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在中總論壇----增強發展動能 提升競爭優勢致辭(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一月六日)在中總論壇——增強發展動能 提升競爭優勢致辭全文:

尊敬的蔡冠深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各位中總會長、朋友、各位嘉賓:

  大家好。很高興再次來到這裏出席一年一度的中總經濟論壇,藉這個機會與大家回顧二○二二年香港的經濟狀況和二○二三年的展望。我知道稍後會有很多重量級嘉賓會和大家深入分享,我在此給一些資料作為拋磚引玉,與大家研究一下。

  在新年伊始,希望藉這個機會祝大家新年進步,身體健康,生意興隆,生活美滿幸福。

  二○二二年的經濟環境如何,我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環球來說,整體可以說是漫天風雨,有地緣政治局勢,包括中美關係、俄烏衝突,以及地緣政治干擾供應鏈、高通脹率,各地中央銀行加息和收緊金融狀況。

  這些事情都令到金融市場波動比較大。就各地而言,內地在過去這段時間內是環球經濟的穩定器。雖然內地也受疫情的影響,但內地的政策空間亦比較多。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穩」字當頭,要穩經濟、穩增長。香港作為一個細小經濟體,內地的經濟情況與我們是最相關,亦為我們提供最堅實的支持。

  去年,美國加息加了七次,息率由原本的0%至0.25%大幅增加到4.25%至4.50%,在這麼短時間內增加得這麼急速是很少見的。這是因為他們的通脹率上升得很快。

  雖然美國近期的通脹率緩和下來,但看來不容易快速壓下去,因為美國的工資增幅仍然相當大。然而,他們的經濟狀況已比歐洲好。歐洲通脹率高企,達10%,除了地緣政治影響,加息也收緊銀根。

  亞洲其他地方又如何呢?二○二二年的表現都相當不錯,直至到第四季受到外圍影響,個別經濟體的出口減弱了,甚至下跌。

  國際貨幣基金會或世界銀行對二○二三年的經濟展望並不太樂觀。外圍環境對於我們來說挑戰仍然頗大。

  香港又如何呢?去年十一月時,我們估計在二○二二年全年經濟負增長3.2%。十二月的出口比想像中還要差一些。大家知道,推動我們香港經濟主要是三頭馬車,一個是出口,一個是資本投資,第三個就是消費。在出口來說,外圍疲弱,加上去年有一段相當長時間我們與內地的跨境陸路運輸受到很大的影響,由疫情前每天16 000架次貨櫃車來往,到去年跌至只有7 000至8 000架次,對我們的出口影響甚大。我們估計去年出口下跌了百分之十幾,在預測經濟負增長3.2%中,出口的影響佔了大概六成多。由於經濟環境不好,金融市場波動,再加上大家預期加息周期還未完結,所以商界投資都很審慎。去年來說,固定資本投資萎縮了差不多10%,對我們整體GDP(本地生產總值)影響了大概0.7至0.8個百分點。三頭馬車裏,唯一比較穩定的是消費。我們在去年初制訂《財政預算案》時,看到經濟形勢面對較大挑戰,特區政府可以比較積極主動作為的就是消費。但因爲出口和私人投資受外圍影響太大,即使政府支出一直支撐,都不足以抵銷收縮的壓力。

  大家可能都會關心失業率,失業率由去年二月的5.4%高位跌至十一月的3.7%,可以這樣說,在去年的經濟環境下,能夠維持這個水平算是不太差。去年《財政預算案》,我們推出逆周期措施,包括「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以支持中小企業的流動性。我們也減低政府的各項收費,減輕他們的經營成本;又推出消費券,希望可以為中小企帶來多一點生意。中小企去年是艱難,但未出現大幅倒閉潮,這對保住就業,尤其是中、基層的就業都非常重要。

  通脹率是如何呢?二○二二年通脹率大概是1.8%、1.9%左右。但是大家的「體感溫度」就會稍高,覺得車費貴了、食物貴了、買衣服貴了。其實我們去統計消費物價指數時,是根據一個家庭一籃子開支的比例去計算,租金大概佔了四成左右,租金在這兩年無甚增加,甚至稍為下跌。另一方面,內地運送到香港的貨物,尤其是生活用品,雖然價格有所上升,但升幅相對克制。

  資產市場是如何呢?股票市場去年乏善足陳,首10個月跌幅巨大,但隨着十一月舉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再加上期望通關,整個社會氣氛變得正面。加上外圍環境亦趨穩定,港股在最後兩個月上升了37%。但總的來說,全年跌了15%,是過去十一年來跌得最多的一年。

  物業市場中,大家最關心住宅物業。住宅物業直至去年十一月,大概跌了11%至12%左右,如果跟二○二一年九月歷史最高點比較,大概跌14%左右。雖然樓價有調整,但是屬於有秩序的調整,所以大家不需要過分擔心。

  就去年而言,加息及樓價調整,使置業人士較為審慎。樓市在跌的情況下,成交量大概平均每個月3 900宗左右,全年計50 000宗都達不到。二○二一年時是72 000多宗。由二○一三年數到二○二○年時,在該八年中,平均每年都有大概60 000宗左右。在去年,雖然市場調整,但交易量相對比較小,某程度上是反映市場並不急於去貨或散貨。

