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二題:2019冠狀病毒病
****************
  以下是今日(二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順潮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第五波疫情自去年一月爆發至今,出現了多個強勢變異病毒株。另一方面,根據政府今年一月初公布的COVID-19死亡個案數據分析,本港屬60至69歲、70至79歲,以及80歲或以上這三個年齡組別的人士中,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士的死亡率分別高達1.57%、4.27%及14.33%。此外,該三個年齡組別的人士中,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數均約有10萬人,而接種了一至兩劑疫苗的人數亦只約有10%。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有否針對上述三個年齡組別的人士中尚未接種疫苗的人士,制訂提升疫苗接種率的「谷針」新計劃;

(二)當局有否自行或委託本港大學,就第五波疫情在本港曾經/仍流行的強勢變異病毒株進行研究,包括橫向比較該等病毒株的特徵,以及其所引發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去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本港因感染COVID-19而導致的重症和死亡個案數字分別為何?

答覆:

主席:

  就林順潮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公務員事務局、民政事務總署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現回覆如下:

(一)長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健康風險較其他年齡組別高,需要按時接種適當劑量的新冠疫苗以獲得保護,並維持疫苗保護力。針對長者接種新冠疫苗,政府透過不同方法鼓勵及便利他們接種,並推出一籃子的便利措施。截至二○二三年二月初,60至69歲、70至79歲和80歲或以上人士的兩劑疫苗接種率已分別達到89%、83%和70%。有關年齡組別曾經感染等同接種兩劑疫苗的有效接種率分別為92%、87%和75%;而曾經感染等同接種三劑疫苗的有效接種率則分別為95%、90%和72%。

  為推動和便利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70歲或以上長者,以及因病患或殘疾而行動不便人士接種新冠疫苗,政府於二○二二年四月推出涵蓋全港18區的「疫苗到戶接種服務」,提供上門免費接種科興疫苗服務,服務登記網站及電話熱線分別為www.covidvaccine.gov.hk/hv/及5688 5234。熱線中心除接聽市民來電外,亦主動聯絡約19萬名市民,包括領取社會福利署相關津貼而未曾接種疫苗的長者或殘疾人士和經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轉介人士,協助他們登記接種疫苗。由二○二二年十二月底起,參與「疫苗到戶接種服務」的接種人士可選擇不同種類的疫苗,除可以揀選接種科興疫苗作任何劑次外,亦可選擇接種復必泰原始病毒株疫苗作任何劑次,或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三至第五劑之用。曾使用「疫苗到戶接種服務」的人士,當到期接種下一劑疫苗時,醫療機構會聯絡相關人士,讓他們選擇接種哪一種疫苗並預約上門接種時間。自「疫苗到戶接種服務」推出以來,為各區年滿70歲以上的長者或因病患或殘疾而不便外出接種疫苗的人士接種了超過58 000劑疫苗。

  與此同時,公務員事務局於二○二二年九月委託長者安居協會接觸一線通平安鐘服務使用者,向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長者講解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長者信任的夥伴,將接種疫苗的信息有效地傳達給他們。協會亦安排註冊護士專責致電有需要的長者,好讓他們能更有效地因應長者健康狀況,提供適切的專業意見,以釋除他們對接種疫苗的疑慮。若長者同意打針,協會職員會協助他們預約服務,有需要的長者亦可採用機構提供的陪診服務到各接種點接種疫苗,相關費用由政府承擔。截至二○二三年一月底,上述安排已為約150名長者接種新冠疫苗。

  在地區層面,由二○二二年八月起,各區民政事務處聯同不同的地區組織在全港舉辦多場疫苗接種活動。截至二○二三年一月初,合共舉辦了約135場有關活動,為超過19 000名市民接種新冠疫苗,當中包括3 200多名70歲或以上的長者。此外,自二○二二年九月,醫務衞生局、公務員事務局、民政事務總署和房屋署聯手推展「上門鼓勵長者接種新冠疫苗計劃」,由各區民政事務處統籌並聯同地區組織和物業管理業界,陸續於各區內公共屋邨逐家逐戶上門探訪未曾接種新冠疫苗的70歲或以上長者住戶,積極游說他們盡早接種新冠疫苗,並為願意接種的長者安排「疫苗到戶接種服務」或參與區內的推廣疫苗接種活動。計劃推出至今,已於黃大仙區、觀塘區、葵青區、中西區、東區、南區、灣仔區、九龍城區、深水埗區和油尖旺區推行,涵蓋超過20 000個未曾接種新冠疫苗的70歲或以上長者住戶;並將繼續推展至餘下八區的公共屋邨及全港十八區的「三無大廈」。 

  為方便社區中的長者接種疫苗,政府於二○二一年十二月至二○二二年五月間推出新冠疫苗流動接種站服務。流動接種站於全港各區不同地點提供復必泰疫苗或科興疫苗接種服務,現場並有醫生免費為準備接種的市民提供諮詢服務。其間共接種超過102 000劑疫苗。此外,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私家醫院除外)由二○二一年七月起向70歲或以上的長者派發「即日籌」,安排於二○二一年八月擴展至60歲或以上人士,供沒有預約的長者在派發籌號當天的指定時段於接種中心接種新冠疫苗。長者除可親身攜同香港身份證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取籌,亦可委託家人或照顧者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代領。長者如需要協助上網預約接種疫苗,可前往任何一間郵政局(流動郵政局除外)或所居住的公共屋邨辦事處尋求協助。

