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署理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就「跟進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6月30日的重要創新科技指示」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張曼莉今日(十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就尚海龍議員動議的「跟進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6月30日的重要創新科技指示」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感謝各位議員提供非常寶貴的意見。以下我將會作一個總體回應。

  正如我在開場發言中提及,習近平主席在去年「七一」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到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期望香港能夠增強發展動能,對接國家再闖創科高地的戰略,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感謝習主席對香港的期盼和中央的堅定支持,特區政府會繼續砥礪前行,團結社會各界力量,為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而努力,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以肩負起支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

  在國家的支持下,特區政府正有序落實《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訂下的香港創科發展方向和重點策略。接下來,我將會就議員們聚焦提及的四大領域,包括(一)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中游轉化下游產業化、(二)壯大創科人才庫、(三)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以及(四)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加快河套發展作重點回應。

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

  正如簡慧敏議員、陳勇議員、陳月明議員等提到,香港有雄厚的上游基礎科研實力,我們國家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火星探測任務「天問1號」的一些關鍵技術都是來自本地大學,幫助我國乾旱的西北部地區種植出耐鹽抗旱大豆,到現在更衝出海外到南非,預料可幫助全球數以千萬計偏遠地區農民提升收入的技術,亦是來自本地大學,而有關的大豆技術亦進一步擴展,今年五月隨國家「天舟六號」升空,於太空進行農業科技實驗。這些例子說明香港科技力量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們自當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因此,未來香港會進一步強化上游基礎科研能力,加強對院校、研發中心和其他公營科研機構進行基礎及應用科研的活動以及對其所需設施加強支援。

  除了強化上游基礎科研,發展創科一個關鍵策略,就如蘇長荣議員、管浩鳴議員等提到,要完善創科生態圈,加大力度激活中游的成果轉化及商品化,推動下游的產業發展。

  在中游加強激勵產學研協作方面,創新科技署已於昨日推出「產學研1+計劃」,加速推動從「1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預計將於明年第一季公布首批申請結果。目前計劃的申請資格回應了包括周文港議員等的建議,涵蓋八所大學教資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助大學。計劃亦如吳傑莊議員點出,正正是帶起制度革新,透過調節過往知識產權分配,讓科研團隊或發明者從以往可能獲得只有三成到現在可獲取不少於七成知識產權收入佔比,大大提升了科研人員推動成果轉化及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此外,我們還會利用河套進行產學研活動,致力打造世界級的產學研平台。稍後我將會再作介紹。

  在下游方面,眾多議員如李浩然議員、周浩鼎議員、陳永光議員等都提到產業政策,我們會落實清晰的科技產業促進政策,聚焦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優勢產業,積極引進重點企業,加速香港新型工業化及數字經濟發展。經過過去九個月的努力,已有約30家,當中不少是市值或估值過百億元的科企落戶或準備落戶香港,不少是香港以往少有聚焦前沿科技領域的新興戰略產業。如林振昇議員提及的有新能源汽車企業將投資以億計在香港成立國際總部,研發中心和數據中心,預計未來五年聘用近600位研發人才,並爭取帶動超過10家自動駕駛的上下游企業到香港發展,同步協助香港與內地產業鏈接軌。上星期我們亦引進了一家半導體企業,將於香港投資近70億元建設二十多年來香港第一家具規模的半導體晶圓廠,目標五年內實現年產24萬片車規級高性能碳化硅晶片,年產值爭取超過110億港元,並創造700個就業職位。項目亦會帶動有關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材料供應商、測試服務提供者等的產業鏈發展。

  積極引進重點企業之外,我們亦致力促進初創企業蓬勃發展。過去一年,香港兩大創科旗艦平台──科學園和數碼港,新進駐的企業數目超過800家,其中超過150家來自內地和海外。香港在新興初創生態系統目前排名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我們會繼續支持初創企業的發展,發掘及加速培育更多可支撐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香港科企,使我們的創科生態圈更加蓬勃。

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眾多議員如嚴剛議員、陳振英議員、李鎮強議員、鄧飛議員、陸瀚民議員等均強調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的必要性。政府正以多管齊下的策略培育、吸引、和挽留人才。除了與教育局合作在中、小學不同階段推動創科相關教育,提供「創新科技獎學金」、設置「創科實習計劃」以資助及鼓勵大學生參加交流實習計劃,推出「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資助本地員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外,我們亦有一系列延攬海內外優秀創科人才來港和挽留創科人才的措施,爭取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人才高地,匯聚全球創新資源。

  在引進方面,除了「傑出創科學人計劃」、過去一年我們推出「高才通計劃」(「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和擴充「人才清單」,我們亦致力透過建設平台築巢引鳳,進一步吸引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和團隊落戶香港與本地優秀的科研人員合作,目前我們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匯聚全球超過2500名來自各地的頂尖科研人員,我們的公營研發機構亦匯聚了超過1100名高新技術人才,未來我們會針對關鍵核心技術如生命健康科技、半導體科技、人工智能與量子科技等,投入更多資源設立世界級的研發院所,以打造全球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引進更多領軍人才和研發隊伍。

