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談疫苗接種和慢病共治計劃(只有中文)
*************************
記者:十五價和二十價肺炎球菌疫苗最新的接種建議是怎樣?也想跟進秀茂坪邨兩兄弟的命案,醫管局指醫務社工有跟進但社署卻沒有紀錄,是否反映醫管局和社署之間的協作不足,有缺口?另外,兩兄弟在精神科專科門診覆診期間的病情如何?他們沒有覆診的那五年內,醫管局有沒有跟進?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先回答有關秀茂坪邨兩位智障兄弟死亡的事件。對於這事件,我們是相當難過的。至於他們的死因,相信警方是會調查的。我們現有的資料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當這位女士在五月入院時,其實這是四個月前的事,當時醫護人員已經跟醫院內的社工,即醫務社工有聯絡,而醫務社工已開始處理其家庭的問題,這是第一點。醫護方面和社署(社會福利署)的社工是有好好的聯絡,即是在四個月前已開展了。
第二,我們知道醫務社工很盡責地即時已經聯絡了這位女士、這位母親的家人,她有一位小兒子,也聯絡到這兩兄弟。當時做了很多跟進工夫。
第三點很清晰的是,其實當時的討論點是怎樣照顧這位母親,是有關她出院後的照顧。當時得到的資料是這兩兄弟本身有照顧能力,他們有自我照顧的能力,甚至考慮由他們照顧母親。他們兩位亦曾先後到過醫院探望母親。這三點是很清晰的。至於為何他們在四個月內都能夠照顧自己,但最近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至最終發生了這樣的悲劇,他們在家裏死亡,我相信要等死因調查和警方的各樣調查。社署在這方面也會跟進,到底近期有沒有與他們聯絡過。但很肯定的是在過去四個月,由(該女士)入院的一剎那開始,我們的醫務人員是有聯絡社工,而社工也做了很多工作去聯絡其家人。
醫管局方面,就他們原本在精神科的覆診跟進,他們是在二○一八年最後一次覆診。據我所知,醫管局同事對一些輕度智障但沒有不正常行為、影響自己或其他人的(個案)在跟進方面是有方案的,之後也會有追蹤。這方面我交由高醫生向大家解釋。
醫管局行政總裁:正如盧局長剛才提及,我們對於一些在我們精神科門診覆診的病人,如果他們沒有回來覆診,我們有一個跟進的機制。當然在(處理)嚴重的個案,我們會派同事直接與他們聯絡,甚至會上門接觸這些病友。但我們看到的資料,這兩位兄弟不屬於一些嚴重的個案,亦知道他們在以往,參閱紀錄有自我照顧的能力。但因為他們沒有回來覆診,我們的同事也有與醫務社工聯絡,他們亦有聯絡這兩位兄弟,所以不只一次,有數次透過不同方面聯絡他們。但當然,正如盧局長提及,這次如此不幸的悲劇發生後,我們都知道無論是警方或社署都會詳細研究及調查這個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衞生防護中心和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在星期二討論了肺炎球菌的情況和疫苗,主要做兩個工作,第一是檢視香港數據,包括肺炎球菌引致的入侵性的肺炎球菌疾病,特別針對兩歲以下小朋友和65歲或以上成年人的狀況,第二是檢視現時在香港的數種肺炎球菌疫苗的安全和成效。針對該疾病,回顧過往八年的數據可以見到,香港的肺炎球菌入侵性疾病主要為針對剛才提到的兩個組群,即小朋友和老年人,而我們最常見的是血清三型,差不多佔一半的入侵性疾病。專家亦檢視現時香港的四種疫苗,包括PCV13,即十三價(十三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十五價(十五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二十價(二十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和二十三價(二十三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四種疫苗,都見到是安全和有效的。但如果看成效,會發覺一些新疫苗PCV15,即十五價疫苗針對血清三型所引致的免疫對抗能力,比現在使用的十三價和二十價為高。所以專家委員會的結論是建議政府在疫苗注射計劃中,未來可以用十五價取替十三價,而二十三價不變。結論是現時針對小朋友,即他們於兩個月和四個月大時需要接種共兩劑,在一歲時接種第三劑,現時使用十三價,將來我們會轉為十五價。對於老年人即65歲或以上,如身體沒有病患,我們會如現時一樣使用二十三價疫苗,如果有病患的會接種二十三價疫苗,隨後一年再接種十五價疫苗(應為如果有病患的會接種十五價疫苗,隨後一年再接種二十三價疫苗)。這是科學委員會最新建議,我們已通知了醫生,亦以新聞稿通知各位市民。謝謝。
記者:想問關於流感和新冠方面,預留了多少病床予病人?現時流行的新冠類型是XBB,會否引入相關的單價疫苗?若會,何時會到香港?第二,想問「慢病共治計劃」,之前說過已找到二百多名醫生參與,現時最新有多少名醫生會參與計劃?到十一月中計劃開始時,局方預計會有多少名醫生加入網絡?整個計劃要服務200 000人,預計何時會招募到足夠的醫生?醫生數目會否如一些醫生團體所指要有1 000人才足夠?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先回答有關「慢病共治計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下醫生的招募事宜。這個計劃剛剛推出,會於十一月開始正式執行。以剛推出來說,我們看到反應是不俗的,有超過200名醫生已加入這個「慢病共治計劃」,數目正陸續增加。我們的《基層醫療指南》內有超過3 400名醫生。隨着計劃有更多細節落實和在十一月真正執行,我們預計更多醫生會參與,對此我們較為樂觀。當然我們需要向業界作更多解說,務求令他們理解整個計劃的內容。我在此強調,這個計劃並非要改變現有病人的處理模式。這個計劃是針對現時在社區內完全沒有症狀的健康人士,但他們有些隱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壓,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計劃去找出他們。所以對醫生來說,他們加入計劃所得的是額外收入。至於應對流感疫情和醫院病床等問題,我交由高醫生去解釋。
