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在「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滬港合作新機遇分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七月七日)在「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滬港合作新機遇分論壇」致辭全文:
 
尊敬的周漢民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敏浩會長(上海市貿促會會長)、鍾永喜總代表(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早上好。我很榮幸獲邀出席今天的「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2023:滬港合作新機遇分論壇」。今年是滬港合作機制建立的二十周年。我非常期待能與在座的上海巿領導、業界領袖和專家朋友們,一起探索在新時代新格局下的滬港合作新機遇,包括在航運物流方面的合作。
 
  航運業承載着全球超過八成的貨運量,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貨物貿易經濟體,二○二二年貨物貿易總額佔全球的12.5%,航運業對國家經濟發展尤其重要。二十大報告提到要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反映國家十分重視發展海洋經濟。隨着環球經濟逐步走出疫情的陰霾,全球供應鏈已大致復常。然而,面對高通脹、高利率、外圍環境下需求疲軟,以及地緣政局及貿易摩擦等不穩定外貿環境因素,為航運物流發展帶來不少挑戰。因此,滬港兩地更須積極開拓更多合作領域,發揮強強聯手的優勢,一起乘風破浪。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下享有的獨特優勢。我們的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世界一流,奉行普通法、營商環境便利、稅率低、稅制簡單、匯聚了國際頂級企業和人才,是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全速推進,以及二十大報告要求鞏固提升香港在航運航空的地位,我們推出了不同措施以提升港口操作效率,包括善用數字科技,以及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進一步拓展航運業群,朝高增值方向發展。同時,我們會繼續提供高質量的船舶註冊服務,大力推動綠色航運發展,打造優質綠色港口,為國家航運減排作出貢獻。我們今年內會就高端航運服務業的發展提出行動綱領,進一步鞏固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為配合行業數字化的趨勢,我們正積極推動「智慧港口」的建設,通過建立一個數字化港口社區系統,促進碼頭營運商及其他持份者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港口效率。
 
  航運業軟實力的發展也是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一環。過去幾年,我們為船舶租賃、海事保險以及航運業商業主導人提供稅務優惠,匯聚更多海運企業。我們也成功爭取了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把香港列為他們的海事合約標準爭議解決條款中四個指定仲裁地之一。我們鼓勵內地航運企業將香港定為爭議仲裁地,充分利用香港作為國家唯一使用普通法的地區,亦是全球唯一中英文並用的普通法區的優勢,在家門內解決國際爭議。
 
  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承載着長三角經濟帶的巨大貨運量,而香港也是全球十大集裝箱港口,是粵港澳大灣區內主要的世界級港口之一。我們期望與上海加強合作,發揮區域中轉樞紐功能,促進貨物高效運送到世界各地,並透過發展高端航運服務為內地的航運企業提供優質而多元化的航運服務。
 
  「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為滬港的航運物流合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去年,上海臨港集團、上海市貿促會(上海市貿易促進委員會)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開展了一系列合作,推動兩地產業共同發展,攜手開拓新商機。
 
  第十三屆「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以及我們的航運旗艦活動「香港海運周」將於今年十一月下旬在香港舉行。我們熱切期待各位屆時到香港走一趟,參加這兩項一年一度的盛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翹楚聚首一堂,把握全球經濟發展新機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二十年來,我們與上海一起,攜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的雙贏發展。滬港兩地在航運方面的多層次全方位合作,不但有利我們兩地自身的發展,在國家發展海洋經濟的大戰略中,也具重要意義。在新時代、新征程、新發展格局中,滬港合作能發揮領頭作用,助力國家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加快海洋強國的建設,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最後,我預祝今天的論壇圓滿成功,各位身體健康、事業宏達。謝謝大家。
 
2023年7月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2時10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七月七日)在「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滬港合作新機遇分論壇」致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七月七日)繼續上海訪問行程。圖示陳茂波(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左四)、 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周敏浩(左三),以及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右四)在「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滬港合作新機遇分論壇」上合照。

網上廣播

財政司司長在「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滬港合作新機遇分論壇」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