增至320名。教育局亦為新入職教師提供「『守門人』基礎訓練」。我們將在本學年為教師、社工、學校輔導人員等提供一系列工作坊,更聚焦地提升他們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在家長方面,教育局定期為他們舉辦「『家』多點守護家長工作坊」,在二○二三/二四學年,工作坊的場次增至12場;另外,教育局亦不時推出主題式「守門人」網上工作坊及製作影片上載至「校園•好精神」及「家長智NET」網站,方便家長瀏覽;我們亦為家長製作簡介不同精神病患(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小冊子及「守護孩子精神健康預防青少年自殺」家長便覽等,並上載至「校園•好精神」網站。在學生方面,教育局委託一間非政府機構開展「學生守護大使」的「守門人」訓練計劃,提升他們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處理自身壓力及情緒的技巧,裝備他們識別和幫助有需要的朋輩,並在校園推廣積極面對問題和求助的文化。在二○二三/二四學年,參與的學校增至50所。
 
  此外,社署於二○一八年十二月設立五隊網上青年支援隊,主動在青少年常用的網上平台搜尋並接觸邊緣和隱蔽青少年,包括情緒不穩定或有自殺意念的青少年,以在線及離線模式適時提供介入、支援和輔導服務。社署自二○二一年十月起,為五隊支援隊增加支援人手。另外,社署在二○一九至二○年度起每年增撥約5,600萬元予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將中心的服務對象擴展至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中學生,加強對他們、其家長及照顧者的支援。
 
  在「針對性」層面,教育局提供予公營普通學校的「學習支援津貼」涵蓋有精神病患的學生,以便學校有額外資源加強照顧這些學生的需要;醫衞局亦聯同教育局、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及社署推出「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在每間參與學校成立跨專業團隊,在學校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跨專業的支援服務。參與的學校每年會與專業團隊商討,為某級別的學生進行精神健康問卷,並就學生的情況作跟進。在二○二二/二三學年,參與計劃的學校已增至210所。
 
  及早識別和及早介入以支援有需要的學生是學校持續的工作,學校無從評估學生有否因學校的介入和支援而打消曾輕生的念頭,故此我們沒有相關統計資料。
 
  由於學生在疫情後仍需時間逐步適應各種轉變;面對臨近的測考,也可能會感到壓力。教育局於本年十一月發出通函呼籲學校開展「多關懷.添幸福」大行動,建議學校騰出時間及空間關愛學生。教育局又於本年十一月推出適合高小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並會陸續推出適合不同學習階段的資源套及舉辦相關的教師培訓。此外,為協助學校更有效和靈活地推廣精神健康,教育局將向所有公帑資助中、小學及其家長教師會提供「校園•好精神一筆過津貼」和「家長學生•好精神一筆過津貼」,以協助他們舉辦與支援學生精神健康有關的活動或購買服務或用品。兩項津貼的開支涉及約8,000萬元。
 
  因應近期發生學生的不幸事件,政府會加強跨部門合作,包括醫衞局、教育局和社署,並設立以下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與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持份者共同應對︰
 
(i)第一層機制是協助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或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務求優先為他們提供及時和適當的介入。

(ii)第二層機制是以跨部門、跨專業及跨界別合作的方式,組織「校外支援」網絡,為學校增強「外援」。如學校內部人手不足以應付學生的需要,政府會協助學校連繫「外援」,提供額外的支援。有關支援包括社署及資助非政府組織轄下的註冊社工及輔助醫療專職人員和教育局的教育心理學家,務求讓跨專業及跨界別團隊走進校園,在短期內為有較高風險的學生提供即時及適切的服務。

(iii)第三層機制是由學校校長直接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予醫管局專科精神科服務,而醫管局會優先處理。 

  政府會繼續與各持份者攜手合作,更全面地推廣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及推行預防學生自殺的工作,共同建立支援網絡及營造接納和關愛的文化,提升家長、教師及學生的精神健康素養,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2023年11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