醫管局行政總裁:剛才局長所提及,應對流感,我們是多方面配合,亦要視乎病情的情況有分流的安排。很多時間我們看到例如流感病人,特別是長者的朋友,其實他們不只單單有流感,很多時候他們本身也有慢性疾病,並由於上呼吸道流感,而引起併發症出現。因此,最重要是增加我們整體能夠應對的能力。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由於病床使用率較高,剛才我亦提及我們的住院病人都多,因此我們亦額外增加了數百張病床,甚至乎在高峰時,加至接近1 000張額外病床。當然,有一部分病床是由其他專科,例如他們有一些位置騰空時,我們安排一些病人在該處接受治療,一些則是額外加開的病床。不過我想強調,最重要並不是感染後有併發症後入醫院,最重要是病徵輕微時及早看醫生,如果病徵輕微便去看門診及私家醫生,另外更緊要的一定是接種疫苗,因為大家都看到所有的科學數據均顯示,這些上呼吸道的感染,特別如流感、新冠,接種疫苗是最有效,最幫到病人的情況不是來醫院。因此這裏我再呼籲大家,特別是一些長者的朋友,以及大家最近都看到很多小朋友的個案,以及一些有慢性疾病的人士,一定要及早接種疫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新冠病毒現時已經變為呼吸道風土病,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一樣,不會在短時間內離開。所以過往幾年,我們針對新冠病毒,疫苗注射都是很重要的一環。回顧我們的疫苗注射計劃開始時,都一直審視科學數據,以及可以用的疫苗都一直在變化。由最初我們用原始株疫苗,到使用二價疫苗,即涵蓋了BA.4和BA.5(病毒株)的疫苗,到現在也要考慮未來有甚麼疫苗可選擇。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在今日的會議,主要是研究未來新冠疫苗的應對策略,和應該選擇甚麼針。我們正留意着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我們的科學委員會會在十月召開會議,回顧世衞的建議,和看看究竟在二○二四年,應該選擇甚麼疫苗。這方面留待世衞進一步公布,或者我們專家組的討論。但未來的方向我相信疫苗注射必定是重要一環,所以我們都正密切留意不同藥廠有沒有新型疫苗,或稱為第三代疫苗,即XBB疫苗,甚至是其他不同平台的疫苗,我們都要考慮的。謝謝。
記者:即將踏入冬季,剛才也提到會迎來一個高峰期。其實實際的高峰,即流感和新冠大約會在哪個月出現?你們會呼籲巿民甚麼時候之前要盡快打疫苗呢?另外,也想追問秀茂坪邨兩兄弟的事。剛才提到他們沒有覆診,但有透過醫務社工定時聯絡。最後一次聯絡是何時?是否當時已確認了他們的病情是不需要再覆診呢?政府早前說過未來會加強多些醫社合作,或者與醫管局多些合作以找出隱性個案。局長覺得現行機制是否足夠去找到隱性個案,醫社合作又夠不夠?有沒有哪方面可再加強?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先回答流感和新冠的問題。呼吸道感染包括季節性流感和新冠,一般在冬季會見到有高峰,由一月至三、四月;在夏季亦有另一個高峰,通常在七月至八月。我們現時已踏入夏季流感的高峰,預計在今個冬季亦會面對同樣的高峰期。除了季節性流感,新冠也有很大機會重來。
有所不同的是,過去三年我們曾經採取一些社交距離措施,特別包括佩戴口罩。自從(今年)三月開始取消口罩令以來,這是第一個冬季,三年以來我們(首次)在沒有口罩令的情況下,我們面對的挑戰比較大,亦是為何我們今年希望提早開展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
在此我重申一點,就算沒有口罩令,其實口罩本身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好肯定的作用,尤其是出現冬季流感和新冠高峰的時候,我們建議有症狀或身體不適的人士絕對要佩戴口罩去保護其他人,甚至應盡量避免上班、上學或到人多的地方。另一方面,本身是長期病患或免疫系統較差的人士,在流感高峰季節,應該避免在人多擠迫的地方出現。在這些地方,例如公共交通或公共場所,若本身是高危人士,可以考慮佩戴口罩以保護自己。口罩不單可以保護自己,還可以保護其他人。但當然最重要的始終是預防勝於治療,所以希望大家盡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加強劑。流感和新冠疫苗可以同時接種,如果大家選擇分開接種也可以,不過其實是可以同時接種的。
醫管局行政總裁:其實就病人的覆診安排、我們的跟進,一直與社署同事有十分緊密的合作,亦會就個案,他們會商討、開一些會議、看看個別個案的跟進。事實上,就這個個案,我們醫院的同事與醫務社工一直也有看着個案,而我們的醫務社工其實都是社署的同事,因此連貫性這方面是十分緊密。就這個個案,我們翻查紀錄,見到社工同事有多次透過不同的途徑,去聯絡兩位過身的人士。而他們亦有安排與主診醫生商討,用甚麼方法去跟進、甚麼途徑、有多緊密等。這些在精神科方面均是很常見的做法,因為大家都知道,精神科的個案很多時都是由跨專業團隊一起討論、如何跟進、如何覆診等。
完
2023年9月28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56分
香港時間17時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