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於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會議簡介「產學研1+計劃」的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今日(三月二十一日)出席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會議簡介「產學研1+計劃」的開場發言:
主席、各位委員:
我很高興與我的團隊在這裏向各位介紹「產學研1+計劃」的整體思路和基本框架。歡迎委員稍後就計劃提供意見或提問。
去年十二月,我們公布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提出四大發展方向和八大重點策略,其中包括要促進上中下游全面發展,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而行政長官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也清晰地確立了有關方向,並率先宣布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加速上游優秀的研發成果在中游實現成果轉化和商品化,從而推動下游的產業發展。
計劃方向
事實上,本地大學的基礎科研實力和科學原創能力一直很強,擁有不少具潛力進行商品化的原創核心技術或深科技的研發成果。然而,由於大學傳統上作為學術機構,未必能夠投放大量資源進行商品化,而現時大學在管理制度方面對知識產權和教職員從事校外創科產業活動亦有一定的限制。另外,深科技一般需要較長時間進行成果轉化,大學科研團隊或初創公司往往在進行應用研發到製造產品原型的階段會面對資金不足的情況,從而令到科研成果轉化的潛力未能得到完全的釋放。
為了進一步釋放本地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的潛力,將政府、大學和研發機構,與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政產學研的高效合作相當重要。因此,我們建議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設立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透過政府的激勵政策,促進大學將更多具有「從零到一」的基礎而且達一定技術就緒度的優秀原創科研成果,轉化成為產品或服務進入商品化階段,以促成科研成果商品化,全面發揮創科對社會帶來的實惠。與此同時,我們希望透過計劃鼓勵業界參與及分享商業經驗,激活大學轉化科研成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大學重視技術轉移的文化。
執行安排
在計劃下,我們將由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開始,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支具有潛質成為成功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在約五年內分兩階段完成項目。第一階段是在大約三年內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而第二階段是在項目的餘下時間內起動科研成果商品化。
我們建議申請的初創團隊需要經有關大學推薦向創新科技署(創科署)提交申請書。當中的內容包括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的階段成果計劃、進行商品化的商業計劃、項目預算、大學和業界投入的資料、相關大學的支持,以及其建議的績效指標等。
在資助範圍和金額方面,我們不限任何特定科技範疇,也不會就來自個別大學的申請數目設定上限,但我們認為申請團隊需要符合若干基本條件,而每項申請可獲批准的資助金額也會有所不同,取決於不同階段的科研成果轉化過程和科技範疇等因素而定。我們初步建議每個項目的資助額最少為2,000萬元,最多為一億元。由於第一和第二階段的資助需要會有所不同,由此在第一階段,我們會為大學團隊提供最高2(政府):1(業界及大學)的比例;而在第二階段的最高比例是1(政府):1(業界及大學)。
此外,政府會與院校商討引入更靈活的知識產權和教務安排,鼓勵研發團隊從事成果商品化活動。
結語
我們希望這項計劃能夠激勵產學研協作,加速推動大學「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以及鼓勵更多本地,以至海內外企業參與或投資本地的研發項目和科技創業活動,匯聚海內外科研力量在港進行更多合作和交流,從而提升香港整體的創科水平,為香港的創科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能。
歡迎委員就計劃提供意見。我和我的團隊會繼續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細化計劃的運作模式,務求能在今年內推出計劃。謝謝主席,謝謝委員。
完
2023年3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