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題:紓緩過海隧道擠塞問題
*****************
問題:
為紓緩本港各條過海隧道及其附近的擠塞問題,當局分階段推行大規模的改善措施,包括「易通行」(即不停車繳費服務)、「633」固定收費方案,以及「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分時段收費方案)。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有意見認為,計劃於本年內實施的分時段收費方案較為複雜,而目前距離該方案實施時間只有數個月,當局有否具體宣傳措施,讓市民清晰理解該方案的詳情;如有,詳情及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有意見指出,在「633」固定收費方案實施後,西區海底隧道港島出口往中上環方向經常出現擠塞情況,而預計在分時段收費方案實施後車流將會進一步增加,當局會否考慮增建一條往中上環的行車線,以疏導附近一帶交通;如會,詳情及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當局預計各過海隧道口在拆卸收費亭後,可騰出的土地面積、可發展的地積比率及總樓面面積分別為何;該等地段有否發展計劃,包括會否興建有助紓緩隧道或市區道路擠塞的「泊車轉乘」設施;如有,詳情及時間表為何;如否,目前全港泊車轉乘計劃的發展詳情及進度為何?
答覆:
主席:
繁忙時間過海交通擠塞是極需處理的問題,政府一直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透過改善運輸基礎設施、擴展和改善公共交通服務,以及管理道路的使用,以紓緩道路擠塞。
就陳恒鑌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運輸署後,現回覆如下:
(一)即將在三條過海隧道,即海底隧道(紅隧)、東區海底隧道(東隧)及西區海底隧道(西隧)實施的分時段收費安排,是一項全新的措施,目的是遏抑和分散繁忙時間的過海交通。政府十分重視宣傳教育工作,好讓駕駛者掌握方案的詳情及早作好準備,充分發揮分時段收費對調節交通的效用。
為此,政府自今年三月公布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方案開始,已積極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工作,包括新聞發布會、新聞稿、電視/電台訪問、社交媒體/網上宣傳、資訊「懶人包」、流動應用程式訊息、隧道廣播和可變信息顯示屏等,務求讓駕駛者加深認識和理解政策原意,及第一階段「633」收費的安排。
為配合即將實施的分時段收費安排,我們正進行一連串準備工作以確保市民和駕駛者能夠從不同途徑獲取過海隧道的收費資訊,政府會在立法程序完成並正式確定分時段收費的生效日期後,進一步加強宣傳,讓公眾充分掌握具體的收費安排,當中包括:
(i)適時舉行新聞發布會,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宣傳聲帶,上述多媒體宣傳等;
(ii)在「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及網站新增功能,讓駕駛者在出行前可查詢實時及預計的過海隧道費資訊;
(iii)在過海隧道增設的「隧道費顯示屏」讓駕駛者在出行期間可從顯示屏得悉當時正收取的隧道費和收費點的位置,而顯示屏將於分時段收費實施日起啓用;及
(iv)讓駕駛者可在通過隧道後透過現有「易通行」流動應用程式或網站,查閲應付/已付的隧道費等。
(二)於西區海底隧道港島出口往中上環方向增建一條行車線,可提升該路段的容車量,令隧道口交通較暢通。運輸署正與相關政府部門研究,如技術上可行,政府會進行詳細設計並擬定推展的時間表。
(三)因應實施「易通行」後,所有人手收費亭將被拆除,我們預計西隧、紅隧和東隧可分別騰空約12 700、4 500和5 800平方米的土地面積。在短期內,有關空間會用作改善隧道出入口交通的用途,包括擴闊現有巴士上落客和進出巴士站的空間、增加車道旁的緩衝區以確保隧道安全運作,以及理順行車線的安排等。長遠而言,這些騰出的空間可配合鄰近區域的發展,政府在進行相關規劃工作時將一併考慮。
政府的運輸政策是以公共交通為本,鼓勵市民盡量使用公共交通服務,減少依賴使用私家車出行。政府致力在合適的鐵路站或鄰近地點提供泊車轉乘設施,鼓勵駕駛者停泊車輛後轉乘鐵路,藉此減少駛進交通相對繁忙地區的車輛數目。目前,全港有24個停車場提供泊車轉乘優惠,提供合共約9 700個泊車位。為進一步增加泊車轉乘設施,運輸署正研究在合適的短期租約停車場,目標選址包括荃灣、青衣、馬鞍山等,以及按「一地多用」的原則新建的公眾停車場,加入提供泊車轉乘優惠的條款。長遠而言,政府在《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下正構思按「一地多用」的原則建設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當中會探討在合適的運輸交匯樞紐提供泊車轉乘設施。
完
2023年10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20分
香港時間12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