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四題: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玲麗議員的提問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的書面答覆:

問題: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聯同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了「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內地交流的項目。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個財政年度,每年有多少個機構在資助計劃下獲得資助,並按該等機構的類別列出有關機構的名稱和獲批資助金額;

(二)有否評估資助計劃在每個財政年度的成效,並推出改善措施;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現時在資助計劃下獲資助的參加者的年齡須介乎12至35歲,政府會否考慮調高該年齡上限;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鑑於據悉,現時有部分介乎12至35歲的香港青年未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政府會否考慮取消資助計劃的參加者須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限制;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透過「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內地交流團,以促進香港的青年人認識和了解國情,並透過與內地同胞的交流,提升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就郭玲麗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2018—19至2019—20年度在「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下獲批資助的非政府機構的資料和撥款金額載於附件。受疫情影響,計劃在2020—21至2022—23年度期間暫緩舉行,但在今年年初重新啓動。

  民青局一直有評估「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在每個財政年度的成效。在完成交流項目後,我們會透過參加者填寫的評核問卷了解參加者對項目的意見,以監察項目的成效和質素,並作為日後評審同一團體的申請時考慮往績的一部分。根據我們向上一輪資助計劃參加者收集所得的意見,超過90%的受訪者認為資助計劃有助加深他們對內地的認識。

  此外,我們早前就「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聘請了第三方獨立機構,以聚焦小組討論形式收集計劃參加者及其他持份者的意見作調查研究,以進一步優化計劃。研究報告顯示,資助計劃下的交流/實習項目參加者、主辦團體和僱主均認同項目的成效。有超過90%參加者同意兩個計劃能達到預期成效,認為完成交流/實習項目後有所得着,特別是在了解當地文化及發展機遇、增強個人就業優勢及促進個人成長等方面。我們會繼續擴展內地交流計劃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推動香港青年認識國家。

  民青局一直持續檢視「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的運作,並在有需要時推出優化措施。舉例而言,我們在2019—20年度就計劃作出多項修訂,包括將參加者資格由原本12至29歲放寬至12至35歲,涵蓋更多不同年齡層和發展階段的青年人;以及新增資助隨團工作人員,加強在內地進行交流活動時的即時支援等。

  我們現正敲定2024—25年度「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的細節,當中包括考慮多項優化措施,例如擴大參加者資格讓非政府機構在招收參加者方面更具彈性、增加資助隨團工作人員數目以加強支援年紀較小的參加者等。我們會在計劃開始接受申請時公布優化措施的詳情。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