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在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首次會議後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今日(七月十二日)下午舉行首次會議,以下是陳國基聯同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會議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政務司司長:各位香港市民、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由我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今日舉行了首次會議,為強化地區治理架構奠下了重要的里程碑,並開創了「實幹惠民」新篇章。
 
  香港已踏上「由治及興」的新征程,政府的地區治理水平必須與時並進。增強地區治理效能,回應廣大市民所需,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都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為了突顯政府對地區事務的高度重視,「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領導委員會」)全面強化高層領導和統籌力度,領導地區治理整體策略方針、具體政策和措施。至於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專組」(「專組」),會指揮和統籌各決策局和部門的地區工作。「領導委員會」和「專組」讓我們更緊貼地區脈搏、掌握民情,確保政策措施的落實貼地到位,達致「上情下達」,同時「下情上達」。
 
  在今日會議上,「領導委員會」深入討論了市民關心的五個地區議題,並制訂了一些策略方針。就這五個地區議題,我向大家重點介紹一下。
 
  第一是擴大課後託管、加強支援家長。政府非常重視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領導委員會」提出支持新學年全力推行為期一年的「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試行計劃」,聚焦支援弱勢(社群)家庭,特別是單親家庭,將由學校提供場地,並由非政府機構負責營辦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讓有需要的兒童課後留校,在安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託管和學習支援。本來需要在子女課後負責照顧的家長便可以有空外出工作,改善生活。我們會優先在「劏房」戶較集中的五個地區試辦,即九龍城、油尖旺、深水埗、觀塘和葵青(/荃灣),物色約50間小學,共提供約3 000個受託名額。
 
  第二是關愛長者、加強社區支援。政府一直致力讓長者在熟悉的社區和家居安享晚年。「領導委員會」提出優化和增設適合長者的健身設施,鼓勵和便利長者積極在社區活動,(又)例如我們會在大型公園提供雨傘和行山杖讓長者借用。此外,社會福利署會加強資源和力量,辨識和關顧有需要的長者,特別是隱蔽長者,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包括通過「關愛隊」(「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在家訪時識別這些有需要人士,加以關心其情況、健康和生活所需;有需要時,我們會按其所需服務,轉介到社會福利署有關單位跟進。
 
  第三是打造潔淨街市、起動全城滅鼠。環境衞生是市民很重視和關注的地區問題。「領導委員會」提出由政府相關部門優化公眾街市和熟食市場的衞生潔淨情況,包括改善廁所硬件與管理,加強街市巡查與執管,以及加快翻新一些攤檔。此外,為了防治鼠患,食物環境衞生署會強化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亦會研究採用新型偵測和滅鼠技術。
 
  第四是提升治安水平、全面打擊罪案。我們明白市民非常關心地區治安問題,政府會全力提升治安水平。「領導委員會」提出相關執法部門要提升其巡查覆蓋面、執法力度和可見性,並加強在罪案黑點和人群聚集地點高調巡邏。
 
  第五是改善行人設施、確保道路安全。道路安全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領導委員會」提出政府相關部門應擴大重鋪香港行人路路面的規模,以提供更舒適的步行環境;同時在各區行人過路處黑點,安裝投射紅光的新型輔助行人過路裝置,以加強市民橫過馬路時的道路安全。我們發現不少青少年在過馬路時低頭使用手機,我們希望在地面上以紅光提醒他們(當行人過路交通燈)紅燈時不應過馬路,令他們更安全。
 
  整體來說,「領導委員會」所確立五大地區議題下的各項措施,貫徹了微觀、宏觀並重:我們既針對兒童和長者等特定群組,提供支援配套,同時亦在環境衞生、治安和道路安全等層面,惠及社會大眾。我們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專組」,將於本月召開首次會議,敲定實施細節,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協調各決策局和部門推進「領導委員會」所確立的各項措施,確保妥善貼地落實。我亦會監督各決策局和部門的工作成效和進度。
 
  這些就是想向大家介紹今日開會的情況。現在看看大家有何問題,歡迎提出。
 
記者:司長、局長,大家好。首先想問,剛才聽到五大方向,其實都不是最新或完全未聽過,包括課後託管,之前關愛基金已撥款去做;以至投射紅光裝置,之前運輸署亦說過,有試點後可能會擴大,這五大方面的措施好像已經聽過。日後是否整個政府就透過這個「領導委員會」,就是說所有關於民生措施,要由你們決定了才到達有關局方,究竟角色定位在哪裏?怎樣作一個決策思考方向或做法?第二,想問之前有這個委員會時,大家最關注的當然是跟區議會的合作,還有「關愛隊」和「三會」。其實這次訂下這些方向後,副司長日後領導的委員會又會如何安排這些角色,在這些措施上做到一些新方向幫助市民?謝謝。
 
