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醫院管理局提供的專科服務、非緊急手術及檢查服務開場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醫生今日(五月十二日)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醫院管理局提供的專科服務、非緊急手術及檢查服務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公營醫療服務是本港醫療系統的基石和全民安全網。現時,有關服務主要是由醫管局(醫院管理局)負責。醫管局一共管理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並按區域劃分為七個醫院聯網,除了普通科門診和社康護理等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外,主要為市民提供全面第二層和第三層的醫療服務,包括急症室服務、急症及療養住院護理、專科門診,以及相對非緊急的日間手術等。
 
  醫管局專科門診的定位為處理專科比較複雜或嚴重的個案。一般而言,醫護人員會就獲轉介病人的臨床情況,把病人分流至緊急、半緊急或穩定類別。同樣地,醫護人員亦會按病人的臨床情況及需要,安排病人接受相關檢查(例如放射診斷造影)或其他治療,包括手術。
 
  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醫管局每年專科門診服務服務量已達至800萬人次,而且每年增加約90萬個新症。鑑於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加上醫護人手短缺,專科門診及相關檢查和治療的輪候時間亦因此面對非常大的壓力。不過,縮短輪候時間是醫管局責無旁貸的事情。
 
  事實上,導致公營醫療服務量日益增加有許多因素,其中特別是公營醫療服務在分流病人往適合的服務方面仍有待改善。譬如一個病人同時在兩個內科不同專科覆診,其實可以集中於一個內科門診處理,病情相對穩定及輕微的可分流到基層醫療或家庭醫生作有效跟進,而簡單手術亦可以用日間手術服務增加效率等。政府有見及此,於二○二二年十二月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提倡將醫療體系的重心從偏重治療、以醫院為重心的第二層/第三層醫療格局,轉向至以預防為重、以家庭為中心的基層醫療體制。長遠而言,其實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長遠有助紓緩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服務壓力。
 
  與此同時,醫管局亦一直密切留意並積極採取措施改變服務模式,更有效率地管理病人的輪候時間,以便更有效應付服務需求。
 
  為進一步改善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醫管局於二○一九年年底確立了「截上游、放下游、中間分流」的策略。
 
  「截上游」的目的是透過轉介管理,以減低專科門診的壓力。除此之外,醫管局亦善用家庭醫學專科診所,安排病情穩定但仍需專科支援的病人於家庭醫學專科診所跟進。
 
  「中間分流」的目的是將獲轉介至專科門診的個案作出適當的分流,以不同的方式加強服務支援,例如將新症轉介安排至另一個相對較合適的專科門診、成立更多跨專業團隊綜合診所,讓合適的醫療人員為輪候專科門診的病人提供適時的治療。
 
  「放下游」的目的是將康復及病情穩定的個案作覆檢及適當安排,例如將病情好轉及穩定的病人安排於基層醫療繼續跟進。為此,醫管局引入「共同醫治模式」,為病情穩定的專科門診病人提供選擇到社區接受私營基層醫療服務,而所騰出的相關專科門診名額則可讓其他病人使用。
 
  政府為了更有效監察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為個案數目較多及輪候時間較長的內科設定目標,這是首次為醫管局訂立明確績效目標,並在二○二三/二四年度把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減少20%,即將最長輪候時間(第90百分值數)由122個星期減至97個星期或以下。雖然97個星期仍然是一個很高的數字、很長的時間,但也是一個開始。近期內科門診輪候時間亦持續改善,最新內科穩定新症的最長輪候時間(第90百分值數)為102個星期。
 
  《施政報告》亦提出改善病人於醫管局專科門診就診的流程,目標是希望有75%病人於60分鐘內完成由登記至醫生診症的流程,以及於120分鐘內完成由登記至取藥的流程。最新數據顯示兩個流程的績效目標均已達成。
 
  至於非緊急手術及檢查服務,醫管局亦正多管齊下致力改善有關服務的輪候時間。措施包括增撥資源以增加手術服務的服務量、編定手術優次、採用高流量手術模式、推展非手術治療方法、增加人手及儀器數目以配合運作需要等。另外亦推出不同公私營合作計劃分流及應付服務需求。
 
  在考慮如何善用公私營協作計劃的時候,醫管局會作出整體性的考慮,包括不同專科的實際情況、基層醫療是否適合承接某些專科或某些病情比較穩定的病人,以及私營市場及公營系統相關專科的人手情況。
 
  面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現時服務模式並不可能持續。長遠而言,我們需要改變自身對於健康管理的觀念──預防勝於治療,病向淺中醫。因此,基層醫療概念必須好好落實,我們期待「一人一家庭醫生」能夠如期推行,初病及病情相對穩定的病人可以由家庭醫生跟進,真正複雜或嚴重的個案才由專科醫生處理。此外,政府亦會督促醫管局檢討及改善現時的服務模式,包括配合基層醫療發展、善用私營醫療資源、提高自身的服務效率,多管齊下地積極管理及改善各項服務的輪候時間,並且確立明確的績效目標,以應對社會的需求。多謝主席。
 
2023年5月12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2時5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