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出席香港中華聯誼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科技+海聯創會論壇」主旨演講全文(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今日(十月十九日)在香港中華聯誼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科技+海聯創會論壇」的主旨演講全文:

鄭翔玲會長(香港中華聯誼會創會會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非常高興出席香港中華聯誼會「科技+海聯創會論壇」,與大家分享香港未來創新科技發展的新機遇。

  首先,我祝賀香港中華聯誼會的成立,聯誼會匯聚了一批愛國愛港、有心有力的社會賢達,提供貢獻國家、建設香港的重要平台。相信中華聯誼會一定能夠匯聚全社會對香港發展創科的支持,通力合作,全力全速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創新科技是世界發展的大潮流,亦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博奕的主戰場。十八大以來,國家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創新列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向。二十大更將科技創新提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關鍵力量。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在黑龍江調研時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所謂的「新質生產力」可以簡單理解為「新型高質量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為生產力增添科技內涵。「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更加突顯科技對於創新能力的增強、人才的進步、產業和經濟實力的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性,是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回答。

  香港要建設好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必然選擇。特區政府去年推出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藍圖》)從頂層設計出發,為香港未來的創科發展訂下清晰的發展路徑和系統的戰略規劃。今天我想從三個方面,與大家分享香港未來創科發展的重要路向。

(一)完善創科生態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

  香港創科能否向前順利發展,完善生態圈是非常重要的。香港過往側重基礎研究,的確取得了不少輝煌的成績,比如我們有五所大學多年來排名世界百強,這也是我們敢於提出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底氣所在。近些年,隨着國際科技發展新潮流的不斷湧現,僅僅依靠基礎研究已不能夠支撐創新科技的長遠發展,而且上游的基礎研究越來越依靠中下游的資源和需求。丁薛祥副總理上周在深圳考察時也提出要強化企業科創主體地位。因此,能否將上游的成功延伸至中游的成果轉化和下游的產業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地科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共識。

  傳統上大家認為一個科技發達地區通常要有至少一到兩所名牌大學,但深圳過往沒有甚麼名牌大學,只是最近幾年才努力追上。那麼深圳靠甚麼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創新中心呢?我以為深圳靠的就是蓬勃的產業創新與發展。當然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深圳毗鄰香港,因而也得益於香港基礎科研的優勢。深圳的研發經費今時今日的投入已經超過5.8%,其中九成以上來自企業。科學研究是需要通過產業發展實現價值,面對科技的日新月異和充滿競爭的環境,企業要繼續發展就必須對科研不斷投入,華為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此外,企業想要突圍、謀求新發展,還會衍生新的科研需求,尤其是當今國家冀望在一些關鍵科技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甚至是換道超車。因此,只有上中下游協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科技創新才能夠加速前行。

  要讓創科在香港穩步發展,必須要結合香港自身的優勢及國家的需求。我們在去年的《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以及金融科技等領域。過去一年來,我們遵照《藍圖》,分別就鞏固上游的基礎研究,激活中游的成果轉化和商品化,促進下游科技產業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創科生態圈。

  上游方面,為了進一步鞏固及強化我們的基礎科研優勢,特區政府在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了撥款60億元設立生命健康研究院,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以及預留30億元加強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此外,我們還將加強一系列實驗室的建設,比如InnoHK的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等。最近,我們亦提出在香港建立一所國家實驗室的構想,在人工智能加上生命健康兩者結合的領域充分發揮香港所長。

  中游方面,成果轉化及商品化是香港創科過往比較薄弱的環節,以致未能有效把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因此,我們在昨天剛剛正式啟動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將大學過往優秀的科研成果,尤其是深科技,釋放出來轉化為科技生產力,推動下游的產業發展。我們計劃在未來幾年內資助數百支具有潛力的大學初創團隊,每支團隊透過資金配對方式可以從政府獲得最多一億元的資助。我們期望計劃不只是推動大學的創新創業文化,更是埋下種子培育未來一批香港土生土長的創科企業,並期望當中能夠成長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巨擎。

  下游方面,我們制訂清晰的產業政策,加強對策略性產業的支援和扶植。經過特區政府一年來的努力,部分的策略性產業正在建立。在生命健康科技方面,已經有不少的生物製藥、醫療器械、醫療檢測服務等行業開始在香港發展。隨着特區政府銳意發展智慧城市及建設國際數據港,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研發和提供創新方案,使人工智能與數據產業不斷壯大。我們還提出建設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基建,為產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此外,過往對於香港比較陌生的產業,比如新能源車、第三代半導體、甚至衛星製造產業,還有新能源科技企業也已經並且正在考慮落戶香港,助力實現香港的「新型工業化」。