  另一方面,政府致力保護重點群組,特別是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院舍)的住客。政府推出院舍外展疫苗接種服務特別計劃,醫療團隊會獲安排每星期到訪院舍最少一次提供外展疫苗接種服務,盡快為每一位到期接種新冠疫苗的院友接種,特別是第四劑加強劑疫苗,同時為院友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提供雙重保護。有賴院舍業界和醫療團隊的努力,新一輪特別計劃自二○二二年十一月推出以來,已經為院舍院友接種了超過12 000劑新冠疫苗。現時,院舍的首四劑疫苗接種率分別為96%、95%、89%和22%,如計及已接種三劑疫苗的康復院友,院舍內與第四劑等同的有效接種率已超過75%。事實上,新冠感染院舍院友佔需留院治療個案的比例仍然相對較低,證明透過提升接種率建立的保護屏障有效減低院友在感染後患上重症或死亡的風險。

  政府會繼續執行上述措施,並會根據疫苗接種進度和整體疫情發展,考慮是否需要調整措施。

(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聯同香港大學一直進行核酸樣本化驗,以監察變異病毒株的情況,並把相關數據與國際組織分享。

  二○二二年一至十二月的數據顯示,奧密克戎亞系為主流變異病毒株。BA.4/BA.5亞系及其後代譜系佔驗出變異病毒株個案總數超過一半;其次為BA.2及其後代譜系;至於新發現的變異病毒株,例如BA.2.75.2、BA.4.6、BF.7、BQ.1.1、XBB及XBD則佔少數。政府留意到上述各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亞系陽性檢測個案佔比,與死亡個案佔比沒有明顯分別。

  此外,由二○二○年四月起,醫務衞生局和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基金)合共批出5.56億元撥款,委託本港大學進行70項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的醫學研究項目,透過應用新科技,進行基礎以至臨床及社區層面的研究。這些研究涉及重要的研究領域,包括病毒的傳播及傳染性、有效的檢測、監控、預防策略及研發疫苗和治療方法。

  當中包括多項與變異病毒株相關的研究,如透過污水和病毒全基因組監測變異病毒株在社區的活躍程度及傳播鏈、利用細胞株和動物模型研究不同變異病毒株的病毒特性、變異病毒株在感染後與臨床病徵的關聯,以及不同劑量和種類的新冠疫苗對變異病毒株的免疫保護力等。部分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權威的科學期刊發表。

(三)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於二○二二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錄得9 343和2 347宗符合呈報準則的新冠死亡個案。具體而言,測試結果呈陽性的個案如果在首次陽性樣本收集日期的28日內死亡,便會被列為新冠死亡個案。死者的死因可能與2019冠狀病毒病無關。具體而言,醫管局自本年一月四日開始,將死亡個案按所知死因初步分類為是否與2019冠狀病毒病有關,直至本年一月二十九日為止,醫管局呈報的1 291宗在公立醫院離世的確診個案中,648宗或約50.2%的死因與2019冠狀病毒病有關,而其餘643宗或約49.8%的死因沒有關連。

  事實上,香港的新冠病死率因多項適時抗疫措施(包括疫苗接種和新冠口服藥的提供),以及第五波疫情帶來大量自然感染而不斷下跌。根據衞生署的數字,二○二二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新冠病死率分別為0.76%和0.17%。與此同時,特區政府在過去三年應對疫情期間,一直因應疫情發展以階段性方式檢討成效、評估影響及汲取經驗,從而持續不斷地改進應對疫情的各個環節。香港的新冠粗死亡率(每十萬人中約有180人死亡)較不少西方發達經濟體(每十萬人中約有200至超過300人死亡)為低。

  自二○二三年一月三十日起,特區政府已更改2019冠狀病毒病的呈報準則,檢測陽性人士(包括核酸檢測及快速抗原測試)無須向衞生防護中心呈報,而醫生只須向衞生防護中心呈報死亡及嚴重感染個案。此外,公布的死亡數字調整至涵蓋首次陽性樣本收集日期28日內死亡而死因經初步分析後可能與2019冠狀病毒病有關的個案。在新安排下,由於不是所有檢測陽性的個案均會被呈報,政府不能計算也不應比較此後的新冠病死率。新冠死亡個案公布準則亦已有所不同,因此不能與之前的公布數字作比較。

  另外,根據醫管局的數字,公立醫院新冠感染住院病人當中,二○二二年上半年有5 220人曾經出現嚴重或危殆的情況,下半年則有2 921人曾經出現嚴重或危殆的情況。上述嚴重或危殆情況並不一定由2019冠狀病毒病導致,有關數字亦不包括死亡個案。
 
2023年2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