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勞聯三十九週年慶典主題演講(只有中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十一月十一日)上午出席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勞聯)三十九週年慶典暨「釋放勞動力」主題論壇的主題演講全文:

林振昇主席(勞聯主席)、周蔚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周小松秘書長(勞聯秘書長)、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吳秋北會長、黃國理事長(工聯會理事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勞聯今日邀請我出席三十九週年慶典暨「釋放勞動力」主題論壇。每次在阿昇(林振昇)之後發言均是大挑戰,他總是會把所有東西都說了。他點了很多題,我今天想利用這15分鐘左右與大家談一談政府在釋放勞動力方面的工作。我可以歸納為幾句話:

* 第一種是培訓及再培訓方面,主要是希望賦能。可能有朋友想工作但未具備有關能力,如何可以好好裝備他們使其找到工作重投職場,或是即使有工作但想賺更多金錢改善生活,也要裝備自己「升格」,政府可以在再培訓方面做工夫;
* 另一種是已具備教育水平及工作經驗等能力,但可能因家庭理由等種種原因離開了職場,我們有何方法吸引他們或減輕其家庭或其他社會責任的壓力,令他們願意重投職場,這種「釋放」和第一種屬不同概念,目的均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勞動市場;及
* 第三是展望將來,我會與大家分享政府正在進行的人力資源規劃工作。

培訓及再培訓

  今年《施政報告》用了很多篇幅談及再培訓。首先我們將就業掛鈎課程的再培訓津貼額大幅提升,由現時最高每月5,800元加至最多8,000元,在立法會相關程序完成後就會落實。過去聽到不少接受再培訓的工友表示津貼額不足,令暫時沒有工作的人較擔心,津貼額大幅提升後對工友而言屬大幫助。

  第二是試行讓僱主以「包班」形式提供職前培訓。以前採用「先聘請、後培訓」模式,部分僱主對此存疑,因此我們提出倒過來「先培訓、後聘請」,但是有條件,僱主須提供高於市價水平的薪酬,我們再予以培訓,過程中希望讓更多人投入尤其缺人的行業。

  第三是《施政報告》提到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會展開全方位檢討,在座很多工會及商界朋友,大家要一同出心出力。再培訓局成立至今30多年,過往做了很多對香港有益的事情。上一次大型檢討大約在二○○八年,15年過去,香港在再培訓方面應何去何從,有否地方可修整一下甚至修改法例以適應現今社會需要,在此我感謝再培訓局已展開這相當重要的工作。

  回望就業人口的轉變,確實預視了一些變化。30年前持大專或以上學歷工友不多,可能佔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今天約45%、接近一半已有大專學歷,餘下的是中學或以下。數字顯示以前不少工友只有小學程度,如今經過多年義務教育後比例已大幅減少,意味着300多萬就業人口的組成變化大增,我認為再培訓工作要因應時勢改變,我期待包括勞聯代表在內的朋友可以一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就業支援

  今年《施政報告》亦有不少着墨,希望想辦法提供足夠誘因及幫助,讓有工作能力的人,包括婦女和年長人士重投職場。以相當創新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為例,對象為連續三個月或以上沒有從事任何獲酬工作的40歲或以上中高齡人士,如他們連續完成六個月工作,可獲發放最高10,000元再就業津貼;連續完成再多六個月工作,則可額外獲最多10,000元津貼,合共20,000元,希望提供誘因讓這些人再嘗試工作。

  看看40歲至59歲群組應屬青壯年,當中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偏低,男性約89%,女性則約69%,相距20個百分點,意味有一定空間讓女士重投職場。我們當然明白除提供上述20,000元誘因以外,如何讓其擺脫其負起養兒育女、照顧長者責任的家庭角色更為重要。因此今年《施政報告》有一系列加強支援在職家庭育兒及釋放家庭勞動力的措施,我不一一複述。簡單而言,中心為本的幼兒服務名額會增加,「幼兒中心家長津貼」及「社區保姆」(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服務獎勵金亦會提高。

  「幼兒中心家長津貼」方面,以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會提供每月最多600元津貼,現時提出把津貼提高至每月最多1,000元,並擴展至附設於幼稚園的幼兒中心,令受惠名額由原先約1 000個大幅提升至近萬個。這些資助不需資產審查,中產家庭亦能受惠,希望更多人因孩子得到照顧能夠重回職場。

