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三月二十六日)上午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關於政府建議引入海外護士一事,昨日你提及某部分職位的護士可能未必需要懂得中文,例如手術室的護士,但醫生都反映公院的護士最好懂得中文,例如手術室護士需要向病人確認身分和手術的部位,你對這個建議有甚麼看法?你認為是否可行?

醫務衞生局局長:在工作上,毫無疑問,語言溝通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但我們都知道香港很國際化,會運用兩文三語,不同工種在語言方面可能有不同需要,所以我們不應該有一些前設的限制,例如某些人必須懂得中文、某些人必須懂得英文。不同工種有不同需要,所以機構會決定在招聘時有沒有特別的技能要求。我的看法是,語言都是技能一部分,到底一份工作是否需要這個技能,交由聘任機構決定。

記者:局長,屯門醫院漏水事件,令部分病人需要被轉移。短期內有沒有一些措施為醫院解決這問題?另外,因為雨季將至,其他醫院會否一併作檢視,以防同類事件再發生?

醫務衞生局局長:醫院和醫療機構的設備,跟醫院的服務和質量安全絕對有關。我們都很關注這情況,特別是雨季來臨。醫管局(醫院管理局)在這方面會做一些工作、檢查和確保醫院的安全。不只是雨季,風季都來臨,甚至其他時候,我們都要確保醫院是安全的。這方面,醫管局會確保做好維修工作。局方會尋求醫管局提交報告,確保服務不會受影響。

記者:局長在北京與器官移植基金有一些交流,可否說說你們談了甚麼?另外上次亦提到,實踐兩地器官互換新隊有沒有討論時間表?有沒有確保由內地移植的器官質素,令市民安心?另外記得最初的構思是加入內地的計算機系統,為何最後是轉成開新隊,而不是加入那個系統?

醫務衞生局局長:今次芷希的個案令我們很鼓舞。通過大家努力,這是第一次跨境、由內地腦死亡的器官捐贈者幫助香港一些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令病人有重生的機會。我們看到國家幅員廣大,人口有十四億,過去這十年的器官捐贈發展很快。我們看到可以有很多合作的空間,幫助更多主要在香港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今次我到北京,很高興能到訪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拜訪黃潔夫教授,大家討論有沒有一個更好的合作機制,例如做到恆常化。因為內地在推動器官捐贈方面的進展很快,亦有個別的案例,就如今次芷希的心臟情況,有時捐贈出來的器官未必有適合的移植病人。其實香港本身都有這個情況。我們都曾經試過有AB型肝臟捐贈到台灣。我們事後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藉着剛剛十二月芷希的個案作為一個突破點,將這個如此好的工作做到恆常化。我們考慮到安排和運輸各方面,這不是我們所謂的第一層分配,因為兩地本身就有不同的分配機制,我們現在考慮的是第二層的分配機制,即是跟剛才提到芷希的個案一樣,就是當一方的器官移植的輪候系統中,有人捐出的器官配對不到本地的輪候系統,即是沒有一位病人是適合時,就可以啓動這個機制跨境捐贈到另一方。這便是我們現在考慮中的方案。

記者:有沒有一個時間表?希望甚麼時候可以做到?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們希望盡快做到。這方面醫管局的同事已經和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討論整個機制。因為大家知道器官捐贈是爭分奪秒,一旦有一位器官捐贈者出現時,電腦系統的配對、之後如何能夠通知另一方和其後如何做到跨境運送的安排等,都需要時間把細節寫好。一旦有進一步消息落實到,我們會宣布。
 
2023年3月26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4時39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