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一題:將遺體移離香港安排
***************
  以下是今日(四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素蔚議員的提問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答覆:
 
問題:

  有意見指出,中國人傳統講求「慎終追遠」、「先人入土為安」。雖然在新冠疫情肆虐近三年後,本港唯一可供遺體進出內地的沙頭角口岸已恢復正常運作,但有消息指出,本港有家屬仍未能運送先人遺體往內地安葬,導致目前大量遺體只能暫存於殯儀館及醫院殮房。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入境事務處於過去五年共發出「將屍體移離香港許可證」的數目,以及現時仍滯留及已運離本港的遺體數目分別為何;在已運離本港的遺體中,運往海外及內地的數目分別為何;

(二)政府有否就遺體運送內地的事宜,與內地相關部門制訂協調機制;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政府會否考慮增加殯儀館數目,以預防及應對將來出現有如新冠疫情肆虐般造成大量死亡個案但殯儀設施不足的危機?

答覆:

主席:

  過去一段時間,特區政府一直收到社會各界不同人士表示希望可以盡快恢復運送靈柩車輛通關服務,以讓先人遺體可以盡快送返內地安葬。為此,特區政府一直積極與內地不同單位協商,反映港人對重啓跨境運送靈柩的殷切需求。

  多謝內地部委大力支持和做了大量協調工作,運送靈柩的車輛已於今年四月十三日起可以從蓮塘/香園圍口岸進出內地。我們已就有關安排通知相關業界,讓業界及早與家屬安排運送事宜。兩地政府亦於蓮塘/香園圍口岸進行了跨境演練,讓兩地查驗單位和運送靈柩車輛的司機分別熟習清關和報關流程,共同為正式實施安排做好準備。

  保安局及口岸部門會繼續與業界及內地相關單位保持溝通,希望可以盡快將目前等候運返內地的遺體有序地運返內地安葬。

  就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由二○一八年至二○二三年二月,入境事務處(入境處)一共發出了3 042張「將屍體移離香港許可證」(許可證)。根據許可證申請表上的資料顯示,打算運至海外及內地的各佔大約四成及六成。根據香港海關報關系統資料顯示,在同一時段申報經陸路口岸運返內地的遺體數目為1 572。值得留意的是,許可證上表示遺體會運至內地的數目與海關申報記錄數目的差距,這代表部分實際等候經陸路口岸運返內地的遺體當中可能涉及許可證批出後家屬改變意願,轉而決定於本港進行土葬或火葬,而特區政府並未有備存有關數字。

  據我們向業界了解,目前有大約300具遺體已向提供跨境運送遺體服務的公司登記等候運返內地安葬。現在靈柩車輛已經安排可以於蓮塘/香園圍口岸進出,業界表示他們會盡快處理文件和與家屬商討合適的日子及時間將先人運往內地安葬。中國人普遍重視禮數和傳統,所以家屬一般會揀選他們認為適宜安葬的日子及時間才會運送遺體,而業界透露一般來說每月只有近半日子為「吉日」,我們預計陸續會有靈柩車輛經蓮塘/香園圍口岸出境往內地。港方會繼續與業界保持溝通,希望可以盡快將目前所有積存的遺體有序地運返內地安葬。

(二)就如何安排遺體出境運送離開香港,特區政府一直有既定的手續流程需要跟從。首先,於辦妥死亡登記後,申請人須向由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入境處及衞生署組成的聯合辦事處下的入境處死亡登記處申請許可證,申請時需要提供離世者的個人資料、擬把遺體移離香港的時間及移往地點等資料。申請人亦須出示遺體即將移往當地墳場的准許下葬文件及遺體入境文件正副本。若把遺體運往內地的話,申請人須另外根據內地民政部規定聯絡中國殯葬協會國際運屍網絡服務中心,並帶備離世者的回鄉證、身份證和死亡登記證明書等文件,以協辦上述入境許可證明及准許下葬文件,和自行聯絡本港持牌殮葬商或殯儀館辦理運送遺體事宜。

(三)現時本港共有七間持牌殯儀館,可提供合共約134間禮堂,為離世者家屬提供場地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及相關殯葬服務。過去五年,該七間殯儀館的平均使用率為百分之76。此外,大部分公立醫院均設有告別室,食環署轄下各火葬場亦設有禮堂,可供家屬舉行簡單儀式送別離世者。整體而言,即使在2019冠狀病毒病期間,上述告別設施仍可應付需求。食環署會與殯儀業界保持溝通,持續留意殯儀館的實際使用情況。
 
2023年4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