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九題: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
****************
  以下是今日(五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業強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為應對本港2019冠狀病毒病第五波疫情,在中央支援下,香港特區政府在九個地點興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包括八個由香港特區政府負責興建費用的設施(即位於青衣、新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粉嶺、洪水橋及元朗的方艙設施,以及位於啟德和竹篙灣第五及第六期的社區隔離設施)及由中央出資援建並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應急醫院和方艙設施)。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上述每個由香港特區政府負責興建費用的設施的以下資料:興建開支、營運開支、人手編制及薪金開支、使用日數、床位數目、入住人次、入住率,以及空置日數;
 
(二)鑑於落馬洲河套區大部分用地早前用作興建社區隔離設施和應急醫院,有關安排有否影響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工程進度,以及政府是否須作出賠償;如是,須作出賠償的原因及涉及的賠償金額為何;
 
(三)上述的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停用後,是否仍須安排人手管理該等設施;如是,有關的人手編制及開支為何;
 
(四)鑑於政府就二○二三至二○二四財政年度開支預算回覆本會議員的問題時表示,財政司副司長已獲委派負責檢討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的日後安排,有關的檢討進展為何;及
 
(五)在預防傳染病措施上,政府有何長遠計劃;會否保留部分上述的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以應對將來再有傳染病在社區爆發的情況?
 
答覆:
 
主席:
 
  就劉業強議員的提問,經諮詢財政司副司長辦公室、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保安局、發展局和衞生署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三)及(五)
 
  自二○二二年年初開始,香港受到第五波疫情的嚴重影響,為應付隔離和治療大量確診患者的需要,本港急需更多隔離、治療和相關設施。在中央的支援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分別在九個地點興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包括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由中央出資援建的應急醫院和方艙設施。
 
  除了落馬洲河套區的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是由中央援建外,其他八個地點的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均由特區政府負責興建及承擔建設費用。有關設施已於去年三月至六月相繼建設完成,而合約的結算工作正在進行中,工程開支的資料有待確立整合。
 
  自相關設施落成啓用後,保安局因應疫情發展及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適時將隔離設施轉為備用或關閉。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於二○二三年三月一日起停止運作,為本港最後一個關閉的社區隔離設施。各個社區隔離設施合共服務逾24萬名新冠確診者,個別社區隔離設施的入住率最高達九成。
 
  保安局使用上述設施的工作重點,是透過全面監察隔離房間的可使用情況,加快讓確診者入住社區隔離設施。保安局沒有就個別社區隔離設施備存入住人次等分項統計數字。
 
  由二○二二年起至二○二三年一月三十一日,由特區政府承擔各項社區隔離設施所涉及的開支分項載列如下:
       
項目 開支(百萬元)
(i) 膳食 209.2
(ii) 維修保養 17.6 
(iii) 保安、清潔及消毒服務 1,052.9 
(iv) 公用設施及專用物料 102.6
(v) 家具及設備 8.8 
小計: 1,391.1
(vi) 營運社區隔離設施的員工薪金開支  
a. 民眾安全服務處 226.8
b. 醫療輔助隊 50.1
小計: 276.9
總計: 1,668.0

  特區政府就新冠疫情已取消隔離安排並全面復常,上述社區隔離設施已停止運作,只有小部分處於備用狀態,涉及的人手或資源為最低限度,用以維持基本保安和清潔服務及保障設施安全。
 
  為提升處理公共衞生危機的整體準備及應變能力,衞生署制定了應變計劃及舉行練習和演習,並與本地持份者、內地和其他地方的衞生當局、世界衞生組織、其他國際公共衞生機構緊密聯繫。同時,經歷三年新冠疫情之後,特區政府會就各方面的抗疫工作總結經驗,優化應變方案以應付未來的防疫工作需要。
 
(二)及(四)
 
  政府正就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的未來安排進行詳細分析及研究,具體細節在有決定後會適時公布。
 
  其中,為善用資源,醫院管理局自今年四月下旬開始運用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中央援港應急醫院作日間服務,並推出「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邀請臨床情況合適的病人前往應急醫院接受放射診斷服務,以紓緩公立醫院放射科服務的壓力。
 
  至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發展大致分兩期進行,涉及第一期的主體工務工程和港深創科園第一期第一批次八座樓宇的興建已獲立法會撥款。第一期的主體工務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已於二○二一年七月陸續展開。在樓宇興建方面,首三座樓宇已開始興建,並預計會按計劃於二○二四年年底起分階段落成。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1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