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八題:採用腦磁激療法治療抑鬱症
*******************
以下是今日(五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素蔚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腦磁激療法(TMS)於二○一三年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確認其治療難治性抑鬱症的成效。其後,世界各地政府陸續研究及推行該療法,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各聯網近年亦已配置相關裝置。然而,據悉醫管局目前仍然使用精準度欠佳的第一代TMS儀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五年,在醫管局接受治療的抑鬱症患者數目,以及該等患者接受治療的平均輪候時間為何;
(二)是否知悉,醫管局現時為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提供的主要治療方法為何;
(三)是否知悉,現時哪些醫管局醫院提供TMS,以及該等醫院何時開始提供該療法;該等醫院每年最多可透過TMS治療的患者數目及已接受該療法治療的患者數目為何;
(四)是否知悉,醫管局醫生在重複性腦磁激療法(rTMS)臨床應用的訓練情況為何;現時醫管局有甚麼措施增加病人對該療法的認識;
(五)未來會否在本港公營醫療體系中全面引入TMS,以及配置新一代配備神經導航功能的TMS儀器,以為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提供個人化及精準的治療;及
(六)政府會否研究如何鼓勵保險業界提高對精神科治療(例如rTMS)的保障限額,以減輕醫管局的長遠財政負擔及使更多患者能夠受惠?
答覆:
主席:
就林素蔚議員的提問,經徵詢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意見後,現回覆如下:
(一)在二○一八至一九至二○二二至二三年度,於醫管局確診患有抑鬱症並接受治療的精神科病人人數表列如下:
年度 | 於醫管局確診患有抑鬱症並接受治療的精神科病人人數 |
2018-19 | 56 100 |
2019-20 | 58 800 |
2020-21 | 61 300 |
2021-22 | 64 700 |
2022-23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推算數字) |
66 000 |
1. 包括住院、專科門診及日間醫院的病人
2. 數字調整至最接近的百位數
在二○一八至一九至二○二二至二三年度,在醫管局被分流為第一優先類別(緊急)、第二優先類別(半緊急)和例行類別(穩定)個案的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數目,以及其輪候時間中位數表列如下。醫管局沒有備存抑鬱症病人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項數字。
年度 | 第一優先類別 | 第二優先類別 | 例行類別 | |||
新症數目 | 輪候時間 中位數 (星期) |
新症數目 | 輪候時間 中位數 (星期) |
新症數目 | 輪候時間 中位數 (星期) |
|
2018-19 | 2 694 | 1 | 8 859 | 4 | 34 684 | 30 |
2019-20 | 2 761 | 1 | 8 523 | 3 | 31 978 | 27 |
2020-21 | 3 377 | 1 | 10 637 | 3 | 33 411 | 27 |
2021-22 | 2 928 | 1 | 9 995 | 4 | 37 025 | 40 |
2022-23 (臨時數字) |
2 563 | 1 | 10 096 | 4 | 38 608 | 40 |
1. 由二○二二年十月一日起,專科門診預約新症的輪候時間已包括綜合診所的輪候時間。
備註:
鑑於二○二○年年初香港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醫管局調整了轄下服務,以應對疫情。在比較往年醫管局服務的服務量時,亦應將以上情況納入考慮當中。
(二)至(五)醫管局的精神科跨專業醫療團隊,包括醫生、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醫務社工等,一直為患有不同程度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士(包括抑鬱症病人)提供全面和具連貫性的醫療服務。醫護人員會根據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及需要,為病人提供適切的住院、門診、日間康復訓練及社區支援服務。
其中,於二○一六至一七年度起,醫管局各聯網的精神科已分階段開始提供腦磁激治療服務。醫管局轄下醫院的精神科醫護人員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和臨床需要,轉介合適的抑鬱症病人接受腦磁激治療服務。現時各聯網的精神科已配置腦磁激儀器作治療抑鬱症之用如下:
醫院聯網 | 醫院 |
港島東 |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
港島西 | 瑪麗醫院 |
九龍中 | 九龍醫院 |
九龍東 | 基督教聯合醫院 |
九龍西 | 葵涌醫院 |
新界東 | 大埔醫院 |
新界西 | 青山醫院 |
醫管局沒有備存已接受腦磁激治療的病人數字。
為加強醫護人員對腦磁激療法的認識,醫管局早前已邀請了海外專家,舉辦了有關腦磁激療法的中央委託培訓課程 (包括理論講座及操作培訓),讓醫護人員了解及交流相關的知識及臨床應用,並按照需要轉介合適的病人接受有關治療。此外,醫院在購置腦磁激儀器時,供應商亦會為相關的醫護人員提供理論及實習訓練。
在病人方面,醫護人員一般會在病人同意接受腦磁激治療服務前,向病人/家屬解說有關資訊(包括治療的簡介、程序、風險、併發症等),並會向病人/家屬提供相關的資訊單張,以提升病人對腦磁激治療服務的認識。
醫管局一直非常重視將醫療儀器現代化和提升的工作,並不斷更新儀器以為病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現代醫療服務發展着重科技應用,醫療技術的進步使診斷更快捷和準確,並能提升病人護理的質素。新的醫療技術亦令創傷較少或精確度較高的新療法得以面世,有助改善醫療效果,直接令病人受惠。
醫管局會繼續緊密跟進醫療科技發展並設有既定機制,讓專家適時研究及檢討病人的治療方案,以及相關科技的臨床和科研實證的最新發展。過程中會考慮科研實證、成本效益、風險(例如醫療科技風險、儀器安全及合規情況、病人/員工的安全等)、機會成本、科技發展和病人團體意見等。此外,醫管局會考慮是否具備有關專長、人手及設施,以及醫護人員和海外專家的意見,以就醫療科技發展作出規劃。
(六)政府在平衡保費水平、市場競爭、消費者保障等因素後,已於自願醫保計劃加入精神科治療保障。現時,所有自願醫保計劃認可產品必須涵蓋在香港境內住院接受的精神科治療,其中標準計劃每保單年度的賠償限額為30,000元,而靈活計劃可提供更高保障額。受保人可按有關產品的保障條款,向保險公司申請索償。
完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