政務司司長:多謝你的問題。我們提出的這幾項措施,都是市民很關注的一些大措施議題,所以其實在民生上,這幾項都非常重要。當然,我們這些定下的政策方向是市民最關注的——先定下來,接下來到工作小組(「地區治理專組」)時,他們會有一些具體措施,(落實)如何去做。當然,每區都有不同需求,我們每區(民政事務)專員亦會視乎當區需要,再向我們匯報。很簡單地說,舉例說擴大警方巡查、巡邏,其實香港18區每區的罪案都可能不一樣,有些詐騙較多,有些盜竊較多,所以因應每區,我們差不多都會「度身訂造」一套方法去實施,將該區(工作)做得更好。之前來說,我們可能是就整體香港怎樣做;但現時我們會看區內怎樣做,這是很重要的,每區都不同。
 
  你剛才問到是否將來都會這樣做,其實這個委員會(「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比較宏觀去看事情,亦接受每區將來的區議會主席向我們匯報究竟當區有何需要;我們綜合後,再定立應該怎樣做、全港性去做。這就是這個會的做法。將來我可以這樣說:以往關於民生的事、地區的事,可能是一個(決策)局的水平,但現在已到達政務司司長這個位置,更高層和宏觀地去看;往下亦有卓永興副司長負責的工作小組(「地區治理專組」),會統籌其他不同部門,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每個部門,大家各有職責,大家會有可能不協調,由他去做,我們相信成效一定會更多。
 
  至於你提到跟區議會和「三會」——即滅罪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將來如何分工,其實將來的區議會會(進行)地區諮詢,而這三個都是地區諮詢的委員會。我們透過這幾個會將得知市民所需、民意如何,搜集回來,正如我剛才所說,「下情上達」,向我們這個委員會(「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報告;委員會再與所有決策局局長開會商討,定下方針後,再「上情下達」至每個部門去執行,整個流程會是這樣。
 
  我們相信現在區議會(經)改革後,還有「三會」和這兩個架構(即「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和「地區治理專組」),整個地區治理架構更完善,亦到達更高層。相信將來我們為市民提供的服務會更到位,更貼近市民所需。
 
記者:局長、司長你們好。想請問委員會的角色會否與其他委員會,例如扶貧委員會重疊?因為之前扶貧委員會已經討論過託管措施。
 
政務司司長:我認為有不同之處,因為扶貧委員會聚焦在扶貧一個角度去看,但這個委員會(「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是全面去看的,(從)整個香港去看,所以並非只研究單一議題。因此,我覺得大家的目標並不一樣:扶貧委員會主要是研究怎樣幫助香港有需要的基層市民,但這個(「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主要集中在整個社區、各個社區的管理、治理方面入手,所以層面不一樣。當然,你提到有些方面會重疊,有些曾說過的也可能會在這個委員會中討論,但目標是不一致的、不一樣的。
 
記者:想問剛才司長舉例在滅罪方面可能會做一些不同區的細節,其實現在警務處可能在不同「環頭」都有自己的這類措施。其實可否借這個例子講清楚將來的關係,他們有了一些行動的方向向你們匯報,還時你們要去做一個「拍板」的角色才去推行那些措施?第二個問題,剛才你們開會有否觸及稍後的區議會選舉,以及就區議會之後的諮詢角色有些甚麼議題會諮詢他們,剛才有沒有觸及到?
 
政務司司長:當然警方有其撲滅罪案的措施和策略,這方面我們不會干涉,他們會專業地去做。我們所講的每一區——舉例說某一區可能有很多爆竊案,又或者市民認為所見警員巡邏不是太多,希望增加。對於這些意見,我們會向警方反映,警方就會因應這個委員會(「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所訂的去做。這個委員會當中當然亦包括保安局局長在內,保安局局長亦會聽到這些意見,他當然亦會看看如何把警方的資源集中去做到需要做的事情——不單是警方,又例如海關,有些地方可能有很多販賣冒牌貨品,可能有市民反映,我們委員會可能亦認為需要打擊,便會通知海關加強執法。總之,我們就每一區的不同(事宜),除了警方工作外,我們亦會透過(「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向(相關部門)反映社區的需要。
 
  剛才你提及區議會選舉,在我們這次會議中沒有觸及。因為有關草案(《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已經通過,我們現正進行所有籌備工作,希望在年底可以正式選舉,到明年一月一日正式有新任區議員服務市民。



2023年7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