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就「改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醫生今日(三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就「改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議員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首先,再次感謝陳沛良議員提出改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議案、鄧飛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以及剛才多位議員的寶貴意見,都是一些非常有用和全面的意見。
   
  正如我在開場發言提到,提升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對他們的未來發展以及社會整體精神健康都有深遠影響。政府明白,近年在疫情下,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都受到很大的挑戰,因此我們積極推動不同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以下我將分幾方面回應議員的提議。
 
親職教育
 
  為家長及照顧者提供親職教育,是希望可以增強他們教養兒童及青少年的能力,以及在兒童及青少年面對壓力時擔當緩衝及守護的角色。因為兒童及青少年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挑戰,政府會為家長及照顧者提供合適的親職教育。
   
  首先,母嬰健康院的親職教育計劃,目的是讓零到五歲兒童的家長對子女的成長發展有更多認識,並學懂一些處理技巧,從而扶育幼兒健康成長和培養他們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母嬰健康院透過個別輔導及提供資訊、講座、研習班,為家長及公眾提供親職教育。譬如在二○二二年,家庭健康服務已經舉辦了159場有關親職教育的講座和研習班,合共約有8 300位家長參加。
   
  教育局亦鼓勵家長給予子女多點關心和支持,認識支援子女精神健康的方法。教育局通過網上工作坊,加強家長作為「守門人」的信心及技巧,幫助他們及早識別及支援子女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需要,以正面的態度協助子女面對成長路上的挑戰。在二○二一/二二學年,教育局共舉辦了26場家長工作坊,報名人次達11 000名。
 
校本支援
 
  在校本支援方面,教育局一直協助學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在「普及性」、「選擇性」、「針對性」三個層面,促進學生的精神健康,以及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
   
  在「普及性」層面,教育局持續推動多元化的成長計劃,例如與不同的紀律部隊合作,在中學推行「多元智能躍進計劃」及為中、小學生舉辦「學生大使──積極人生」計劃等,透過歷奇、團隊建立及解難訓練,提升學生抵抗逆境的能力,並幫助他們以自尊自律、勇於承擔和敢於求變的態度面對挑戰。
   
  在「選擇性」層面,除了為家長提供「守門人」訓練,教育局亦為教師提供有系統的「守門人」訓練,以助他們及早識別有自殺風險的學生,並在中學推行「學生守護大使」計劃,增強朋輩的互相支持和守望。在二○二一/二二至二○二二/二三學年,教育局合共為約500名教師提供60小時的專題課程。在二○二二/二三學年,累計來自66所中學,合共1 500名學生接受了「學生守護大使」訓練。除此之外,教育局亦組織了「校園‧好精神」教師專業網絡,透過定期分享最新資訊及有關資源,協助教師在校內推廣學生精神健康,現時,所有公營中、小學均已委派教師加入教師專業網絡。
   
  在「針對性」層面,教育局提供予公營學校的「學習支援津貼」涵蓋有精神疾患的學生,以便學校有額外資源加強照顧這些學生在學習、社交、情緒和行為上的需要。校本教育心理學家亦會為學校提供諮詢,進一步加強有精神病患學生在校園的適應能力。
   
  為了增加中小學輔導人手,由二○一八/一九學年開始,教育局於公營小學及參加直接資助計劃的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以提高整體的輔導服務質素。中學方面,社會福利署(社署)由二○一九/二○學年起,於全港460多間中學實行「一校兩社工」安排,並相應增加督導支援;社署亦已於二○二一/二二學年為中學社會工作服務增加支援人手,讓學校社工有更多時間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深入的輔導及活動,提升青少年的抗壓能力。
   
  事實上,中小學校及受社署津助的非政府機構可在符合相關要求下自行選擇聘請輔導人員以及其需要的資歷。教育局根據二○二二年九月全港公營小學提交的資料,在公營小學從事學生輔導工作的人數約有810位。他們包括註冊社工、學生輔導教師、具輔導或教學經驗的檢定教師和具心理學及輔導學等學位及相關經驗的輔導專業人員。
   
  此外,「陪我講Shall We Talk」計劃亦通過為中小學教師提供精神健康教材、遊戲及資源套,支援教師在校園內向學生傳達精神健康的信息。我們亦在二○二二年《施政報告》中訂立「關鍵績效指標」,目標是於二○二三年年底前將「陪我講Shall We Talk」的精神健康教育資源派發至全港所有小學、中學及專上院校,以便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士都可以接收到精神健康信息。
   
  就學生因應校園生活復常而可能產生的精神壓力,我們亦採取了具針對性的措施,例如教育局為協助學生逐步適應恢復全日面授課堂的學習和社交生活,於今年一月推出「校園復常‧好精神」專頁,為學校及家長提供實用的資源,如學校資源包、家長錦囊及短片等,協助他們提升學生的適應力;及於今年二月為家長及教師提供專家的建議,讓他們協助學生適應全面撤銷強制佩戴口罩的安排。
 
公眾教育
 
  為建立精神健康友善的社會,政府積極通過精神健康公眾教育,從小培養兒童及青少年對精神健康的了解,目的是要鼓勵他們在有需要的時候及早尋求協助,並減低他們對情緒疾患的誤解及歧視。
   
  為了更有效地向兒童及青少年宣揚精神健康的信息,「陪我講Shall We Talk」計劃採取生動有趣的宣傳方式,例如與受中小學生非常歡迎的藝人合作,推出與精神健康有關的動畫宣傳片;以及與香港電台合作推出以青少年成長時期遇到困擾為主題的戲劇節目。
   
