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七題:打擊涉及詐騙訊息的罪案
******************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欣宇議員的提問和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就打擊涉及詐騙訊息的罪案,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政府主動偵查及接報涉及詐騙訊息(包括手機短訊及從WhatsApp等即時通訊應用程式接收到的訊息)的個案宗數分別為何,並按該等訊息的發出地和涉及詐騙的類型(包括假冒銀行、郵遞服務公司、獵頭公司,以及提供色情服務或資訊的公司)列出分項數字;
 
(二)鑑於有市民認為,自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實名登記制)實施後,第(一)項所述詐騙訊息的數目有上升趨勢,政府有否分析有關現象的成因及作出相應的跟進行動;
 
(三)實名登記制實施後,政府有何措施打擊使用本地電話號碼發出詐騙訊息的罪案;有否與WhatsApp等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營運商設立通報機制,以便採取執法行動;及
 
(四)政府現時有何措施打擊由本地及海外發出的詐騙訊息,以及有否評估有關措施的成效;政府未來有何政策完善通訊及網絡系統,以堵塞有關漏洞?
 
答覆:
 
主席:
 
  政府非常關注並嚴厲打擊涉及詐騙訊息的罪案。任何形式的詐騙行為均屬嚴重刑事罪行,由警方執法。基於互聯網興起的全球大趨勢,不少國家和地區近年均見詐騙案顯著上升。警方會持續透過加強執法、宣傳教育、多機構合作、情報分析及跨境合作,提高市民的警覺性,打擊各類型的詐騙案。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亦一直致力從電訊服務角度配合警方的執法行動,以打擊透過電訊網絡傳送的詐騙訊息。
 
  就議員的提問,經諮詢保安局、香港警務處及通訊辦後,現回覆如下: 

(一)根據警方的數據顯示,近年其中一種常見的騙案為「釣魚騙案」,即涉及騙徒透過手機短訊及其他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假冒銀行、電訊公司等發送詐騙訊息,引誘受害人到假網站輸入個人資料或信用卡資料,再盜用積分換領禮品或盜用信用卡作網上購物。根據警方自二○二三年起開始備存的資料,在二○二三年首五個月共接獲2 369宗「釣魚騙案」。警方沒有就「釣魚騙案」中涉及不同通訊軟件或訊息發出地等資料作分項統計。
 
(二)政府於今年二月二十四日全面實施電話卡實名登記制(實名登記制),規定所有在本地發出及使用的電話智能卡(包括上台月費服務和電話儲值卡)均須於啓動服務前完成實名登記。
   
  實名登記制的目的是堵塞過去以電話儲值卡匿名性質進行不法行為的漏洞,是協助執法機關偵查涉及使用這些電話卡的罪案(包括電話騙案)的其中一個方法,以加強保障電訊服務的健全及通訊網絡的安全,協助維護社會治安並防止罪案。通訊辦一直與流動電訊營辦商(電訊商)協作以確保實名登記制切實執行,包括要求電訊商不時抽查及跟進核實有可疑的電話儲值卡,以協助警方打擊電話騙案。警方近月亦根據電訊商舉報的懷疑個案,成功逮捕了涉嫌利用假身份證資料大量登記電話儲值卡的人士。
   
  騙徒的行騙手法層出不窮,或會因應政府的打擊措施而不斷改變行騙的渠道和方式。通訊辦會與電訊商保持緊密聯繫以檢視情況,並繼續積極採取措施跟進實名登記制的執行情況,協助警方打擊電話騙案。
 
(三)及(四)警方就防範網絡詐騙而推行的新措施,包括於去年九月和今年二月分別推出的一站式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及其應用程式「防騙視伏App」(「Scameter+」),透過輸入有可疑的平台帳戶名稱、銀行戶口號碼、電話號碼、電郵地址等,以評估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協助市民分辨、加強預防、偵測及制止詐騙行為,以及減少公眾的財務損失。這些應用程式至今已錄得約100萬次搜索,亦獲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銀行公會、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業界共同支持。另外,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亦已設立一條二十四小時電話諮詢熱線「防騙易18222」,為市民提供即時諮詢,以便更有效處理懷疑騙案。
 
  就打擊跨境的科技罪行方面,警方一直與內地及海外執法機構、其他政府部門和主要業界持份者緊密合作,積極進行情報交流、分享最新調查技術,以及與海外不同的公私營機構建立科研及經驗分享的夥伴關係。
   
  通訊辦與警方及電訊商亦加強合作,於去年九月成立了專責工作小組共同研究和執行可行的技術措施,從電訊角度配合警方打擊騙案。在通訊辦的協調下,各大電訊商正積極跟進各項措施的細節及加強網絡管理。

  我們留意到很多個案是以附有超連結的手機短訊,引誘受害人登入懷疑詐騙網站。為打擊詐騙短訊,電訊商已經與警方建立聯絡機制,按警方所提供的詐騙紀錄及已識別為詐騙網站的網址,將涉嫌進行詐騙的電話號碼封鎖或停止該號碼的服務,並阻截用戶登入懷疑詐騙網站。有關措施有效防止手機用戶在收到釣魚短訊後登入詐騙網站。

  此外,為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者地址的真偽,通訊辦亦已聯同電訊商、警方、銀行業界及其監管機關合作,為實施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制定技術方案及相關的實施細節,目標在今年年底於銀行業開始試行。我們會檢視上述登記制度的成效,以考慮擴展措施至其他行業及界別。
   
  就越來越多詐騙透過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例如WhatsApp)犯案,由於這些應用程式透過在互聯網上運作,並非屬《電訊條例》規管的電訊服務,而且大部分此類應用程式透過非本地註冊公司提供,內容亦經加密,因此本地法例無法規管這些應用程式的運作,而有關訊息無法經由本地電訊商攔截。我們建議市民如在該類應用程式收到懷疑詐騙訊息,可按應用程式提供的功能作出封鎖或舉報,亦可向警方舉報內附的可疑連結,以便電訊商按警方的調查結果阻截用戶登入至有關網址。
   
  無論如何,防騙最有效的方法,是時刻提醒自己、家人和朋友保持高度警覺。市民若收到陌生人來電或訊息,無論顯示任何來電號碼或短訊地址,都應該提高警惕,切勿向未經核實身分的來電者或發訊人披露個人資料或轉帳金錢,或開啓短訊內的超連結,以免蒙受損失。如有任何懷疑,應立即向警方舉報。

  通訊辦、警方和電訊商會繼續加強合作,透過不同渠道進行公眾教育和宣傳,例如新聞稿、消費者注意事項、電視宣傳短片,以及舉辦巡迴展覽、社區講座和各種消費者教育節目等,務求將防騙信息更全面傳遞至所有市民,並提醒市民應對所收到的來電和訊息保持警覺。
 
2023年7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1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