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日(七月十九日)上午在北京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訪京團的成員包括常任秘書長林雪麗、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張趙凱渝,還有副秘書長歐陽力,以及負責青年、民政、婦女事務的同事,都參加了這次訪京團。這個訪京團有幾個目的,民青局自去年七月一日成立後首次訪京,所以藉此機會特別拜會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向夏主任報告我們在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方面的工作,包括月初立法會全票通過《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以及現時後續為接下來新一屆區議會組成的籌備工作,和新修訂條例下提及的各項行政指引、會議常規的預備工作,我們亦有向夏主任報告。
 
  同時,我們亦報告有關青年及民青局下各項工作,亦有介紹民政署(民政事務總署)接下來在各區成立的關愛隊服務。特首在政綱提出關愛隊,亦在首份《施政報告》督促我們盡快成立。在剛剛過去的颱風,關愛隊亦有出動服務。我亦有向夏主任介紹和報告關愛隊的工作。主任非常重視完善地區治理的工作,叮囑我們要發揮好區議會,在《基本法》第九十七條諮詢的功能和服務功能,充分讓區議會可以掌握民情民意,協助特區政府施政。我們回到香港後會加強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民青局的同事一定會全力以赴,希望完善整個地區治理工作。
 
  此外,今次行程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在疫情穩定、通關後,民青局全面重啓各項實習和交流活動。在二三至二四年度,透過青年發展委員會,已經撥款資助30 000多名學生到內地不同省市交流,實習名額亦有4 000多個。今個暑假是疫情穩定通關後的首個暑假,所以有很多同學爭取機會在今個暑假參加不同實習和交流活動。在北京,現已有數百位香港學生正參加各項交流和實習活動。這次我們主要參與一些實習計劃的開學禮,亦探望正在北京實習的同學。我們與很多同學見面,包括一些在北京讀書的同學、一些參加故宮實習計劃的同學、一些參加中科院(中國科學院)實習計劃,亦有參加一個機構的實習計劃,就是資助青年在北京金融機構和央企實習,另一個是讓香港學生到海淀區參與基層治理的實習計劃。
 
  民青局團隊與學生交流時,感覺印象比我們想象中好,我們也擔心同學來到北京,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是否能適應呢?不論是天氣、生活各方面,還要在一個新環境工作實習,但我們真的看到香港青年的優秀和潛能無限。有些實習生只是來了一個或兩個星期,已經很快融入北京的生活,與我們說到實習經歷時都相當興奮,甚至向我們推介實習單位附近的餐廳美食,可以看到他們非常享受實習生活。在實習中學習到工作上各個範疇,對他們亦有很大啓發,例如昨天我們到了北京海淀區,看到同學在街道辦實習,他們說最初想不到城市更新或地區治理的工作可以很新穎,包括諮詢居民對地方建設、小區建設、各項措施(的意見),以及要想一些新的方法作宣傳及文宣工作等等,對同學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啓發,在很多實習機會中發現原來一些工作不是像他們以往所想的單一,而是很多元化,所以對他們將來計劃自己未來工作很有幫助,例如昨天我們見了一位讀護理學的女同學,她說沒有想過會參與基層治理工作,但這次有機會參與海淀區一個小區的治理工作,對她來說是一個很新的嘗試,日後她考慮自己的職場生活和生涯規劃時會有多方面的想法。
 
  看到同學享受實習生活,我特別感謝各個支持我們的單位,包括故宮、中科院、央企、國企和不同的單位,例如昨天的海淀區街道辦,因為他們很有心設計這些計劃,不是打算只讓實習生坐在一邊觀看,而是願意設計一些項目讓香港實習生有機會參與、「落手落腳」去做一些項目,亦按他們的專長和興趣分配崗位,更重要是這些實習計劃,不同機構不只讓同學在工作崗位上有嘗試,有人教他們做工作;在生活上,單位中的資深同事,甚至領導去亦負責擔任友師、導師,不論工作或生活上去指導他們。有一個同學跟我們說,每日放工之後,他的導師會帶他打羽毛球、乒乓球和到處吃東西,令他感受到北京的文創氣氛非常濃烈,所以我非常感謝北京市和國家裏不同省市支持各個實習項目的單位和機構,因為他們願意提供這麼多的實習崗位給青年學生,讓香港青年可以擴闊視野。我希望青年學生珍惜這些機會,尤其是在回港後多些分享他們的經驗。
 
