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教育局局長談學齡人口和小學班級結構(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今日(五月五日)出席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後與傳媒談話的全文:

教育局局長: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就香港學生人口下降,我們多次表示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與過往幾次不同,這不是一個短期波幅。有見及此,我們及早與相關辦學團體保持緊密聯繫,商討可行方案,以及正視這些情況,及早規劃學校可以發展的方案,包括考慮合併、重置或停辦一些長期收生不足的學校,以回應不同地區發展的情況和需求。當規劃公營學校學位的時候,我們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以學生的學習利益為最首要的考慮、善用公帑,以及保障同學的學習質素,不會因人數太少而影響他們的群育發展、全方位學習或均衡廣闊的課程選擇機會。在這個大原則下,我們採取「軟着陸」的方法處理學校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
 
  我們看見現時學校收生不足的情況逐步浮現,今年見到有數間小學不能在小一派位分配學位(機制下獲批資助小一班級)。為了讓五間受影響學校能「軟着陸」,我們為學校提供了不同選擇,包括在下學年以私營的方式營辦小一,若其之後能收取足夠學生時,可在第二個學年重新參與統一派位;又或申請特別視學,確保自己辦學質素良好,不會因人數太少而影響辦學質素。如通過特別視學,亦可在將來重新參與統一派位,或選擇其他另外三個不同方案。我在此就這幾天大家比較關心的課題簡單交代。謝謝。
 
記者:聖嘉祿學校下學年會再參加小一派位,那麼其他收生不足的學校即使獲派「零班」,是否亦可繼續參加下學年的派位?如否,標準是怎樣?
 
教育局局長:正如我剛才所說,統一派位階段收生人數如少於16人的「開班線」,我們會給予「零班」,這不等於「殺校」,學校依然有五個選擇。例如下學年以私營的方式開辦小一,辦學團體承諾會承擔私營的開支,並在私營階段能達到16人「開班線」,它便可在下學年重新參與統一派位,這是因應學校實際收生的能力、辦學質素和家長選擇,給予學校一個機會。
 
記者︰柴灣兩所小學選擇合併,局方是否掌握合併的原因?詳細安排為何?多少教職員和學生會受影響?如何協助不想轉校的學生?
 
教育局局長︰就學校合併方案,我們與辦學團體商討時,一定希望學校能集中資源確保教學質素。在合併的過程中,辦學團體須考慮學校的課室是否能容納所有學生,亦須商討如何處理老師團隊。如學生不願到合併後的學校就讀,我們會為家長提供適切的支援,在原區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學校。
 
記者︰能否大概掌握受影響的老師和學生人數?除了五間獲派「零班」的小學外,教育局有沒有收到其他學校考慮合併的方案?
 
教育局局長︰就剛才提到的學校,要考慮有關合併方案由哪一年啓動,現時仍是初步階段,只是有此意向,所以(受影響的)老師和學生人數要視乎有關方案由哪一年起動,才可以確定。究竟能否合併,亦要視乎其實際可行性。
 
  至於另一個問題,我們一直與辦學團體保持緊密溝通。未來學生人口會進一步下降,我們知道有辦學團體積極考慮合併方案,會適當提供支援,幫助他們順利過渡。 
 
記者:現時已開名的三間學校均表示只欠一個學生便達到「開班線」,但局方繼續派「零班」,是否太不近人情?
 
教育局局長:事實上,小一的「開班線」由24人一直放寬至現時的16人。無論任何一個數目都可能出現欠一個的情況,所以說16人欠一人就是不近人情,到15人欠一人又是不近人情,那麼多少人才算是「近人情」呢 ?
 
  如果一個年級16人亦達不到,我們覺得這對同學的學習確實是非常不理想。正如剛才所說,我們已經由24人酌情的「開班線」下降至16人,我們認為不可以無止境下調,否則對學生的課外學習、課外活動和其他選擇、群育發展等均不太理想。
 
記者︰疫情下很多學校表示學生人數減少,或生源還未返回香港,為何不考慮這些因素?
 
教育局局長︰(學生人數變化的因素,)包括疫情後跨境學童可能會回港(上課),或一些將會有新發展項目的區份,均在我們考慮之內。當我們決定哪些學校明年不能在小一派位(分配學位機制下獲批資助小一班級時),我們已考慮這些因素,所以最後得出現時這幾所學校。
 
2023年5月5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4時2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