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三題: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建屋預算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八日)立法會會議上林筱魯議員的提問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於本年一月公布的預算和財政預測,房委會的現金和投資結餘會由二○二二年四月初約589億元下降至二○二七年三月底約497億元,而建築和營運開支將在期內繼續增加。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每年每個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單位的平均(i)維修及改善工程費用、(ii)管理費用及(iii)建築成本為何;

(二)有否預計,未來三年,每年每個公屋單位的平均建築和營運開支的增幅為何;及

(三)房委會有何具體政策或計劃開源節流?

答覆:

主席:

  就林筱魯議員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公營房屋開支預算的提問,我現答覆如下:

(一)就房委會於二○一八/一九至二○二二/二三年度每年每個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單位的平均(i)維修及改善工程費用、(ii)管理費用及(iii)建築成本表列如下:

(i)每個公屋單位每年平均維修費用(包含屋邨層面所涉及的維修工程相關的開支)
 
財政年度 (元)
2018/19 4,496
2019/20 4,751
2020/21 4,980
2021/22 5,120
2022/23 5,380
 
(ii)每個公屋單位每年平均直接管理費用(包含屋邨層面所涉及物業管理的經常開支)
 
財政年度 (元)
2018/19 5,880
2019/20 6,108
2020/21 6,480
2021/22 6,770
2022/23 6,980

(iii)每個公屋單位平均建築成本

  由二○一七/一八至二○二一/二二年度,以房委會批出的公屋/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項目的建築合約價格計算,每單位的平均建築成本(註)表列如下:
 
財政年度 (元)
2017/18 80萬
2018/19 66萬
2019/20 61萬
2020/21 65萬
2021/22 76萬

(二)房委會沒有就未來三年,預計每年每個公屋單位的平均建築和營運開支的數據。不過,房委會以今年一月公布的預算和財政預測作基礎,假設未來三年(即二○二三/二四至二○二五/二六年度)期內建築開支和公屋營運開支每年增幅分別約為7%及4%。

(三)為達到公營房屋供應目標,房委會的建築開支將持續上升。因此,房委會會保持警覺、審慎理財,並在未來逐年延展的五年預算及預測中評估和審視有關開支預算。

  在屋邨管理方面,房委會制定財政預算時一直秉持審慎理財和控制成本的原則,不時檢視屋邨的保養維修及管理服務合約,將相關支出維持在財政預算以內。此外,房委會亦在各公共屋邨實施一連串措施,以節省開支,例如在住宅大廈走廊使用節能燈具及為老化升降機制定升降機現代化計劃等,並會引入創新科技,如使用物聯網感測器、人工智能及行動裝置等,協助日常屋邨管理。

  房委會一向秉承「實而不華」的設計原則,採用「構件式單位設計」,以令公營房屋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土地發展潛力及符合經濟效益。房委會亦會密切留意投標價格的趨勢,按既定機制審批新工程項目預算以推行公營房屋發展計劃。此外,房委會會繼續應用創新建築科技,包括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裝配式設計」及「機電裝備合成法」,以提升生產力及縮短建造時間。長遠而言,隨着相關技術趨向普及成熟,會有助建築成本下降。

註:公屋/綠置居每單位的平均建築成本,是按上一個財政年度批出工程合約計算的平均建築成本。由於房委會每個財政年度批出的工程數目、規模、設計、市場環境等因素均有所不同,每年的單位平均建築成本均會有差異。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