(二)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香港創新科技產業體系的建立 

  建立香港的創科產業體系是構成整個創科生態圈的重要一環,我們將從三個方面積極在港落實「新型工業化」的發展。

  第一,培育初創企業。讓初創企業蓬勃發展、百花齊放對於創科持續發展非常重要。今天的華為、騰訊、比亞迪都是當年深圳的初創企業。因此,我們要讓香港成為初創企業的發展樂土。目前香港有接近5,000家科技初創企業。我們的兩大旗艦創科平台:科技園公司與數碼港,一直致力優化本地的培育初創環境,從提供資金、研發支持、商業營運到市場營銷等等,全方位提供支持。兩大平台至今已經培育十多家獨角獸企業,包括商湯科技、思謀科技等等。過去一年來,兩大平台合共進駐超過800家企業,其中超過150家來自內地和海外。在今年公布的《2023年全球初創生態系統報告》中,香港在新興初創生態系統排名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數碼港在上周亦獲得國家科技部正式授牌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而香港科技園公司亦於2017年獲得此殊榮,這都反映了國家對於香港在發展初創企業的充分肯定。

  第二,引進重點企業。積極引進海內外的重點企業將帶動本港創科企業加速發展。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合作,已經接觸超過200家企業,當中有30家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早前首批的重點企業也與特區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當中不乏來自重要科技領域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計劃在香港投資近400億元及創造超過10,000個就業職位,進一步豐富我們的創科發展。此外,我們亦期望透過引入相關企業把創科人才與先進技術帶來香港,逐漸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

  第三,協助本地企業升級轉型。扎根多年的本地企業一直為香港的經濟貢獻良多,所以我們期望通過科技賦能,協助這些企業升級轉型,讓他們在香港可以持續發展。上週我調研了大埔創新園的三家企業,他們均獲得「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的資助設立智能生產線,實現全自動化生產、生產週期縮短和大幅提升產能的目標。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力度支持這些本港企業,通過科技賦能提高生產力,把企業做大做強,讓「香港製造」品牌發揚光大,為香港的經濟注入新動力。

(三)積極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平台。合作區在二○一七年由港深兩地政府簽署落實方案(《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明確提出由深圳園區及香港園區共同組成,位處深圳河和落馬洲河套區的兩側。合作區地理位置優越,盡享「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優勢,對於建設國際創新科技高地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隨着國家不久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的公布,合作區的建設與發展已提升到國家的層面,同時也成為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入口。

  香港在簽署合作備忘錄的二○一七年十月就成立了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展開對香港園區的初步規劃。港深創科園合作專班是深港兩地最早成立的專班,聚焦河套園區的建設與發展,至今已開過10次聯席會議。目前,港深創科園正在進行第一期的建設,首批三棟大樓會於二○二四年底起逐步落成,之後的五棟大樓將在河套部分用地還原作創科用途後隨即展開。第一期的總樓面面積預計可達一千萬平方呎,規劃有辦公室及研發大樓、產學研大樓、適合新科技與先進製造業的高規格實驗室和相關設施、人才公寓等等。除了硬件外,我們計劃積極從四個方面努力建設好河套香港園區。

  第一個方面,打造世界級的產學研平台。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生態和實力雄厚的基礎研究,擁有多所高水平的研發中心,比如用於開拓國際合作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以及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很多都與世界知名的大學展開科研合作。國家寄望香港能夠善用科研與國際化優勢將河套打造成為世界級的科技創新平台,未來的港深創科園將會承擔這一重要歷史使命。我們已經在園區規劃出產學研片區,善用內地與香港的創科優勢、大灣區完備的產業鏈,在合作區的政策支持下,相信園區能夠促進更多國際化的產學研合作和高水平的創新科技發展。剛才提到的籌建國家實驗室,也計劃落戶河套香港園區。

  第二個方面,將河套香港園區構建成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國家公布的《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園區將推動及支持新一代資訊科技、先進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等新興戰略產業,這與香港《藍圖》提出的優勢發展領域高度契合。合作區橫跨港深兩地,盡享香港國際化與大灣區龐大市場的優勢,將成為許多先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實驗區。我們將引進一批新興戰略產業在區內設立中試轉化基地,並且吸引國內外創業投資參與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進一大批初創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建設,力爭把園區打造成科技創新產業的集聚地,為整個大灣區以及至全國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第三個方面,匯聚天下的創新資源。香港是國家最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享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同時也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具備匯聚創新資源的良好條件。合作區橫跨兩地,是「一國兩制」連結最近的地方。我們會將園區打造成為創科人才的集中區、海內外資本的集聚區、國際化專業服務的進駐區,讓合作區成為全球得天獨厚的創科資源匯聚區。

  第四個方面,開闢制度與政策創新的實驗田。合作區涵蓋港深兩地,最集中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精髓,可視為「特區中的特區」,是制度和政策創新的最佳實驗地。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與國家科技部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為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有效流動夯實基礎。特區政府將會與內地繼續深化合作溝通,理順政策安排,在「一區兩園」的基礎上試行專屬的跨境政策,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在區內便捷流動。為了推動合作區成為全球領先的創科樞紐,我們將實行更多有利創科發展的試驗性措施,通過實驗新規則、新做法,為全球創科事業創造領跑新標準。

  女士們,先生們,香港正處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期,也是謀發展的黃金期。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排除一切干擾,全速全力推進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香港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為實現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最後,我祝願今天的論壇圓滿成功,聯誼會的會務蒸蒸日上,大家身體健康,生活愉快。謝謝大家! 
 
2023年10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35分
即日新聞  

圖片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今日(十月十九日)在香港中華聯誼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科技+海聯創會論壇」作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