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於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短片)
****************************
行政長官:大家早晨。我會在本星期四,即兩日後會到立法會進行第二次「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
上次第一次的「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效果正面,體現了「愛國者治港」要發揮更大的力量和價值的三個重要元素。第一是團結做事;第二是互動交流,凝聚共識;第三是處理問題時,既看樹木,更看森林,從大局觀、國家觀和國際觀考慮問題。
因此,我期望在第二次「互動交流答問會」,延續和增強這種良好的諮詢和交流互動模式。政府上星期已去信立法會,建議諮詢議員三個由二十大報告帶出的議題。
第一個議題是文化藝術產業發展。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擁有中西文化匯聚優勢及廣泛的國際網絡,有世界級的文化藝術設施,例如故宮文化博物館和M+,也恆常舉辦世界級的文化盛事,例如Art Basel。香港如何發揮這些優勢,推進香港的文化藝術產業發展?如何更能鼓勵文創投資與本地創作單位的對接和合作,培植本地文化藝術創業者開拓市場?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內容和優次應該是甚麼?
第二個議題是法治人才。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香港在法治方面有很多建樹,例如香港獲評為世界最受歡迎的仲裁地點第三位。香港有良好的法治制度、人才和素養,與世界普通法接軌。香港的法律人才備受國際認可,香港亦經常舉辦不同的國際法律會議和培訓。香港是否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建設成為「中外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基地」,鞏固香港的法治地位,並貢獻國家推進法治建設,發揮好香港在法治方面聯通國家和世界的獨特優勢和地位?如何落實這目標?
第三個議題是應急安全。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加強國家區域應急力量建設」。香港在應急方面累積了多年良好經驗和能力,今年二月特區救援隊遠赴土耳其地震災區參與救援工作,並成功拯救了四名受困者的生命。香港的跨部門應急部隊有良好技術、經驗和訓練,但在硬件方面,香港的資源始終有限,而內地城市在這方面不斷強化,更有大型打撈船、起重裝備等豐富資源。香港是否可發揮自身優勢,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建立一個聯防聯控、優勢互補的聯合應急機制,貢獻香港應急技能和經驗,同時在聯合機制下運用重大和專業應急裝備,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及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
我歡迎議員就議題提出意見和建議。與上次一樣,議員可提問,亦可只表達意見,或兩者兼備。如議員就其他議題作出提問,我亦樂意回答。
上次互動交流答問會後,我和部分議員見面,深入探討和交流他們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感謝他們的見地和積極投入。
另外,行政會議經過今日的會議後,按一貫做法,將會休會,復會的時間將另行公布。這段期間,行會仍會以不同的專題小組進行內部討論,亦會與有關部門探討問題。
我會把握行政會議休會的這段時間,準備我將於今年十月發表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並會在本月稍後展開《施政報告》的公眾諮詢。我會舉行諮詢會,聽取立法會議員、各界別代表、市民的意見和建議;也會親身到社區,聽取市民意見。
此外,我計劃於本月下旬,率領高層次訪問團到訪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
這三個國家都是東盟成員。香港和東盟的往來向來頻繁,東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香港與東盟已經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並已經全面生效。東盟經濟增長比其他地方優勝,有很強的增長動力,現在已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預計到二○三○年或之前,會成為第四大經濟體。
今次外訪行程除了幾位局長會隨行之外,亦會有約30位來自香港工商界和不同專業界別的領袖與我一起出訪,為香港經濟開拓新空間,發掘新商機;並向當地政商界介紹香港的新優勢、新機遇,進一步加強香港對外的緊密聯繫,說好香港故事。外訪行程的細節稍後會公布。多謝大家。
記者:你好。想問昨日文錦渡口岸沉降的問題,現時特區政府有否向內地了解過意外成因是甚麼?是否涉及太久沒人檢查,還是有其他成因?沉降預計要何時才能修復好?另外,想問之前國安處通緝八個海外港人的問題,現時進展如何?有沒有新情報?如果一直都沒有的話,政府是否會繼續等待?會否考慮提高懸紅金額或尋求一些國際幫助?還有,剛才特首提到會準備十月的《施政報告》,會落區諮詢意見,那首先想向甚麼界別諮詢意見?Focus在哪方面?謝謝。
