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九題:優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
*******************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周浩鼎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地區人士反映,有些申請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職津計劃)的家庭因各種原因(例如需要照顧子女及長者而無法較長時間工作),無法達到職津計劃的工作時數要求,導致該等家庭不符合職津計劃的申請資格或最終獲批的津貼金額只屬杯水車薪。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申請職津計劃的數目,以及最終獲批津貼的宗數,並按申請人/住戶成員所從事的行業以表列出分項數字;
(二)有否考慮優化職津計劃(例如降低工作時數要求或提高津貼金額),讓更多低收入家庭符合資格領取津貼及改善生活;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有否統計,過去一年收入較低的行業(例如飲食、零售、清潔、保安及物業管理業)的非技術工人的每月收入中位數,並按行業以表列出分項數字;有否考慮優化職津計劃,讓收入中位數較低的行業的從業員能更容易獲得津貼;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旨在支援從事全職工作但收入較低和沒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在職住戶。計劃津貼金額按住戶工時及入息按月釐定,合資格住戶內的每名合資格兒童及青少年會獲發放額外津貼,單親住戶也可受惠於較寬鬆的工時要求。就議員的提問,我現回覆如下:
(一)由二○一八年四月至二○二三年二月底,職津計劃共收到590 458宗申請,其中539 988宗獲批,其餘的申請部分仍在處理中。相關個案按申請人從事的行業表列如下:
申請人行業 | 接獲的申請宗數 | 獲批職津的申請宗數 |
金融、保險、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 | 169 341 | 161 666 |
建造業 | 94 738 | 90 798 |
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資訊及通訊業 | 83 833 | 81 150 |
住宿及膳食服務業 | 82 221 | 78 743 |
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 | 61 300 | 58 237 |
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業 | 38 185 | 36 254 |
製造業 | 9 449 | 9 087 |
其他 | 25 469 | 24 053 |
申請人沒有提供資料 | 25 922 | 0 |
總數 | 590 458 | 539 988 |
(二)職津計劃鼓勵自力更生和多勞多得,因此設有一定的工時要求。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現時大部分符合領取全額職津入息限額的住戶能符合非單親住戶的基本工時要求,而在獲批職津的申請中,有約85%獲批有更高工時要求的高額津貼。
過去數年,政府已全面檢視及多次改善職津計劃,包括放寬申請資格(例如把計劃擴展至一人住戶)、兩度大幅增加津貼額,以及容許住戶成員合併工時以提出申請。政府也曾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限時放寬非單親住戶的工時要求。截至二○二三年三月底,職津計劃約有57 000個「活躍住戶」(即指獲批職津並在過去六個月遞交最新一輪申請的住戶),涉及約190 000人,包括76 000名兒童,較前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計劃增加超過一倍。職津計劃二○二三至二四年度的預算開支約為24億6,400萬元,較前低津計劃二○一七至一八年度實際開支(6億5,300萬元)增加約三倍。
按現行機制,政府會參考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每年調整職津計劃的入息限額,以及按照申請公共租住房屋(公屋)資產限額的變動,每年調整職津計劃的資產限額。
(三)根據統計處的《二○二二年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二○二二年五月至六月從事餐飲服務業、零售業和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業的非技術工人和服務及銷售人員的每月工資中位數表列如下:
行業 | 非技術工人和服務及銷售人員(不包括政府僱員、《最低工資條例》所豁免的學員和留宿家庭傭工)每月工資中位數 |
餐飲服務 | 13,600元 |
零售 | 12,500元 |
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 | 12,300元 |
為聚焦支援有需要人士,職津計劃以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70%為入息上限,並以申請公屋的資產限額釐定資產上限。住戶只要符合入息及資產上限,不論行業,均能按其住戶狀況獲得相應的津貼。現時二人住戶的全額及半額津貼每月入息上限分別為14,700元及20,500元。
此外,政府一直從多方面推廣職津計劃,鼓勵更多合資格住戶申請。過去一年,我們已接觸約400個上述行業的公司及工會,邀請他們向其會員/僱員推廣職津計劃。
完
2023年4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