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一月十四日)上午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局長,兩位醫生被控誤殺,這件事對醫學界的士氣是否有打擊?整個制度是否不能保障醫生?

醫務衞生局局長:關於那事件,我不會評論其本身的實際情況。但是,對於有醫生因為在工作上的一些失誤,引致要接受刑事追責,在這方面,我相信全香港的醫學界,不僅是公營醫療,都會很關注。一方面,醫管局(醫院管理局)會盡力支援我們這兩位同事,他們其實都是很資深的醫生,事件是工作上的一些失誤引致。另一方面,我們亦很關注這事件會否影響,不僅是公營,亦包括私營業界,會否影響他們工作的效率和整體的專業發展。所以,我們很關注這事件,亦希望在過程中,不論是醫管局、我們其他的同業,大家都保持冷靜。其實醫生是一個很專業的行業,我十分肯定我的同行會繼續保持專業,而醫管局亦會做好措施,確保我們的同事在一個安全的系統和環境下繼續工作。

記者:公院的工作環境比較忙,剛剛都說可能是一個失誤,如果醫管局容許一個這麼忙的工作環境,而導致醫生有失誤,是否有一定的責任?另外剛剛都提及,現時醫生短缺都比較嚴重,會否擔心此事會打擊醫生,不敢入行或不敢在醫管局工作?

醫務衞生局局長:就着事件,我不會評論。但毫無疑問,醫生在工作上是面對相當大的壓力,因為關於病人的健康,甚至會有生死。我自己作為一名前線醫生,亦很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些失誤有時是絕對會發生,在醫學界有醫務委員會(香港醫務委員會)處理。至於刑事的成分,我不作評論。在醫管局方面,亦已做了很多工作,以改善同事的工作環境,例如針對這次事件,在電腦系統內有一些自動的警示,我會要求醫管局繼續提升這類的措施,以減低在醫療工作上的一些失誤。

記者:你覺得現時會否已經影響一些醫生,不敢做一些高風險的手術?或一些高齡病人、高風險病人,他們的手術很難找人「開刀」?另一條問題是,剛才有提及公營醫院的流失率高,是否真的會落實強制醫護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一定年期,才可以離開?另外,近來出現「搶藥潮」,特首說會設自律性限制,昨日亦已發出公布,但昨日我們到藥房買這些藥,藥房依然指不設限購,如何確保藥房可以自律?

醫務衞生局局長:首先,事件對於整個醫學界的專業發展,以及在工作上,在心理上短暫有些影響。但不論在公營機構和私營醫療,我們都很有信心,我們的同業都是專業的,他們都是以病人的福祉為依歸,會盡力做好他們的工作。關於高風險的手術,其實從來我們都是為病人作一個評估,一個比較,治療與否,或其他的一些治療方法帶來的風險,與病人商討後,作出一個最終的、以病人為依歸的決定。在這方面,我相信一直進行這些手術的醫生,或者做這些治療方案的醫生,他們都曾面對這些壓力,他們能夠應付。

  至於藥物方面,那些止痛、退燒藥物,我們與分銷商及零售商已作溝通,衞生署與他們溝通後,確認一個指標,基本上是一個指引,根據病人的需要,因為一般病人,每日最多都是服用八粒,我要強調「撲熱息痛」本身過量會有其危險,會引致肝的損傷,甚至是肝衰竭。而一般服用這些止痛退燒藥都不會超過七日,所以我們提出指引,60粒應該足夠作為一般使用。如果超過這個份量,我們反而會擔心帶來副作用。我們發出的是指引,有個別(零售商)未必即時可以執行,我們會再通過衞生署,與分銷商和零售商加強執行這個指引。由於這不是一項法律上的措施,而是一個指引,但我們會通過與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溝通,以加強這個指引的推進。

記者:如果靠藥房把關,會否擔心作用不大?他們會否「有錢唔搵」?第二個問題想跟進兩位被控誤殺的醫生,是否認同其實不應該再追究他們兩位?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先回答你最後一個問題,我已經強調,現時這是一個法律程序,關於法律程序,我們不會作任何評論。

  至於用指引去限制某一程度的售賣量,我相信是有效果的。有很多,特別是一些連鎖的藥店,他們已經正在執行這指引。雖然你們可能找到個別的零售商未必是即時執行,甚至可能有些人不去做此事,但是我強調的是,能夠有大部分的零售商,特別是一些大型的連鎖店執行有關指引,我們可以減低市民囤積的風險,亦令更多市民,如果有需要,能夠購買這些退燒止痛藥。謝謝。
 
2023年1月14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3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