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九題:耳部和聽力保健
***************
以下是今日(一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凱欣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研究指出,全球有24%的年輕人在使用個人音效裝置時,以非安全水平的音量收聽音樂,長遠或會造成聽力衰退。此外,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早前建議各國政府通過強化的衞生系統,實施綜合耳部和聽力保健,以克服聽力健康挑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現時本港各個群組(即兒童、青少年、成人及長者)中,有聽力問題的人數及百分比分別為何;
(二)過去五年,每年因聽力問題而到醫院管理局轄下診所求診的人數,並按上述群組列出分項數字;
(三)過去五年,政府為有聽力問題的兒童及青少年群組提供了甚麼支援,以及每年該兩個群組分別有多少人接受有關支援服務;
(四)鑑於據悉個人音效裝置持續普及,政府有否評估,未來本港可能出現聽力問題的兒童及青少年人數;如有,詳情為何;如否,會否考慮在未來作出相關評估;及
(五)會否考慮參考世衞的建議,推行耳部和聽力保健措施(例如進行聽力篩查,以及加強耳病預防和管理);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陳凱欣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教育局、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衞生署、政府統計處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現回覆如下:
(一)根據政府統計處於二○一九/二○年進行一項有關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的全港性統計調查,估計在二○二○年有47 900名聽覺有困難人士。「聽覺有困難人士」為表示在有需要時佩戴助聽器的情況下,聽聲音長期有「很大困難」或「完全聽不到」的受訪者。按年齡劃分的數字載列於下表:
年齡組別 | 聽覺有困難人士 | ||
人數 | 百分比 | 比率# | |
15歲以下 | 300 | 0.7 | § |
15–29歲 | 400 | 0.9 | § |
30–64歲 | 7 600 | 16.0 | 0.2 |
65歲或以上 | 39 500 | 82.4 | 2.9 |
總計* | 47 900 | 100.0 | 0.6 |
§少於0.05。
*統計表內數字經四捨五入,分項總和未必與總數相等。
(二)過去五年,醫管局聽力學門診的每年就診人次載列於下表:
年齡組別 | 年份 | |||||
2017/18 | 2018/19 | 2019/20 | 2020/21 | 2021/22 | 總計 | |
18歲以下 | 10 670 | 10 387 | 9 911 | 8 558 | 8 978 | 48 504 |
18–64歲 | 40 471 | 42 848 | 39 419 | 38 949 | 45 096 | 206 783 |
65–79歲 | 23 351 | 26 781 | 26 707 | 29 724 | 37 838 | 144 401 |
80歲或以上 | 12 051 | 13 962 | 14 440 | 14 923 | 18 509 | 73 885 |
總計 | 86 544 | 93 978 | 90 477 | 92 154 | 110 421 | 473 574 |
(三)衞生署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測驗服務)為12歲以下懷疑在成長發展過程上有問題的兒童,提供全面的體能智力測驗評估服務(當中包括聽力評估服務)。測驗服務會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過渡時期的支援,例如親職講座、工作坊及家長訓練課程等,協助家長了解其子女的情況,以期更佳照顧他們及進行早期介入。懷疑有聽力問題的兒童及青少年會被轉介至醫管局的耳鼻喉專科門診作進一步評估及跟進,聽力學家及聽力學技術員會因應耳鼻喉科醫生的診斷和病人的需要,適時提供聽力測試和治療服務。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亦會轉介有需要的學前兒童至社會福利署(社署),以及將報告送交教育局作跟進服務。