行政長官:好,多謝你。首先,文錦渡口岸地面有沉降,產生一些起伏不定的情況,我們很關注。運輸及物流局局長亦解釋過,我們在食物供應方面,由內地運來不受影響。雖然我們經文錦渡口岸北上受到影響,但很多交通工具可經過其他口岸,包括蓮塘/香園圍口岸,都可以北上,當然我們希望盡快可以將文錦渡口岸修復,因為通關對我們的整體貿易很重要。我們溝通過,正式實際情況,內地有關部門正在很積極地處理。我希望盡快做好,但據初步信息,可能用上一個月、以月份計處理。我們會跟他們保持溝通,亦會將有關信息第一時間通知市民,特別是通知業界。
第二,針對八個違反《香港國安法》,危害國家安全,涉及嚴重罪行的通緝犯,我們懸紅了賞格追捕他們。這個追捕行動,我多次說過會終身追捕,而且會用盡所有方法追捕他們,包括對於他們的任何資金援助,以及其他方式的一些協助,我們都會追究責任;更會追究幕後支撐,甚至可能是控制他們的一些力量。調查期間會不斷有新資料出現,我們要確保調查有進度,所以調查細節,我們在這個階段不會公開,但調查力度只會加大,我們亦會擴闊情報搜集以及打擊網絡,所以大家的確要明白這八個被通緝人士所犯的嚴重罪行。我說過,大家亦應該視他們為「過街老鼠」,避之則吉;有情報的,向警方提供,亦有可能因此獲得我們懸紅的賞格——任何人幫助到警方拘捕或成功檢控,會按實際情況拿到這些賞格。目前來說,警方亦收到一些資料,會繼續發展在這方面的情報收集,窮追猛打,一定執法必嚴。
第三是關於《施政報告》的諮詢。我會充分參考上次《施政報告》諮詢所用的不同方法。上次諮詢過程的效果,我相信亦達到我期望的目的,當然我們亦會再總結經驗,看看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加堅實。我們會努力,我會跟我的團隊研究。肯定的是我會重視市民的意見,亦一定會到一些地區跟市民溝通、交談,了解他們對於我未來施政的一些想法或要求,亦希望他們可以告訴我,讓我總結過去一年施政方面我們所做的事,哪些我們可以再強化,有甚麼新領域,我想聽他們的意見,希望在施政方面做得更全面。
記者:特首,你好。首先想請教一下,因為見到教育局日前公布,其實過去一年有超過22 000名中小學生選擇不留在香港升學。其實有學界認為這個退學潮還未見頂,未來中一收生的班數可能會進一步減少。其實特首如何看這個情況?估計原因是否與越來越多人移民有關?我們有甚麼應對措施?以及也想請教一下的就是見到近日接連有一些大廈和舊樓有一些石屎倒塌,但在被屋宇署通知要強制驗樓的樓宇中,有超過五成還未驗樓,但有業主說,仍然在等待市建局更新資助。其實當局會否加快審批這些資助的流程?多謝。
行政長官:關於適齡入學人口減少,這方面政府一向都公布,亦會告知市民,這是結構性問題。其中有不同人士可能考慮離開香港,當然亦都有人進入香港,剛才我也說過,在不同人口政策中,我亦看到有相當大數目的人士現時正移入香港。
香港經常經歷出出入入的情況。我相信在數字上,雖然有評估說這個趨勢會繼續,但似乎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所以會有這樣的數字繼續出現,但我相信情況並不會像以前見到的數字那麼大。
另外一個是我們人口出生率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香港的人口出生率相對世界其他城市為低,我也正在思考政府有甚麼方法鼓勵市民生育,讓我們的人口可更加豐富,可以處理到我們延續性的社會發展需要。我相信家庭友善對於社會和諧是重要的。
所以政府一向都知道這個結構性的問題,亦對大家說我們會按着實際情況,希望用一些合併、重置等的方法,令我們適當地運用學校資源。當然,無論我們做甚麼,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的教育福祉為依歸。我們都知道在一個人口下跌的情況下,有關的業界在應對方面需要適應,教育局在這方面亦保持與業界的聯繫。
另外,有關一些老舊的樓宇,特別是超過30年樓齡的樓宇,按現有制度須要做法定驗樓的措施,我們會再大力執行這個制度的有效性。但我必須要提出,樓宇安全是業主的責任,政府有監督和協助的角色,但責任在業主,畢竟香港樓宇的數量是大的。業主在履行這個責任方面,政府其實是幫助了他們,包括我們有資助計劃,亦如你剛才所說,市建局亦有一些援助性計劃。
樓宇數目這麼大,而資源有限,我們必須要依優次來處理,包括針對較為高風險,甚至有即時安全危險問題出現的一些樓宇,政府會主動處理。我相信有關部門在管理和執法方面會加大力度,但我最重要的是提醒大家,責任仍是在業主手上,因為如果有甚麼事故的話,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甚至賠償責任都是由業主承擔。政府會有管理和催促,甚至執法的角色,亦會盡量資助。
所以我已經向不同相關的決策局和部門提出,而我亦知道發展局已要求屋宇署如果見到任何屋宇的安全結構有問題的話,有需要可以直接由政府完成這方面的工程,先確保安全,然後再追討金錢方面的責任。但我相信這個是共同責任,政府會管理、監督和執法,但個別業主應有付出的責任亦不可忘記。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完
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2時50分
香港時間12時50分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會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