  針對單親家庭及居於「劏房」人士方面,我們因應建議,大幅提升「社區保姆」服務獎勵金,以往劃一每小時25元,很多意見表示太少致興趣不大,如今增至每小時最少40元,照顧零至三歲嬰幼兒或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則調升至每小時60元。每名「社區保姆」最多同時可照顧三名兒童,若均為嬰幼兒或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便有每小時180元。除讓父母能夠上班外,自己亦能投入勞動力。我們希望以此方式結合社福及勞工,盡量釋放勞動力。

  另一個新嘗試為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在座的鄧飛為立法會內來自教育界的議員,我很感謝教育界的支持。以往常說要學校提供託管地方殊不簡單,今次都能做到。我們先找有較多目標學童地區的50間小學試行,運作至下午六時甚至七時,預計惠及約3 000名學生,希望讓3 000個家庭的家長多三小時工作時間,沒有兼職的可考慮從事兼職,從事兼職的可考慮轉長工,點點滴滴加起來,希望更多人願意投入職場,既改善有關家庭的生活,亦可紓緩僱主的招聘困難。

  剛才阿昇提到20萬人這數字,為立法會秘書處的研究報告,指出最低收入的20%人口中,有約20萬人未達65歲,家中亦無人要照顧,基於種種原因沒有工作。我們再經仔細分析年齡性別等,發現約80 000名屬未達65歲、收入屬最低的20%且沒有工作的人當中,大多屬55歲以上的女性,正拿取政府福利的人為數其實不多。她們不屬照顧者且沒有工作,到底如何吸引她們重投職場,希望剛才提到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做得到。對我們而言,每個有工作能力的人,均希望想盡辦法吸引他們重投職場,未來我期望與勞聯及工聯會等朋友一同想辦法,用好現有資源應對工作所需。

人力資源推算

  展望未來,我們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是進行人力資源推算,有關工作已開展。這一輪的工作比以往規模更大更仔細。過往推算得出的數據較宏觀,用處未必很大。今次我們改變整個思路,首先會緊扣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發展,另外亦檢視一些大家都重視的行業如旅遊或城市日常運作所需如電機、建造等,覆蓋約280萬工作人口,佔總工作人口約八成,覆蓋範圍很大。

  除政府數據外,我們亦盡量取用市場數據,並做了很多聚焦對談小組,預計進行超過100場,盡量吸納業界包括勞工界的意見,希望分析得更仔細,除大學生欠缺多少、中等學歷欠缺多少外,能否就每個「中心」作分析,指出哪些工作較熱門。除看過去外,亦希望作展望。我們明白公布這樣的規劃藍圖後,大學、職專學校、僱主、家長及學生均會細閱,因為關乎前程,若個別科目或工種缺人,學生就可能會報讀有關課程。這是我們首次嘗試,未必做到盡善盡美。若做得到,可以為年輕人投身哪些行業及報讀哪些科目提供更多引導資料,並配合香港經濟發展,更能用好本地優秀勞動資源。

總結

  最後談談林振昇主席提到的輸入外勞。我們與勞工界的看法其實一致,首要指導原則是本地工人就業優先,這毫不動搖。「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已進入實踐期,正陸續接獲申請。我請諸位放心,在過程中我們必定緊記秉承本地工人就業優先,但亦要明白若經過本地招聘,審視過的確無法聘請足夠本地人的話,應該容許僱主在合理範圍內聘請外勞填補缺口。若人手不足,影響的不僅服務質素,亦影響經濟及競爭力。現有的勞工亦很辛苦,七個人甚至五個人做10個人的工作。我希望在未來日子繼續秉持互相尊重,經友好協商後,以此原則處理好這關乎香港經濟及長遠競爭力的問題,本地工人就業優先這原則永遠不變。

  我最近談過很多外來人才或外勞等議題,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本地人才和人力是我們的根和本,政府絕大多數資源均投放在培訓及孕育本地人才。只有這樣做,香港才有穩固的基礎發展好。

  在此我再次祝賀勞聯踏入39歲,明年40歲或許有更大慶祝,希望勞聯繼續邀請我,屆時我再就當時大家最關心的課題一起溝通。我亦很珍惜這些機會,坦誠溝通及交流是推動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方法。勞聯39歲還很年輕,在我們的定義,40歲前還是青年人。好好享受最後一年的「青年」生活,多謝大家!
 
2023年11月11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5時4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