社署資助非政府機構營辦聽覺受損人士綜合服務中心,為聽障人士(包括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各類支援服務,包括個案及輔導、手語翻譯及訓練、聽覺矯正及言語治療等服務,以加強他們與外界溝通的能力,並協助他們在社區獨立生活。過去五年,聽覺受損人士綜合服務中心的個案數目(包括兒童及青少年)載列於下表:
2017-18年度 | 2018-19年度 | 2019-20年度 | 2020-21年度 | 2021-22年度 |
871 | 883 | 912 | 839 | 941 |
此外,社署為初生至六歲以下未開始接受小學教育並經診斷有聽障的兒童提供資助學前康復服務。該服務由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特殊幼兒中心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提供。為聽障兒童而設的學前康復服務包括較密集的聽覺、發音和語言訓練,協助他們在早期發育階段盡量利用剩餘的聽力,學習以口語與人溝通。該服務亦會因應個別兒童的需要提供手語訓練。過去五年,聽障兒童接受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人數載列於下表:
2017-18年度 | 2018-19年度 | 2019-20年度 | 2020-21年度 | 2021-22年度 |
374 | 396 | 434 | 441 | 466 |
另外,教育局一直為有需要佩戴助聽器的學生免費提供助聽器、驗配助聽器及相關跟進服務。教育局亦會根據專業人士的評估和建議,並在家長的同意下,把有嚴重或深度聽障,或因聽障而未有足夠語言能力的學生轉介至聽障兒童學校,以便他們接受加強支援的教育服務;而其他聽障學生則會安排入讀普通學校。過去五個學年,入讀聽障兒童學校及公營普通學校的聽障學生人數載列於下表:
學年 | 2017/18 | 2018/19 | 2019/20 | 2020/21 | 2021/22 |
聽障兒童學校 | 84 | 64 | 71 | 63 | 57 |
普通學校 | 690 | 670 | 700 | 650 | 640 |
教育局亦鼓勵學校通過「全校參與」的三層支援模式,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包括聽障學生)所需的支援提供協助。在「全校參與」的模式下,學生支援組、教學人員、學生輔導人員、社工、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校本言語治療師等在不同的專業範疇內為聽障學生提供校本支援服務。此外,教育局一直為公營普通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專業支援、教師培訓,並透過定期探訪學校、不時舉辦工作坊及研討會,協助學校推行校本支援計劃。學校亦可為聽障學生申請增補基金,購買無線傳輸系統,加強聽障學生的語音接收效能。如學生在接受校本支援後仍有適應、學習或溝通困難,在得到家長同意及教育局評估後,佩戴助聽器的聽障學生會獲安排接受「聽障學生增強支援服務」,以獲得額外支援。
(四)及(五)衞生署一直透過轄下的家庭健康服務、學生健康服務及長者健康服務,為市民在人生不同關鍵時期提供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服務,包括聽覺健康服務。這與世界衞生組織所提倡以貫穿人生歷程的公共衞生和臨床干預措施預防聽力損失的建議是一致的。
家庭健康服務轄下的母嬰健康院為未有在出院前接受聽覺普查的初生嬰兒提供耳聲發射測試,懷疑有聽障的嬰兒會被轉介至有關專科作進一步評估及跟進。母嬰健康院亦致力提高「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的疫苗接種覆蓋率,有助減低傳染病引起包括中耳炎等常見引致聽覺受損的疾病。
學生健康服務會為參加周年健康檢查的小一和中二學生,以及其他在周年健康檢查中被發現懷疑有聽障的學生提供初步聽力篩查。如有需要,衞生署會安排學生到健康評估中心接受詳細聽力評估,以確定其聽障的性質及程度,並按需要分流或轉介至不同的服務機構,例如醫管局轄下的耳鼻喉專科及教育局的教育聽力服務組,由相關的專業人士提供協助及跟進。過去五年(二○一七/一八至二○二一/二二學年),初步聽力篩查顯示約有2%至2.5%學生需要進一步評估及跟進。
在預防措施方面,學生健康服務一直為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聽覺健康資訊,包括預防兒童及青少年因使用電子產品而令聽力受損的建議,例如將耳機的音量調校至不多於流動裝置中最高音量的60%及每天不應使用耳機合共超過60分鐘。學生健康服務亦透過網站提供選用耳機的健康建議、製作不同影片向學生、家長及教師講解保護聽覺的預防措施,並鼓勵他們若發現有弱聽或耳病的徵兆,應盡快求醫,以及早治理以防止問題惡化。
完
2023年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