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七題:國際學校的收生情況
***************
以下是今日(四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健鋒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教育局早前指出,部分國際學校的非本地學生因疫情跟隨家人離港返回原居地生活,導致該等學生的流失率較往常為高。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個學年,每年在香港營運的國際學校數目,以及該等學校的學額數目及學生人數(包括本地及海外學生分別所佔的人數及百分比),並以表列出分項數字;
(二)全港國際學校最新的剩餘學額數字,並按香港島、九龍及新界三個區域以表列出分項數字;過去三年,每年國際學校剩餘學額的增長百分比為何;
(三)隨着香港恢復全面通關,當局如何評估未來三年本港國際學校的非本地學生的收生情況;當局會否因應疫情緩和,考慮重新收緊國際學校錄取本地學生的比例要求;若否,原因為何;及
(四)當局在未來一年計劃採取甚麼措施支持本港國際學校體系的長遠發展?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支持國際學校體系的蓬勃發展,以滿足在香港居住的非本地家庭,以及因工作或投資而來港居住的家庭對國際學校學額的需求。
本港現有54間國際學校(包括一所特殊學校)。在二○二二/二三學年,除卻特殊學校外,國際學校共提供46 253個學額,取錄40 626名學生,學生人數佔整體學額87.8%。在過去五個學年,國際學校數目、學額數目、以及學生人數(本地及非本地)及百分比表列如下:
學年 | 學校 數目 |
學額 數目 (註1、2、 3) |
學生人數(註1、2、4) | ||
非本地學生 (佔整體學生 人數百分比) |
本地學生 (佔整體學生 人數百分比) |
總數 | |||
二○一八/一九 | 54 | 44 864 | 30 345 (75.5%) | 9 853 (24.5%) | 40 198 |
二○一九/二○ | 53 (註5) |
46 388 | 30 499 (74.1%) | 10 634 (25.9%) | 41 133 |
二○二○/二一 | 54 (註5) |
45 857 | 28 801 (70.2%) | 12 214 (29.8%) | 41 015 |
二○二一/二二 | 54 | 46 088 | 28 481 (68.6%) | 13 013 (31.4%) | 41 494 |
二○二二/二三 | 54 | 46 253 | 26 768 (65.9%) | 13 858 (34.1%) | 40 626 |
(1)二○二○/二一學年數字反映十月中情況,其餘則為該學年九月中的情況。
(2)數字不包括英基學校協會營辦的特殊學校。
(3)學額數目指有關學校的預設學位數目。
(4)本地學生是指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居留權)並且沒有持有香港特區護照外的任何其他有效護照的學生。不符合此定義的學生均被視為非本地學生。
(5)一間國際學校小學停辦;另一所國際學校在完成翻新工程後於二○二○年恢復營運。
國際學校學位的供應是按全港規劃,國際學校收生沒有任何地域限制。故在檢視各區國際學校剩餘學額時,不應與公營學校以校網劃分派位模式作直接比較。過去三年全港按區域劃分國際學校的剩餘學額數目及其按年變動率表列如下:
區域 | 學額數目 | 學生人數 | 剩餘學額 | |
數目 | 按年變動率 | |||
二○二○/二一學年 | ||||
香港島 | 23 819 | 21 416 | 2 403 | -20.9% |
九龍 | 11 331 | 10 039 | 1 292 | 73.4% |
新界 | 10 707 | 9 560 | 1 147 | -22.1% |
二○二一/二二學年 | ||||
香港島 | 23 856 | 21 469 | 2 387 | -0.7% |
九龍 | 11 227 | 10 295 | 932 | -27.9% |
新界 | 11 005 | 9 730 | 1 275 | 11.2% |
二○二二/二三學年 | ||||
香港島 | 23 878 | 21 072 | 2 806 | 17.6% |
九龍 | 11 373 | 10 260 | 1 113 | 19.4% |
新界 | 11 002 | 9 294 | 1 708 | 34.0% |
(1)二○二○/二一學年數字反映十月中情況,其餘則為該學年九月中的情況。
(2)數字不包括英基學校協會營辦的特殊學校。
(3)學額數目指有關學校的預設學位數目。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部分非本地學生可能跟隨家人返回原居地生活,導致非本地學生流失率或較往常為高。然而,在疫情期間國際學校的整體學生人數保持平穩。我們留意到國際學校內本地學生的比例稍有增加,但非本地學生仍佔國際學校整體學生人數接近七成(65.9%),遠多於本地學生(34.1%)。
取錄非本地學生比例的要求只適用於英基學校協會營辦的國際學校及自二○○七年開始因獲分配校舍或土地而與教育局簽訂服務合約的國際學校的新校舍。按服務合約條款,相關學校/校舍須取錄不少於50%非本地學生,教育局自二○○九年起把比例提高至70%。在過去數年疫情期間,國際學校業界、相關領事和商會均曾向政府表示,因面對經營困難而希望增加彈性錄取非本地生。教育局知悉其處境,不過同時亦指出國際學校須提供學額以滿足在港居住的非本地家庭的需求;在疫情減退後仍能提供足夠學額予非本地學生,至為重要。隨着香港全面復常並積極引入更多外來投資及人才,我們預計國際學校將逐漸增加取錄非本地學生。
教育局每隔數年便會就香港的中小學國際學校學位供應情況進行一次顧問研究。在預期有國際學校學額不足情況時,政府會通過校舍分配工作分配全新土地或空置校舍作國際學校用途。最近一次報告在二○一七年二月發布,當時估算在二○二二/二三學年及以前中小學國際學校學位沒有出現短缺。我們正在進行新一輪的顧問研究,並會推算至二○二八/二九學年的國際學校學位供應情況。教育局會配合《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搶企業」、「搶人才」的政策,繼續密切留意國際學校學位的供求。教育局在考慮國際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會顧及本地學校供求情況。
完
2023年4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