  我們的團隊這次除了探訪青年學生外,亦拜會了一些與我們工作範疇有關係和接觸的單位,包括全國青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北京市青聯(北京市青年聯合會)、還有全國婦聯(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亦拜會了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劉賜貴,和他交流如何讓香港可以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經驗。整體行程四天,而真正參加活動和會面的時間大概兩天多一些,但我們拜會了很多不同的單位,探訪了很多學生。尤其這次是疫情後第一次的訪京團,也是民青局成立後的第一次訪京團。我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未來會繼續安排和考慮到不同的地方,拜會不同省市的單位、部委,並進行交流,希望爭取他們給予更多機會、更加支持香港青年的工作。
 
記者:區議會選舉有否訂立了一個日期?是否有信心在換屆後下年一月便立刻有一群新區議員可以上任?另外,修例通過後,立法會有聲音指民選的比例倒退,你與夏主任見面時有否反映此項意見?「四四二」這個比例會否有機會再改變?另外,特首李家超早前在一個訪問中提到,如果新聞業界可以自律便沒有需要立假新聞法。民青局負責此項研究工作,其研究工作進度如何?是否真的如特首所說情況可控呢?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第一個問題,關於選舉的工作,現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同事現正積極籌備年底的選舉,確保年底的選舉能夠有序順利地舉行,以及確保明年一月一日有新一屆區議會議員履職投入服務,服務市民,得以完善了整個地區治理的工作。我知道在這方面,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同事正密鑼緊鼓籌備年底的選舉。
 
  至於新一屆區議會的組成,我們已多次提及,是以一個合適的方法選出合適的人,在這個時代為地區治理打開一個新篇章,亦令區議會可以回復《基本法》第九十七條所說的接受特區政府就有關地區事務的諮詢和提供服務的功能。如何令區議會更好充分發揮此項功能,以協助特區政府施政呢?這便是來屆區議會有一批來自不同渠道產生的區議員,一個多元組成的區議會就可以集合社會各界的力量,亦可收集到不同階層、背景和界別的市民聲音,令我們充分掌握民情民意,發揮好區議會諮詢和服務功能,協助特區政府掌握社會脈搏,提供更好的服務令到每一個市民受惠,令我們每一個政策都幫到市民。
 
  至於你剛剛提到假資訊的研究,這項研究已進入尾聲。當我們收到研究報告後,會進一步審視顧問所提供的意見和建議如何切合香港的情況。其實特首所提出的意見很清楚反映,施政是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方法,處理現在香港的情況。用合適的方法處理香港現時的情況是最重要的。我們在日後收到顧問報告時,會提出建議,希望可以用合適的方法來處理香港的情況向特首建議。
 
記者:夏寶龍主任怎樣評價新的區議會選舉制度,以及對於民主成分減少予以肯定呢?夏寶龍主任對於投票率會否有任何期望和指標呢?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要再強調的是,整個完善地區治理工作的建議方案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修訂區議會條例,重塑區議會使其回復至《基本法》第九十七條所講述的「非政權性區域組織」兩個功能定位,一個是諮詢的功能,另一個是提供服務的功能。而對於完善地區治理工作後,我們都會在政府內成立兩個高層次架構,一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另一個則由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專組」,確保所收集到的民意可以上達,亦可確保政府的政策可以「落地」下達至不同地區中準確實施,協助市民和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故整個完善地區治理的過程中,我們的工作希望讓其回復至《基本法》的初心及其功能定位,為市民提供更好服務和幫助市民。夏寶龍主任就這方面的工作是予以肯定,亦認為我們應更好發揮區議會的功能定位,令其回復至《基本法》第九十七條所講述的功能定位,發揮區議會應有的作用。
 
  正如我剛才所說,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同事現正密鑼緊鼓地籌備年底的選舉。我們希望確保選舉能有序順利地進行,但要確保一個選舉能否有序順利地進行,投票率並非唯一的考慮因素,還有各方面的因素包括選舉、投票站、點票的安排等。故我們討論時,主任沒有特別提及投票率。正如我曾在多個場合講述,一個選舉並非只着眼於投票率,因為投票率受多個因素影響,如下一場雨、或如現時高至數十度、四十度的天氣、又或如早前的颱風等多種情況,也會影響投票率。投票率並非我們唯一考慮的因素。唯一而最重要的是通過有序順利進行的選舉,可以選出一群合適的區議員加入區議會為地區服務,更好地服務市民,這才是最關鍵。故我們希望市民未來跟我們一齊支持做好完善地區治理的工作,包括日後新一屆組成的區議會將會定期接觸市民,希望能收集到市民的民情民意。另外亦有兩個地區治理的高層次架構,而民政事務專員是區議會主席,將會更好地掌握地區的聲音,並透過參與兩個高層次的架構會議,專員作為區議會主席可在架構內反映社會和市民的需要,讓我們得以解決市民的切身問題。
 
