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四題:培訓工業技術人才
***************
以下是今日(一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周浩鼎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認為,政府對應用課程不夠重視。例如,政府去年只將四個自資專上院校課程納入「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先導計劃),而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中,乙類應用學習科目的成績只設「未達標」及「達標」細分的三個等級,不能像甲類高中科目的成績般最高可考獲「5**」級別。此情況會打擊學生選讀應用課程的興趣,不利培訓工業技術人才。此外,政府的「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培訓計劃)只提供與「工業4.0」和高端科技相關的培訓課程及資助,未能關顧傳統製造業在升級轉型過程中所需工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計劃將文憑試的乙類應用學習科目與甲類高中科目的成績評級和待遇統一,以吸引學生選讀應用學習科目;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會否進一步擴大先導計劃,並鼓勵自資專上院校開辦更多不同種類的應用學位課程(例如與新一代半導體、食品科技、健康科技及綠色科技相關的課程);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過去三年,申請培訓計劃下培訓資助的企業數目及獲批申請宗數,並按產業類別以表列出分項數字;及
(四)有否定期檢視培訓計劃的成效,並確保該計劃有助培訓傳統製造業升級轉型所需的工業技術人才;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周浩鼎議員的問題,經諮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現答覆如下:
(一)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科目包括甲類(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和科學教育等學習領域下20多個科目)、乙類(約60個應用學習課程)及丙類(六個其他語言)三個類別科目。除必修中、英、數和通識(現已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四個甲類核心科目外,學生可在甲類選修科目、乙類應用學習課程及丙類其他語言科目中,因應個人興趣、志向和能力選修最多四科,以銜接多元發展。
應用學習為選修科目,課時180小時(應用學習中文課程除外),不設公開考試,學習內容着重實用的學習元素,並與寬廣的專業和職業領域連繫,實踐與理論並重。應用學習與其他兩類科目相輔相成,構成靈活的科目組合,豐富學生的科目選擇,照顧學習多樣性,讓學生能體驗寬廣而均衡的學習經歷。
由於甲類和乙類科目的學習目標、內容、課時、學習模式和評估方式等方面均不同,故不宜亦不應直接比較兩類課程,或簡單將兩類課程統一化,這不利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事實上,由第一屆高中課程開始,應用學習課程數目已由最初約30個增加至目前約60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程選擇。教育局又已落實不同措施,包括提早於中四級推行應用學習、放寬學生修讀應用學習作為第四個選修科目的資助、就相關的應用學習課程提供延伸課程加強學生的職場體驗,以及在初中開辦導引課程,明確反映政府對推動應用學習的高度重視。修讀應用學習課程的人次由二○二一至二三年度約5 400增加至二○二二至二四年度約9 200。
在升學方面,整體而言,大專院校均認同學生在應用學習所累積的學習經驗;個別院校、學院或課程會以應用學習科目作為選修科目、給予額外分數或作為額外的輔助資料。在就業路向方面,公務員事務局在聘任公務員時,接受應用學習科目在文憑試的成績(包括「達標」及「達標並表現優異」,並最多計算兩科)。
教育局會繼續整體檢視學生的需要,優化文憑試各類別課程;加強業界參與,發展與時並進的應用學習課程,以配合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和需求;同時會與各持份者,包括大學、專上院校及僱主保持溝通,提高應用學習的認受性,繼續向各界推廣應用學習為有價值的高中選修科目,以進一步吸引學生選讀應用學習。
(二)正如行政長官在二○二二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我們會以「職學聯通、多元發展」的策略,加大力度以多管齊下方式推廣職業專才教育,以培育香港發展所需的人才。當中,我們會繼續檢視「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並積極研究繼於二○二二/二三學年推出的首批學位課程,推出更多應用學位課程,以及研究應用學位將來的發展。我們亦優化並擴大「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包括首次涵蓋銜接學位課程,以及優先考慮融合校企合作的應用型課程,為有殷切人力資源需求的特定行業培育人才。
(三)為培育本地創科人才,創新科技署於二○一八年八月推出「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計劃),以2(政府):1(企業)的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當中亦包括協助傳統製造行業升級轉型的培訓,例如生產力學院提供的科學注塑技術培訓課程,為學員介紹科學注塑技術,以建立或改進企業的注塑成型工藝。計劃並無限制申請企業的業務範疇。截至二○二二年十二月底,計劃的資助學員人次按申請企業的行業表列如下,涉及的資助總額約為2.4億元:
行業(註) | 獲批學員人次 | 企業數目 | |
---|---|---|---|
1. | 創新及科技 | 3 145 | 484 |
2. | 管理及顧問服務 | 2 508 | 374 |
3. | 建築及土木工程 | 2 285 | 269 |
4. | 零售 | 1 983 | 316 |
5. | 媒體及傳訊 | 1 842 | 230 |
6. | 出入口及批發 | 1 420 | 295 |
7. | 銀行及金融 | 1 333 | 111 |
8. | 生物醫學及醫護 | 1 040 | 81 |
9. | 電子及電訊 | 1 017 | 85 |
10. | 製造業 | 1 003 | 274 |
11. | 運輸及物流 | 934 | 86 |
12. | 酒店、飲食及旅遊 | 803 | 150 |
13. | 美容及美髮 | 748 | 115 |
14. | 機電工程 | 592 | 63 |
15. | 房地產 | 509 | 86 |
16. | 時裝及紡織 | 435 | 155 |
17. | 會計 | 336 | 35 |
18. | 保險 | 290 | 36 |
19. | 珠寶及鐘錶 | 237 | 46 |
20. | 印刷媒體及出版 | 131 | 38 |
21. | 汽車 | 96 | 47 |
22. | 環保 | 45 | 13 |
23. | 檢測與認證 | 19 | 8 |
24. | 保安服務 | 3 | 2 |
總數 | 22 754 | 3 399 |
(四)目前該計劃由職業訓練局(職訓局)負責管理及擔任秘書處,並由職訓局轄下的創新及科技訓練委員會監督,包括釐訂可資助的科技培訓課程,以期令培訓課程切合企業的需求。秘書處一直與商會、行業機構、專業組織和培訓機構保持聯繫,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培訓趨勢,並鼓勵培訓機構與企業及行業組織等加強溝通,以及考慮受訓學員的意見。秘書處亦有定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參與企業對計劃的意見,企業的反應相當正面,在最新一份調查中,近九成受訪企業認同培訓課程對提升員工的知識及技能有優異或良好作用。創新科技署會繼續適時為計劃作評估和調整,以持續優化計劃。
完
2023年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