  正如剛才霍啟剛議員所說,我們希望使用藝術治療,也十分贊同文化和藝術可以促進精神健康。所以在最近M+的草間彌生作品展覽,我們也有資助青少年免費欣賞作品,以理解作為一個精神疾患人士的內心世界,從而希望讓青少年對有精神疾患的人士有更多了解和包容,減低他們對精神障礙的歧視和恐懼。
   
  此外,社署於二○一九年七月起開展推廣精神健康流動宣傳車服務,在全港設置五部流動宣傳車,以流動展覽、小型講座、活動、即時諮詢和評估等方式,推廣社區精神健康教育。疫情期間,宣傳車加強了與學校的協作,舉辦網上情緒管理工作坊及講座等,以加強社區精神健康教育。
 
社區支援
 
  除了在家庭及學校提供精神健康支援外,政府亦通過社區上不同服務單位的力量,在社區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兒童、青少年及其家人提供一些安全網。例如香港賽馬會資助了一個先導計劃,就是平行心間計劃,這是根據澳洲headspace模式,專為年青人設計,希望可以支援年青人的精神健康。
   
  而政府亦於二○二二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由於自二○二○年年初起持續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為市民的精神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和影響,因此決定在禁毒基金預留三億元,在社區層面加強支援有需要的人士,並提高公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分兩期開展,共有172個項目獲批,其中獲優先考慮的項目範疇包括為照顧者提供支援、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支援,以及加強家庭關係。
   
  醫務衞生局亦一直大力推動以「醫社合作」或「醫教社合作」方式在社區提供精神健康服務,而這個合作模式是多個界別共同合作,其中包括「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在學校內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我們亦有躍動同行先導計劃,在社區為患有或懷疑患有輕度至中度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及合併症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評估及介入。
   
  社署在二○一九/二○年度起每年增撥約5,600萬元予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以提升其服務,包括將中心的服務對象擴展至15歲以下的中學生(包括輟學的青少年),加強對他們、其家長及照顧者的支援,並協助有需要的青年過渡至合適的成年支援服務。此外,社署轄下及資助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綜合服務中心為有需要的兒童、青少年及家長提供轉介,到一些臨床心理或精神健康服務。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亦會與區內的中學合作,到校進行與精神健康宣傳有關的活動。在二○二二/二三年度(截至二○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共有1 382名18歲以下的服務使用者。
   
  另外,為接觸邊緣和隱蔽青少年,社署自二○一八年十二月起資助非政府機構於全港設立五隊網上青年支援隊,支援隊社工會主動到青少年常用的網上平台接觸他們,找出有需要的青少年,並以在線及離線模式為他們提供適時的介入、支援和輔導服務,包括精神健康支援。社署於二○二一年十月起為這五隊支援隊增加支援人手,協助社工處理行政工作及推行活動,讓五隊支援隊的社工可以有更多時間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更深入的輔導及小組活動。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精神科服務
 
  為支援需要精神科服務的兒童及青少年,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設有不同專業的醫療團隊,包括護士、醫生、社工、輔助醫療同事,為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及早識別、評估及診治服務。這個跨專業的醫療團隊,會根據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的病情嚴重程度,提供一系列適切的治療和跟進,例如住院、門診服務、日間復康訓練及社區支援等,希望可以提升他們的語言溝通、社交、情緒管理、解決問題、學習及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醫療團隊亦與相關機構(例如早期訓練中心及學校)保持緊密聯繫,按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的需要提供適當的支援。
   
  我亦明白議員對於醫管局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非常關注,鑑於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醫管局已經於二○二○/二一年度推行兒科與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即兩個專科的合作,是一個跨專業協作服務模式。在此模式下,兒科醫生和護士會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團隊的支援下,為情況相對輕微、穩定的專注力不足,即ADHD、過度活躍症患者提供服務,希望可以增加服務量,提供更多服務予有需要的兒童。除此之外,醫管局亦已於二○二○/二一年度起分階段於港島東及九龍中兩個醫院聯網發展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目的是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
 
基層醫療服務
 
  最後,我亦想提及有關基層醫療的服務在精神健康的角色。基層醫療其實就是「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在精神健康服務方面,我們都是用同一個宗旨。在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下的地區康健中心是採用「醫社合作」的跨專業合作模式,核心的團隊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藥劑師和社工等。團隊第一層的疾病預防是提供涵蓋面很廣的健康教育服務,以及一些預防性的推廣,其中包括精神健康,睡眠健康等項目。同時,地區康健中心亦提供基本健康風險評估,希望可以及早發現健康風險因素。若發現有情緒問題的市民,地區康健中心的護士和社工會提供健康資訊及輔導服務。
   
  此外,地區康健中心亦充當地區基層醫療樞紐的角色,協調區內其他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社區夥伴,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市民統籌轉介服務。
   
  政府剛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重點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策略以預防為重,社區為本,家庭為中心,希望可以「早發現、早治療」,並推行「一人一家庭醫生」,培養病人與其家庭醫生之間的長遠醫護關係。如發現市民有心理健康情況或情緒問題,地區康健中心和家庭醫生可以提供跨專業的支援。
 
  除以上的服務外,我們亦會再審視有關地區康健中心和基層醫療服務在精神健康需要上,可以提供更多哪方面的服務。
 
結語
     
  主席,政府深深明白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是重要的,這樣才能協助他們在成長路上的每個成長階段,都能保持身心健康,積極面對人生的挑戰。醫務衞生局會繼續與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合作,共同為推動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和正向生活而努力。謝謝。
 
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3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