  從金融安全、供樓人士的「脫供」的比率,以至是負資產的比率來說,與二○○八年環球金融海嘯甚至二○○三年時作出較,我們還是在一個相對安全的水平。

  展望二○二三年,大家對歐洲還是看得很淡。因為利息、銀根,再加上地緣政治都有很多不利因素。美國方面,大家是審慎,增長會比今年還要再慢一些。

  就香港而言,最近的發展令到大家的信心都有所增加。內地的疫情一路管控下來,我們亦都看到中央工作會議提出的重點和政策措施。內地的政策空間,不管是財政政策或是經濟政策,空間仍然是很大。內地的經濟在二○二三年仍然會有穩定的增長,這個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香港來說,出口方面,外圍環境雖然只是一般,但隨着疫情的改善,跨境陸路運輸問題得以解決;另一方面內地的經濟持續增長,對於我們的轉口,以至出口到內地的運輸業務都會有幫助。隨着通關有秩序落實,今年不管是消費抑或是投資信心,都預計會增強。

  隨着與內地通關,我們不會期望立即回到疫情前的旅客量,但內地旅客陸續來到,對旅遊、消費、零售、餐飲等都會有幫助。我們估計二○二三年香港的經濟是正增長。通脹預計二○二三年會比去年高一點。相關數字我們會一併在預算案中公布。

  樓市又如何?加息周期還未完,樓市在短期內還會有多少壓力,但最近有少許回暖的跡象。有一點是清晰的,就是檢視過各種因素之後,我們並不認為有大幅下跌的風險。短期有秩序調整,其實對社會來說,只要不造成金融安全、社會穩定的影響,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

  股票市場方面,我沒有「水晶球」,但總體來說,氣氛偏軟。去年的首次公開招股(IPO)並不太理想。今年隨着經濟情況會好轉,我們相信數字也會好一點。

  政府的財政狀況又如何?政府財政狀況去到今年三月結算時,預計難免會有1 000多億元赤字。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政府財政收入,包括印花稅、賣地收益等也減少。由於疫情拖得比較長,去年開支會比較大。總的來說,都是我們能夠負擔的。我們估計財政儲備都還會有大概8 000億元左右,這都是相對健康的水平。

  今日論壇的主題是「增強發展動能 提升競爭優勢」。我對未來香港中長線的發展是比較樂觀,縱使我們面對各種挑戰。挑戰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利息繼續高企、銀根比較緊,以及不同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很劇烈。加上在發展經濟方面,我們客觀限制,例如有容量限制,譬如是土地不足、人才不足。此外,除了金融、地產,我們也希望可以做一些支持長期增長、提供優質就業機會的產業。在本屆政府來說,我們採取一個更積極主動的管治模式,就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相結合。所以在《施政報告》裏,行政長官提出,要發展經濟,增加我們的發展動能,要吸引人才和企業前來,所以有「搶人才」和「搶企業」的舉措。

  就「搶企業」而言,我們設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辦公室亦已經全面投入運作。我可以跟大家說,過去這段時間,一直有不少人士跟我們洽談,我們希望可以吸引到一些跟我們中長線的發展重點相吻合的企業。初步來說,主要包括創科,但當然也不會排除其他產業。重點企業除了大企業外,中小企業如果它能引進一些技術或屬於專門的領域,就算公司規模未必很大,我們都很樂意邀請它們過來。

  為了令我們招商引資時更有力、更有說服力,我們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成立「共同投資基金」。我們會為要吸引的企業度身訂造優惠條件,但它同時都要告訴我們,譬如帶進甚麼技術、規模有多大、聘請多少人、對我們的本地生產總值有多大貢獻。可以這樣說,「共同投資基金」在有需要時,可以動用一些資金,大家共同投資在項目或企業,以表示特區政府有決心把他們吸引到香港落戶。

  要克服我們發展時的容量限制,我們也積極「搶人才」。過去幾年,我們流失的勞動力大概是170 000人左右,而當中有一些原本已退下來的人回到就業市場,大概30 000人左右,兩個數字加起來,我們流失的人才大概是140 000人左右,而有六成多是中上技術管理人員。他們因為不同原因而離開的,願意回來的話,我們非常歡迎。但與此同時,我們要推動經濟增長,我還要更多人才,所以就有「搶人才」計劃。當中世界100強大學(包括內地大學)的畢業生,歡迎他們前來,不需預先找工作。而在不同的輸入人才計劃裏,以前有一個人才清單,我們已經擴闊了這個清單。過去在這個名單裏的人要有工作才能前來,現在不用了。香港的不同大學,在大灣區的分校,都有不少內地學生,這些學生畢業,我們也是歡迎他們來港工作。希望透過這樣,克服我們在發展中缺人才的障礙。當然,除了缺人才,還缺勞動力,所以勞工及福利局準備就着護理行業引入特別計劃,可以更快捷地輸入所需要的人力。如果這個計劃進行得暢順,在一些重點缺人的行業,都可以研究參考這個計劃。

  特區政府在17個內地和海外辦事處會成立專隊,幫助我們接觸企業和到相關地方的大學宣講,吸引人才。

  土地房屋方面,我們正在全力推動快速造地建屋。未來10年,特區政府需要的土地很大部分來自北部都會區和中部水域填海等。我們會全力推進這些項目,以打破土地對發展的制約。此外,還要做好交通運輸的前置部署,不單令搬入居住的人士覺得更方便,更可以將主要基建旁邊的土地發展潛力釋放出來,對整個社會都是有利的。

  可以這樣說,香港往後是挑戰與機會並存,機會大於挑戰。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大家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大家上下一心,我們一起面對和克服挑戰,攜手同心,將香港發展得更好。多謝大家。
 
2023年1月6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1時07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一月六日)在中總論壇──增強發展動能 提升競爭優勢致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一月六日)出席中總論壇──增強發展動能 提升競爭優勢。圖示(前排左四起)陳茂波、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博士、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王惠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和其他嘉賓在活動上合照。