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一題:縮短輪候公屋時間的措施
*****************
  以下是今日(一月十八日)立法會會議上吳永嘉議員的提問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的答覆:
 
問題:
 
  解決「住」的問題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鑑於公共租住房屋(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在二○二一年九月上升至5.9年,行政長官在二○二二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目標,在未來五年興建約30 000個全新「簡約公屋」單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興建「簡約公屋」的進展為何,以及政府會否因應社會的意見修改已公布的方案;
 
(二)鑑於有意見認為,政府應從增加供應的角度,考慮動用公帑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城市購入已落成樓盤的單位,讓輪候公屋的人士多一個回內地居住的選擇,政府會否考慮該建議;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香港房屋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公屋申請宗數(包括一般申請者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由二○一六年三月底的超過28萬宗下降至二○二二年九月底的約23萬宗。政府有否研究申請數目下降的原因,並考慮推出更多措施,從源頭控制公屋的申請數目;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解決「住」的問題的確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點,行政長官在二○二二年《施政報告》宣布採取重點策略和目標,全力提量、提速、提效、提質推高公營房屋的供應量,縮短公屋的輪候時間。在未來十年(即二○二三/二四至二○三二/三三年度),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以提供約360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滿足同期301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同時,為盡快增加短期公營房屋供應,幫助居住在惡劣環境的市民,政府會在未來五年興建30 000個「簡約公屋」單位。我們的目標是要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公共租住房屋)的力量,將「公共房屋綜合輪候時間」在四年內(即 二○二六/二七年度)由二○二二年六月的六年降至四年半。
 
  就吳議員的提問,有三個部分,我現回覆如下:
 
  第一個部分,房屋局和建築署的團隊現正非常努力地檢視「簡約公屋」的設計,就每一個選址進行更詳細的技術和造價評估、交通安排和工程推展的策略,以回應早前大家給我們的意見。我們有信心在短期內能夠公布相關詳情。

  在此我希望再次強調,「簡約公屋」是一個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30 000個無論在居住空間、周邊環境、輔助設施都比惡劣劏房好得多的選擇,加上租金十分之便宜,對於有迫切住屋需要人士,特別是居住在惡劣劏房的家庭,是刻不容緩的救生艇。支持「簡約公屋」,就是支持社會最弱勢的一群去脫困,幫助他們脫離一個艱難的環境,令他們重拾信心,令社會充滿希望。

  第二個部分,我理解到所提及的建議,意思是利用公帑在大灣區城市購置樓盤,供公屋申請者居住,目標是減輕本地公營房屋的殷切需求。但是合資格申請公屋的人士大多數為低收入家庭,其工作時間一般較長而且彈性普遍較低,居住地點對他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考慮。雖然現時已開通的交通基建已縮短往來香港及大灣區之間的時間,但低收入家庭未必能負擔每天來往的交通費用。
 
  另外,不少低收入家庭需要利用本港的公共醫療設施及社會服務,而其子女亦大多數要在香港接受教育。因此,安排公屋申請者入住位於內地的資助房屋會影響他們各項的生活安排,亦會對他們造成額外的經濟和家庭負擔。基於以上原因,我們認為現在在內地購置樓盤,供公屋申請者居住的建議現時難以會受到歡迎。

  第三個部分,在輪候冊上的公屋申請個案數字取決於多項因素,當中包括新登記的申請數目、獲安置入住公屋單位的申請數目以及取消申請數目等。過去六年(即二○一六/一七至二○二一/二二年度)在輪候冊上的公屋申請數目載列於附件。在上述期間的一般公屋申請數目維持於150 000宗,至於非長者一人申請,則由二○一六/一七年度的128 600宗下跌至二○二一/二二年度的97 700宗。非長者一人申請數字下跌是由於在上述期間獲安置入住公屋及被取消的申請宗數多於新登記的申請宗數。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不時會檢視現行政策,以確保珍貴的公屋資源只會提供予真正有需要的人。舉例來說,房委會每年均會按目前社會經濟的最新狀況去檢視及調整公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另外,由二○一五/一六年度起,房委會會對「配額及計分制」下已經輪候五年、而在未來兩年內尚未到達接受詳細資格審查階段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進行定期查核。在過去六年(即二○一六/一七至二○二一/二二年度)的定期查核中,平均約有百分之五十三受查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因不再符合公屋申請資格或沒有回覆我們的查詢,而被取消其公屋申請。
 
  多謝主席。
 
2023年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55分
即日新聞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