  誠如好多議員提及,培育、吸引以外,挽留人才同樣重要。過去一年,我們大幅提高「研究人才庫」對研發人員的資助額,政府亦會持續優化各項措施。例如會興建更多創科人才住宿,以及增加規劃彈性,在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提供更多創科人才住宿空間。

  資源補助之外,吸引人才、挽留人才更關鍵的其實是發展機會,因為人才往往是跟着機會走的。正如剛才介紹,特區政府着力創建本地科技產業體系,為人才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和創業空間。剛才提及約30家已經或準備落戶或在港擴展業務的創科企業,預計將會帶動超過10,000個就業職位。隨着更多企業落戶,產業集群將為人才帶來強勁的虹吸效應。我們亦會推動落戶企業與院校、公營機構等合作培訓人才,以及為本地人才提供在職培訓,以提升本港在科技方面的人力資源素質和競爭力;並以看得見的未來給予我們的學生和家長們在大學選修STEM學科的底氣,生生不息以壯大香港創科人才庫。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

  此外,很多議員如黃錦輝議員、黃英豪議員、葛珮帆議員、姚柏良議員、以及謝偉銓議員等等都有提及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

  香港具備「國內境外」的獨特地理位置,加上「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絕對有能力成為一個重要的數據樞紐,匯聚內地與海外的企業和機構數據,推動以數據為主軸的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發展,為「數字中國」作出貢獻。

  感謝國家對香港特區的支持,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六月底簽署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在國家數據跨境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共同協商有效的便利及管理措施,促進內地數據在大灣區內跨境流動,助力香港建設國際數據港。

  此外,為加速推動香港數字化經濟的發展,政府於去年六月成立了由財政司司長擔任主席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以進一步推動香港就跨境數據流動、數碼基礎建設、數碼轉型及人才發展四大範疇努力。

  特區政府亦會進一步推動政府服務電子化,並以「智方便」實現政府服務「一網通辦」,以支持香港智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最後,今次的辯論亦有多名議員包括劉國勳議員、劉業強議員等對河套發展表達寶貴意見。河套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創新科技為主題的重大合作平台,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與深圳正全力合作發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中央較早前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提出要以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推進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的建設,積極主動與香港園區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把河套合作區打造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我們感謝中央的重視和支持,亦會積極從四大方向努力建設好河套合作區,包括:第一,打造世界級的產學研平台。香港的優勢在於科研能力、國際化、高度市場化的營商環境,我們已在港深創科園規劃出以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新科技先進製造等產學研片區,再配合港深兩地的創科優勢,與河套合作區的政策支持,努力為國家打造出世界級的國際化產學研平台。第二,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新一代信息科技、先進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等新興戰略產業,特區政府去年發布的《藍圖》中亦提出聚焦發展相關科技領域,河套正是讓相關科技能順利轉換、進行中試的最佳地點。第三,匯聚世界創科資源。香港是國家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享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河套銜接港深兩地,正好是「一國兩制」連結最近的地方,有條件成為得天獨厚的全球創科資源匯聚點。第四,提供制度及政策創新的實驗田,這亦是眾多議員有提及的,河套涵蓋港深兩地,是「特區中的特區」,絕對有條件成為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劃試驗區,試行專屬的跨境政策,讓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在區內便捷流動,我們會致力與內地相關部委研究更多新措施、爭取更多新做法在河套區內先行先試。

  河套港深創科園首批三棟大樓現正全速興建,會於二○二四年底起陸續落成。第一期的總樓面面積預計可達一千萬平方呎,當中會有平房式以至樓高30多至40層的辦公室及研發大樓、產學研大樓、適合先進製造業的高規格設施等於河套。特區政府下一步會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區做好招商招租的工作,借助市場力量招商引資,在建設層面提速提量,興建高品質的科研和產業設施。

  另外,有不少議員如盧偉國議員、陳紹雄議員等等亦對北部都會區特別是新田科技城的發展提出不少建議。新田科技城將會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發展平台,連同河套香港園區部分,共提供約三百公頃的創科用地,有助支持科技產業發展以及進行產品研發、中試轉化等活動。加上鄰近深圳,有利港深之間的人員與技術交流,進一步深化港深兩地的創科協同發展。

  眾多議員提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特區政府必定會把握好國家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戰略機遇,利用不同兄弟城市之間的優勢互補,達致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好香港「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優勢,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繼續與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緊密連繫,探索更多有利創科發展的方法,推進創新資源共享、成果轉化、人員交流,建設高水平科技基礎設施及創新平台,促進大灣區科技創新全鏈條合作,深化香港與內地的創新體制對接以及大灣區城市群的聯動,為大灣區的創科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共同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主席,香港創科發展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我們必定會繼續以「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建設香港打造成為全球矚目的國際創科中心。本人謹此陳辭。
 
2023年10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4時09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