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會見傳媒談控煙和牙醫人手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七月十五日)上午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剛才節目一開始你強調有一些說法──即如加煙稅會助長私煙的,不應再說,可否再向我們再解釋為何會這樣說?
 
醫務衞生局局長:其實加煙稅和控制私煙,我們是應該兩者並行,兩者都要去做,因為兩者都對我們控煙工作非常重要,亦正正在今次的諮詢中,我們四個策略中的十四個項目都包括了,我們是會兩者同時推進。我希望市民,亦包括一些議員或其他團體,在這方面不要去強調市民會走向私煙,去購買私煙。一方面,其實私煙本身是不合法的,我們不應該鼓勵市民,或提出市民有這種方案去解決他們購買香煙的問題。第二方面,其實私煙本身亦有很大風險,不僅其本身是非法,而很多私煙的來源,它內裏的含量,或者它的成分,都是不明的,它們有很多甚至比一些已完稅的香煙的禍害更大。所以我在此希望強調,市民大眾在我們控煙的同時,其實最合理的,最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就是戒煙。
 
  我亦聽到很多煙民的聲音,他們其實不是不想戒煙,不過可能動力方面是不太足夠。我們正正希望藉這個機會,既然香煙貴了,市民亦有些聲音告訴我:「如果香煙貴一些,我就不吸了,我就徹底去戒煙」。其實我們在加煙稅方面,和市民、煙民,是同一個方向,在同一條船,我們都是希望保障市民健康,特別是現時正在吸煙的煙民,我們其實很擔心他們的健康,尤其是我們看到現時正吸煙的市民,超過一半是已經超過50歲,而正正是超過這個年齡,他們的慢病會越來越多,香煙會加劇他們的慢病惡化程度,我們希望他們及早戒煙。
 
記者:要識別私煙,有人建議,剛才節目中都提到在每支煙上加一個標籤,其實這事情是否真的可行?以及會否令成本增加,令整體的煙價貴了,會否有一個循環?
 
醫務衞生局局長:現時在私煙方面,確實打擊私煙有一個難點,就是沒有辦法識別一些已完稅的香煙,和一些未完稅的香煙。在市場上,有些市民亦不知道,甚至有一些外國的調查發現,有一些所謂白牌煙,未完稅的香煙其實是由原本的煙草商製造出來,他們通過其他的方法偷運入境,與已完稅的香煙很難作識別,所以加一個標識或鐳射商標,無論在煙盒上,甚至有些國家是在每一支煙上都有一個這樣的鐳射標籤,會令打擊私煙或所謂的白牌煙,增強了力度亦容易識別,亦同一時間令市民能夠識別哪些是已完稅,哪些是未完稅的香煙。甚至在售賣方面,他們都可能有個責任去看他賣的是真真正正已完稅的香煙。所以從種種情況顯示,這對控煙工作,特別是打擊私煙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會在這方面研究。你剛才亦提到,可能要做多一些工作,但我覺得如果在這方面可以幫助打擊私煙,亦幫助到控煙,這是值得的,成本會由製造煙商在其製造過程和入口過程中,他們要承擔這成本。
 
記者:早前說要塑造一個控煙文化,例如「啤」着一些吸煙者,會否擔心收緊禁煙範圍後執法時可能遇到更多反抗或衝突?
 
醫務衞生局局長:其實控煙亦牽涉全香港市民的支持。現時有超過九成的市民其實都是不吸煙的,他們大部分人其實對於一些違法的行為,例如在一些公共場所的禁煙區或餐廳吸煙,他們都很反感。社會其實要製造這樣的氛圍,要大家市民的支持。毫無疑問,政府在這一方面會加大力度執法,但是很多時候,執法不是即時會有執法人員到場,我們希望市民對這些違法行為有一種共識,就是大家都對他們表達反感。正如我們幾十年前處理垃圾的問題,我們都說亂拋垃圾是人人都憎的行為,大家都會看着他:「你不合法」。我們亦希望在社會上建立一種文化,香港人都是希望健康的,香港要建立一個健康的形象,一種文化,甚至是跟全世界說我們是一個健康的城市,「活力健康 無煙香港」。我希望不僅在香港有這種聲音,在全世界都有這種聲音,我們希望市民可以一起支持這種文化,看見人吸煙,我們是覺得他是很討厭的,好像我們看見一些人拋垃圾,我們都是覺得他是很討厭,是破壞香港的環境,破壞香港的健康。
 
記者:另外想問,局長你之前提到公營醫療的牙醫空缺率達到兩成三,其實會否考慮牙醫也輸入外勞。退休潮後又有否措施可以吸引人回來服務於公營牙醫的運作?早前提及想修例要求本地牙科畢業生和非本地培訓牙醫在公營機構做一年,預計他們又能否填補這些空缺,以及如何吸引他們繼續留下去做?
 
醫務衞生局局長:吸引非本地培訓牙醫是我們希望在短期之內幫助到香港的牙科服務,特別是公營服務。其實非本地培訓牙醫過往是佔香港很大部分的,特別是九十年代以前我們是很依靠非本地培訓牙醫的,超過百分之五十。隨着法例改變,非本地牙醫一定要考試才入到,現時的比例低了許多。我們現時每年只有十位至二十位這類牙醫可以通過(許可試)。
 
  (建議中的措施)會加大我們牙科的力量,特別是非本地培訓的牙醫,他們無論是有限度註冊還是特別註冊,他們也會在公營機構內,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衞生署、大學、或是指明資助服務機構,以幫助我們的巿民,特別是弱勢社群。我們會根據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牙管會)訂出的標準,確保外地回來的牙醫能夠符合安全質量去提供服務。
   
  至於你提到有關一年實習期,其實我們最大的原因是想確保無論是畢業生或是通過(許可)試的非本地培訓牙醫,他們都能夠有更多臨床經驗,特別是他們要認識本港的醫療服務,因為本港的牙醫服務有很多獨特之處,例如我們的學童保健計劃、公營門診處理的病例,也有醫管局內提供的口腔外科治療服務。這其實是牙管會提出的。針對畢業同學在臨床方面的經驗,牙管會在過去數年都有提出這要求,也認為有迫切性。再加上最近的一個評審,對於現時畢業生能夠增加臨床經驗和對整個牙醫系統的認識,他們認為是有需要提出一年的實習方案。現時(牙科畢業生在)六年的牙醫學院學習之後,他們便可即時在私營市場運作,這是有些不理想的地方。在醫生方面,我們一向有一年的實習期,甚至有很多醫生會留在公立醫院做專科培訓。當然牙醫有其獨特之處,但一年的實習期其實是基於一些意見,尤其是牙管會的意見,希望再提升剛畢業的牙醫的醫療技術和質量。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2023年7月15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4時0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