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三題:保育濕地
***********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業強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認為,政府應效法國家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及完善的保育制度,以推進濕地保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10年,每年香港濕地公園和米埔自然護理區的(i)參觀人數、(ii)累計發現生物種類數目,以及(iii)維護和保育濕地所涉開支(以表列出);
(二)鑑於政府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發展總面積約2 000公頃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擬議興建的各個濕地保育公園、自然生態公園及海岸保護公園的以下資料:(i)規劃面積、(ii)預計工程開展日期、(iii)發展和保育模式、(iv)預計竣工日期,以及(v)預計開支(以表列出);
(三)政府在制訂香港濕地系統的發展建議及保育計劃時,會否參考內地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驗,在做好濕地保育的前提下,加大濕地對外開放的力度,以合理利用濕地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從而促進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的發展;及
(四)會否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以營造社會珍惜和愛護濕地的良好氛圍,從而提高市民對濕地保護的意識?
答覆:
主席:
新界西北部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當中包括大面積的濕地如魚塘、沼澤及紅樹林等,其中米埔內后海灣超過1 500公頃的濕地是《拉姆薩爾公約》下國際重要濕地。該處爲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上的主要度冬地點,每年吸引數萬隻候鳥來越冬,當中包括黑臉琵鷺等全球受威脅或漸危物種,有着極高的生物多樣性。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共同在米埔自然護理區進行積極的保育工作,為水鳥和各種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和覓食的生境,致力為保育亞洲以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作出貢獻。
就劉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漁護署後現回覆如下:
(一)過去10年,香港濕地公園和米埔自然護理區的訪客人數、累計記錄的物種數目,以及維護和保育濕地的財政開支表列如下:
(i)訪客人數
財政年度 | 訪客人數(人次) | |
香港濕地公園 | 米埔自然護理區 | |
2013/14 | 438 083 | 33 308 |
2014/15 | 443 933 | 34 218 |
2015/16 | 473 808 | 34 387 |
2016/17 | 487 298 | 35 106 |
2017/18 | 481 111 | 35 412 |
2018/19 | 447 592 | 32 452 |
2019/20 | 313 631 | 21 109 |
2020/21 | 197 017 | 14 038 |
2021/22 | 296 090 | 20 564 |
2022/23 | 400 820 | 20 876 |
(ii)累計記錄的物種數目(截至二○二二年)
動物類別 | 累計記錄的物種數目(種) | |
香港濕地公園 | 米埔自然護理區 | |
雀鳥 | 293 | 440 |
蝴蝶 | 184 | 106 |
蜻蜓 | 57 | 54 |
魚類 | 32 | 54 |
兩棲類 | 11 | 8 |
爬行類 | 34 | 24 |
哺乳類 | 22 | 34 |
(iii)維護和保育濕地財政開支
財政年度 | 維護和保育濕地財政開支(百萬元) | |
香港濕地公園 | 米埔自然護理區 | |
2013/14 | 3.47 | 1.83 |
2014/15 | 4.11 | 2.35 |
2015/16 | 4.01 | 2.03 |
2016/17 | 3.90 | 2.37 |
2017/18 | 3.96 | 3.64 |
2018/19 | 4.49 | 3.33 |
2019/20 | 4.51 | 3.73 |
2020/21 | 6.48 | 4.48 |
2021/22 | 5.60 | 3.75 |
2022/23 | 5.95 | 3.75 |
(二)《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落實「新積極保育政策」,逐步收回私人擁有且具生態價值的濕地和魚塘,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為北部都會區建設提升環境容量。漁護署正就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進行策略可行性研究,確定擬議興建的公園的確實位置、面積和管理模式等,預計最快於今年年底完成相關研究。環境及生態局和漁護署會適時向公眾交代推展有關濕地保育公園項目的計劃。
(三)及(四)米埔內后海灣一帶的濕地擁有美麗的景致,當中魚塘除了可為水鳥等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和覓食的生境外,更可為人類提供水產、休閑和生態旅遊資源,促進經濟活動,體現了國家倡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亦符合《拉姆薩爾公約》「善用濕地」的指引。政府在制訂香港濕地系統的保育計劃時,會在保育生境及提升生物多物性的前提下,以可持續原則合理地善用濕地帶來的各種豐富資源,希望做到在保護大自然的同時,社會亦可得享大自然的資源供應。
例如,香港濕地公園作爲一個濕地教育中心和「亞洲國際濕地網絡」的成員,一直致力宣傳濕地保育和推動相關公眾教育活動提高市民的意識。為強化香港濕地公園為綠色旅遊景點,旅遊事務署及漁護署已於二○二一年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1.35億元,以進行提升濕地公園的展覽及訪客設施的計劃,並正積極推展有關工作。為配合上述的展覽及訪客設施更新,加強市民對濕地保護的意識,香港濕地公園已着手開發和設計新的教育活動和教學資源,對象包括一般訪客,以及中學、小學和幼稚園的老師和學生。另外,濕地公園亦已推出「香港濕地公園義工計劃」,致力鼓勵公眾參與義務工作,共同推廣濕地保育。
另一方面,過去10年,拉姆薩爾濕地及拉姆薩爾濕地以外之后海灣濕地有超過600公頃的魚塘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的自然保育管理協議計劃得到積極保育,當中有關的宣傳和教育活動(例如導賞、講座、魚塘節、展覽等)錄得超過100萬人次參與,有助提升市民對魚塘保育的意識。
完
2023年6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