記者:見到去年15至24歲青年的失業率超過10%,比前年上升數個百分點。《青年藍圖》(《青年發展藍圖》)推出後,是否已可幫助他們?是否需要作出一些調整?到大灣區是否未來發展的方向?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回答你這個問題有幾個方面。首先,各個如有一直研究一些勞工政策或就業情況的人均會知道,青年人的失業率在每個城市都是比整體失業率高,香港並不是一個獨特情況。而在一些已發展城市,青年失業率於近年亦有一個上升趨勢,內裏有很多原因,故我們都要認清楚,青年就業這課題是需要整體社會一起去處理,這也不是一個只在香港獨特出現的問題。
 
  另一方面就是《青年發展藍圖》(《藍圖》)於去年年底推出,內有160項措施,整個《藍圖》的目的是甚麼?就是整全地勾劃特區政府在各個層面的青年工作。這是回歸以來第一次出版的《藍圖》,我們希望透過這《藍圖》不單能令到政府內的政策局或部門都重視青年工作,更能凝聚社會各界一起關注和重視青年工作。
   
  我們見到《藍圖》推出後,的確引起了很多社會迴響,亦有一些機構很願意和我們一起攜手做一些青年工作,故《藍圖》的目的,當然要解決青年的「四業」,即是學業、就業、創業和置業問題,故內有不同措施,而我們都會確保措施是按時、按目標達到,以解決青年人面對的問題。最主要是我們要凝聚社會不同方面的力量,一起給予青年人在香港可以有一個上升的空間。
   
  至於我們鼓勵青年到大灣區嘗試就業、創業或實習,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鼓勵青年人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就業、創業或實習,這並不是解決青年的失業問題,而是要擴闊青年人的視野。我們要裝備香港的青年人,讓他們可以接觸到不同事物,正如我們今次在北京見到香港的實習生,他們在北京的實習擴闊了其視野,對其整個成長階段,可以有一個好好的啓發,令他們可以重新規劃整個生涯規劃和學習方向,故我們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不同的城市不論就業、創業或實習,就是希望可以擴闊他們的視野。
   
  當然如果他們到大灣區不同的城市後,發現原來那處都有一些機會,適合他們的興趣,他們在當地可能創業,我們都會鼓勵。我們相信,透過這樣的經驗,可以進一步鼓勵香港青年人可以啓發和發現自己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發展和上升的空間,主要我們要讓青年人有一個正如《青年發展藍圖》所說的,要啓發他們透過不同機會和平台,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另外,我們都會擁抱他們所訂立的目標,以及希望透過不同措施扶持他們,讓他們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記者:這次你看到海淀小區的管理制度,覺得有甚麼經驗可以帶到香港?可能在地區管理方面可以借鑑內地做法?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我們覺得最大的啓發就是他們與市民有固定的接觸和溝通渠道,他們特別在小區內興建了長廊,讓小區市民在那裏有多些機會聊天交流,對於自己的小區應該興建甚麼,他們可以給予意見,這個對我們而言很有用,因為如何能夠建設好一個社區,令市民覺得設施和服務可以幫到他們,這一定是由市民的角度出發,這亦是為甚麼我們希望完善地區治理之後,區議會可以發揮這個功能,因為日後的區議員有履職監察機制,確保每一個區議員都是盡責履職,所以每個區議員都要定期會見和接觸市民,要開辦事處、要收集市民的意見、要開居民大會。我們希望透過這些不同渠道再加上「關愛隊」,更好地了解市民的需要,在建設社區時可以充分掌握市民的需要,為他們提供服務,這亦與我們在地區設新設立兩個青年委員會的概念一樣,亦是《青年發展藍圖》內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在18區內,每個區成立兩個青年委員會,包括「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和「地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這兩個委員會都有三分一成員可以讓地區青年自薦加入,這些地區青少年只要滿16歲就可以加入,我們希望可以及早吸納地區青年的意見,在建設和發展社區時可以充分考慮青年的聲音和市民的聲音,這正正與海淀區的地區治理工作一樣,大家都是以市民的意見為依歸、以民為本、以服務市民為中心,正如民青局團隊的理念,就是「民政幫到你」,希望各項工作都可以聽到市民的意見,可以幫到市民。
 
 
2023年7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28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