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談北京之行和「慢病共治計劃」(只有中文)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一月十三日)下午出席「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啓動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在談「慢病共治計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前,我想先談談我到北京時,因應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很多有關醫療衞生的政策,特別是我們的「健康香港」政策,為尋求盡快落實,所以在北京見了很多部委,當然包括國家衞健委(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藥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海關總署(國家海關總署),以及中華醫學會。最重要的是我們拜會了港澳辦(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夏寶龍主任。與主任的會面中,我們報告了香港在《施政報告》的新醫療政策,夏寶龍主任很同意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有關「健康香港」的策略。他強調中央會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推動這些「健康香港」的醫療政策,特別他提到習近平主席曾說,健康如果用一個數字作比喻,是「1」,其他的事都是後面的「0」。沒有健康就沒有了這個「1」,後面所有的「0」都沒有意義。他亦強調,健康和繁榮兩者必須有相互關係,有健康才有繁榮,當然同時,我們有繁榮才會有更好的健康。最後,夏主任想我向所有醫護人員說,他對香港醫護人員的表現和專業是非常認可,絕對信任的。他特別強調,我們香港超過15 000名醫生其實都是白求恩;我們超過60 000名的護理人員、我們的護士都是南丁格爾,都在香港醫務衞生局的政策下,不論在公營或私營,均為了香港市民的健康作貢獻。他會全力支持香港醫療衞生的發展。

記者:首先想問這計劃,剛才說七成訂在150元或以下,其實即是還有兩成多是收高於建議水平的共付額。我們都有看到有些收的金額最高達到800元,政府會否考慮「封頂」?會否有一個足夠的誘因給予基層市民參與?如果沒有,會否未達到計劃的原意?第二是,何時會再檢討擴大範圍?有些基層團體都提出希望豁免篩查費,或涵蓋更多疾病,這方面政府有甚麼回應?

醫務衞生局局長:首先共付費用方面,我們明白在私營醫療服務中,本身都是有不同的收費,個別醫生會因應自己的資歷、經驗、地區、所服務的人群和市民的選擇(來釐定收費)。最重要的是,整個計劃的重點在於我們可以給予市民一個選擇。今次你看到我們訂出來的參考標準,其實正正反映了我們的選擇、我們的定位是相當準確。有超過七成的醫生,他們訂的收費是與我們的參考費──每次150元相若,即有七成是(等於或)較低。即使有約四分一所訂的費用比較高,甚至是更高的話,你剛才說達到800元,其實市民絕對有權去選擇,選擇權在市民。一些認為價錢是自己最大關注的,費用是最大關注,他會選擇一些共付額比較低的。但同一時間,亦有些市民可能會選擇一些稍為高收費的。我在此再次強調,其實這正正反映市民是有選擇。我們相信隨着計劃推進,會有更多醫生參與,市民的選擇亦會越來越多。

記者:擴大方面?

醫務衞生局局長:至於擴大,我們會以此作為試點計劃,這是一個「慢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通過篩查最普遍的糖尿病、高血壓,我們可以取得一些資料,最重要是看到市民對於這種共付計劃、這種篩查的意向,亦可以看到業界的參與情況,最終的是更加重要,就是我們看到這種共付計劃──「慢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能否在一些健康指標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亦改善得到市民健康。這方面我們會在明年年初,計劃推出後,我們會考慮找一些大學機構,就着這個先導計劃作出一個研究,評估先導計劃在病人層面、在醫療界別層面和整個政府效益方面能否達到我們的目標,這個是我們會做的事情。至於會否就這個計劃做其他,特別是基層醫療的健康管理和早預防的呢?其實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已經提及一件事,就是牙科護理,就18歲以下、13歲或以上中學生的牙齒護理,提出要推行「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那亦是一個共同治理的概念。這跟現時的「慢病共治計劃」有點相近地方,服務都是用一個共付模式。我們會考慮在糖尿病、高血壓篩查計劃有成效時,評估會否把這個計劃「做闊做深」。

記者:除了糖尿病和高血壓篩查,日後會否推出其他不同的慢性疾病篩查?

醫務衞生局局長:正如我剛才提到,我們會針對這個先導計劃的成效,委托大學機構做一個客觀的評估,得出來的結果會為我們將來繼續推廣,或進一步為其他疾病的推出共同治理作出一個建議。

記者:共付額會不會有一個最高的限額,以免有些共付額太高而影響市民參與計劃的意欲?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剛才都強調市民是有絕對的選擇權。大家都明白,現時在私人市場,個別醫生的收費有很大的差距,但起碼我們要做到的是透明。市民通過已公布的所有參與計劃醫生的收費,包括其共付額都有公布。這些提供服務的醫生要根據收費提供服務。市民如果不想選擇這些收費很高的醫生,絕對有權選擇一些收費較低的醫生。隨着計劃一直推進,我們相信這會形成一個導向,就是市民可以有選擇權,而他們的選擇最終會影響這些醫生未來提供服務時的收費。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就是為何我們要提升收費透明度。我相信將來市民的選擇是最聰明,他們選擇哪些醫生,這些醫生將來都會是最受歡迎的。無論他們的定價如何和其他方面,都會受市民作出的選擇影響。

記者:與內地的器官互助機制,最新討論得如何?是否還能如期在今年內可以推出?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們積極繼續跟進,亦是其中一個原因為何我們今次到北京與國家各個部委會面,包括衞健委和海關總署,當然我們有向港澳辦提出。因為對於芷希的個案,大家也感到很鼓舞。通過兩地共同的合作,體現「生命至上」。既可以符合器官捐贈者的心意,又可以幫助一個在香港的芷希BB。我們很高興芷希已經過了一歲生日,也在康復的路上,所以今次我們都有提出。今次芷希這個個案其實是一個特事特辦的模式,要做到恆常化,我們要考慮兩地法規上的程序,特別是譬如人體器官在國家內離境輸出是有些法規的,我們要處理這個問題,務求令整個(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恆常化的過程上做到合法、合理,亦幫助到更多市民。

記者:今年內是否有困難?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們會盡力和盡快,但如果牽涉到法例的處理,可能需要多點時間。謝謝。
 
2023年11月13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9時46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